徐树铮陨落廊坊车站,直、皖、奉联合政府计划最终破灭

恒鼎谈历史 2023-05-19 23:01:04

郭松龄反奉倒戈失败后,其残部在魏益三带领下,改编为国民军第四军,通电助冯反奉。张作霖把新账旧账一起算在了冯玉祥头上,誓死与冯玉祥决战,并多方联络反冯同盟。

吴佩孚被困湖北,也在思量如何重新一搏。郭松龄倒戈时,吴联想到冯玉祥对自己的背叛,开始考虑与张作霖联合。他说:“第一,赤化不可不防;第二,我与张雨亭相约合作,今天联甲倒乙,明天联乙倒甲,我姓吴的生平不干这种事。”1926年1月,张作霖致电吴佩孚表示谅解,直奉双方代表多次在汉口会谈,基本达成合作意向,并商讨了联合进攻国民军的具体方案。

郭松龄倒戈时,李景林背叛同盟,转向郭、冯开战。1925年12月4日,冯玉祥与李景林部展开激战,历时半月有余,李部最终不敌。在吴佩孚的指示下,李景林逃到山东,与张宗昌一起组成直鲁联军,继续与国民军作战。张宗昌与李景林虽都是奉系出身,但他们都不是东北人,而奉军普遍歧视非东北人,所以他们在奉军里很不得志,常生异心。张宗昌与吴佩孚是山东人,出于老乡的情分及对吴的敬佩,张宗昌暗中与吴佩孚取得联系,愿与吴联合,共同抵御国民军。

如此一来,反冯大同盟已经形成,反冯大同盟又称反赤大同盟,反赤指的是反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及国民军。张作霖是积极倡导者,吴佩孚则是急先锋,二者尽管在此前势不两立,多次开战,但在共同利益面前,还是联合起来了。双方在多次沟通后,达成谅解的基础条件为:奉方承认吴以长江流域为基地,吴则保证支持张从华北除掉国民军势力的斗争。这个同盟还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背后的支持。

1926年1月11日,张作霖以讨伐魏益三为名,开始向关内出兵进攻。1月19日,吴佩孚也在汉口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对河南的国民军发动攻势。他还派遣靳云鹗与张宗昌、李景林取得联系,并签订合作条约,约定由张作霖出兵饷,靳云鹗军由山东境内向河南进攻。

国民军位于京畿、直隶及河南的地盘陷入直奉联军三面包围之中,处境危险。且冯玉祥前叛吴佩孚,后支持郭松龄叛张作霖,吴、张二人皆为报仇而来,都师出有因,冯玉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冯玉祥的国民军内部因分封不均,矛盾重重,许多将士对冯玉祥都有意见,冯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为缓和各方面的危机和压力,冯玉祥决定暂时下野,以缓和各方矛盾。1926年1月1日,冯玉祥致电段祺瑞辞去本兼各职,并通电四方,解职后将出洋游历。9日,段祺瑞委任冯玉祥为考察欧美实业专使。

段祺瑞是在冯玉祥和张作霖的共同推举下,出任临时执政的,他自己的皖系势力已是一蹶不振,因此他处处受制于冯、张二人。郭松龄反奉后,北京政府实际控制在冯玉祥手中,冯一方面表示拥护段祺瑞,同时又逮捕了段的智囊曾毓隽和姚震。

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与冯玉祥、张作霖都有历史性过节,段上台后,劝徐继续留在国外,以个人专使身份在国外游历,并开展相应的外交活动。徐在欧美逗留了几个月,于12月10日经日本到达上海。徐是个野心很大的政治阴谋家,他想方设法要保住段祺瑞的地位。他知道国内的乱局于段祺瑞不利,于是他呼吁国内和平,并大力鼓吹直、皖、奉三系联合,实现北洋系的大团结,主张各派共同拥戴段祺瑞政府。

徐树铮抵达上海时,曾接受中外记者访问,他认为目前中国无人比段祺瑞更适合为元首,主张推段为总统。他到达上海后,未敢轻易北上,先去杭州与孙传芳、张謇等联络,宣扬拥段主张。徐、孙关于政局的会谈,引起了冯玉祥的不快。冯、孙之前就有联络,二者准备共同反奉,但孙传芳从未向冯正面表达过自己对政局的意见。徐树铮会见孙传芳后,到处宣扬孙确实诚意拥段,并设法使段取得正位总统。这自然引起了冯玉祥的嫉恨。

为尽快推进自己的计划,徐树铮不顾段祺瑞等人的忠告,急急赶往北京。12月23日,徐树铮到达北京,但次日冯玉祥部就打败李景林部,控制了京津地区。随后,郭松龄部失败,冯玉祥与奉系必有一战。形势对徐树铮不利,还有人传来一些对他本人不利的消息,段祺瑞催他尽快离京。29日下午,徐树铮乘专列南下。鹿钟麟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报告给冯玉祥。冯对徐深恶痛绝,他告诉鹿钟麟:“处置徐树铮的办法,就是逮捕枪决!”

当日晚10时许,徐的专列抵达廊坊车站,站上布满了列兵。列车靠近站台停下后,徐树铮就被人拉出车厢,一枪毙命。据说他是被陆建章之子陆承武杀死的,陆建章是北洋老前辈,也是冯玉祥的舅舅,被徐树铮杀害。徐树铮可谓死得其所。

徐树铮死后,段祺瑞痛心疾首,又觉得十分害怕,担心自己早晚有一天也会落得一样的下场,于是开始策划自己的退路。北京爆发“三一八”惨案后,引起各方面的强烈愤怒,逼段下台。在国民军节节败退之际,段祺瑞不得不于4月20日宣布下野。徐树铮策划的直、皖、奉联合政府计划也一同破灭了。

1 阅读:287

恒鼎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