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韩信的生平,大多数人都能说出一二,这位将军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民间也是家喻户晓。毕竟这位曾建立过丰功伟绩的大将军留下了太多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胯下之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刘邦赞他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汉初最著名的军事家。因在汉朝的建立过程中,与张良、萧何共同立下大功,因而被称为“汉初三杰”。除了民间的故事外,韩信在历朝历代同样深受统治阶级的喜爱,在唐、宋设立的武庙中,韩信皆位例其中。因其崇高的军事素养,被称为“兵仙”,是中国兵家的代表人物人物。“略不世出”、“国士无双”等成语都是对韩信人生最贴切的表达。
离开庙堂,走入民间;离开战场,走入世俗,韩信的影响同样很大。如今春节刚过,很多朋友都逐步的恢复了上班,开始为生活而奔波。现在的新年除了假期对我们的吸引,别的已经微乎其微了,很多传统的习俗在岁月的磨砺下,逐步被人们遗忘。在历史上,春节过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是和韩信有关的。
民俗认为,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年就算过完了,其实历史上是的。历史上在元宵节过后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填仓节”。正月二十被称为“小填仓”,正月二十五被称为“大填仓”。过了“填仓节”年才是真正的过完了。“填仓节”顾名思义就是把仓、缸填满食物。因为过完年后,天气从深冬过渡到了初春,农业生产进入了一段“青黄不接”的阶段,过年前储备的食物,基本上吃完了,为了应对后面的生活,在这个节日里,需要储存足够量的食物,以保证全家能够熬到丰收的时节。
因此,在“填仓节”的时候,有“送礼”的习俗,现在过年走亲戚会“送米、送面、送油”的原因就是来自于此。最初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把父母家里的米缸,面缸填满,保证父母的生活,也是对父母的孝敬之意。“填仓节”除了要“送礼”之外,还要祭祀“仓神”,祈祷神明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因为韩信曾经做过押运粮草的小官,又因为韩信的名声太盛,因此在民间祭祀的“仓神”就是韩信。
如今过年少了很多烟火气,导致很多年轻人越来越没有了过年的概念。在秦汉时期,春节的习俗的非常的丰富和有趣的。古人由于对自然的认知不足,认为“年”是一只凶恶的怪兽,又因为“年”唯独害怕竹子燃烧后发出刺耳的异响,为了驱逐怪兽,保护平安,家家会在春节期间燃放“爆竹”。当然了古代春节,最重要的习俗是祭祀。
《左转》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此可见祭祀在古代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在春节期间会祭祀先祖和神明。秦汉时期在春节期间有“祭腊八”的习俗,“腊八”和我们现在说的“腊八粥”有丝丝缕缕的联系。“腊八”实际上是古代人民认为的掌管八种谷物生长的大神,祭祀他们,可保谷物丰收,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除了“祭腊八”外还要“祭五神”,五神为门、户、井、灶、中,祈祷保佑家人平安。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我辈能继承发展德却极其有限,有些习俗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我们还需要下更多功夫去继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