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黔东南最美的西江千户苗寨掀起“研学热”

零点资讯 2022-05-27 17:24:39

去年下半年,“双减”政策大刀阔斧地落地了。当万亿级的校外教培市场迅速落幕,无法参加校外培训的孩子们依然需要学习成长,而此时,注重青少年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研学旅行再次引起各方关注。

到田野外,到乡村去,到职校去,到工厂去……改革的一声令下,让学校和家长纷纷把目光转向“游”与“学”相结合,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研学旅行。在西江千户苗寨,就有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到此参加研学营,和同龄人一起感受苗族文化,一起去学习书本外的知识。

西江千户苗寨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作为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它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

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苗寨举办,当地的旅游业借此机遇蓬勃兴起:高速路修到了寨子门口,苗寨面貌焕然一新,景区配套设施也日渐齐全。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依山而建的特色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一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西江苗族博物馆也建了起来,馆内藏品2000余件,价值1000多万元,分为九馆两楼一区一场。普通农舍、古代居所、殷实人家、武士之家、服饰掠影、绣女之家、匠人居室、巫师小屋、文人陋室等等,让人感受到苗文化的独特魅力。

短短十年间,西江千户苗寨凭借保留完整的古朴风貌和热烈动人的民族风情,慢慢火出圈,前来参观游览的人也多了起来。从2008年的77.73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815万人次,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综合收入已经超百亿元。

然而,自2018年以来,随着国内旅游外部市场的不断变化,游客们不再满足于以往走马观花般的体验,而是越来越渴望能在村寨旅游中有更多的学习式、沉浸式、互动式的文化体验。

千户苗寨的村民和开发者迅速察觉到了这一变化。如何将游客留下来?如何打造适合新时代旅游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旅游项目?如何促进民族乡村文化旅游转型,助推西江苗寨旅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

“开发研学西江项目,把课程开在苗寨里!”面对新变化、新机遇,西江苗寨村民及旅游开发者将目光聚焦到苗族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作为优秀的中华文化智力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非遗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正面临着严峻考验。研学旅游的目标人群正是青少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主力军,让旅游和传承相结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不仅如此,西江千户苗寨还有着得天独厚的非遗资源。走在寨子里的古巷中,随处可见“源西江”、“家祭桥”、“枫叶女神”等文化图腾,还有苗绣、酿酒、蜡染、手工纸、老银庄、雷公山茶、古歌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

有了思路,有了资源,如何把“研学游”做得既有趣味又有收获,当地村民和开发者可谓是动了不少的“好脑筋”:景区挖掘出了游客喜闻乐见的“高山流水”、“五湖四海”等苗族传统酒礼酒仪,“拦门酒”成为众多研学游客最喜爱的环节,在浓郁清冽的酒香和苗家儿女的笑容中,感受到这一古老习俗的魅力。今年五一,挑稻草接力赛、打糍粑比赛等有趣的苗族过节习俗融入到了游客的“游览清单”中,获得了广泛好评和一致称赞。

此外,西江苗寨还将苗族刺绣、银饰锻造、蜡染制作等苗族传统非遗技艺和现代审美样式完美结合,开发出了众多文化旅游产品。比如在极具苗族特色的非遗技艺——古法造纸的现场,你不仅可以观摩古法造纸流程,拜访造纸非遗传承人,还可以用新鲜花草亲手制作“创意花草纸”,作为最独特的旅途纪念。诸如此类的体验项目,既能够满足游客的喜好和需要,在游览的同时拓宽视野,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1年7月,由教育部新农科“民族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扎根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组”、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西江苗寨景区公司营销部、长沙远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研学西江暑期文化夏令营”在西江苗寨正式开营,来自上海、成都、武汉等多所国际学校和大学的学子们纷纷来到千户苗寨。学苗歌、打糍粑、听苗寨故事、做苗家儿女、探访吊脚楼建筑奥秘……在为期7天的研学夏令营中,一系列新型文化体验和旅游研学课程项目受到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好评,西江千户苗寨一时间刮起一阵“研学风”。

研学游带来热度仍在持续。今年的暑期即将到来,不少学校和家长都预定了西江千户苗寨作为旅行目的地,而景区也在筹划着更为丰富充实的研学体验项目。最好的学校没有围墙,最好的课堂是在路上,期待西江千户苗寨的研学热潮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0 阅读:35

零点资讯

简介:记录城市发展,弘扬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