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一天傍晚,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的金灯寺内,忽然来了两名行色匆匆的女香客。
在虔诚地拜过佛后,两人说天色已晚,此时下山恐怕不安全,所以希望金灯寺能够收留他们一晚,待天亮后再下山。
金灯寺在深山老林里,平时并没有多少香客前来拜佛,再加上下山的路又崎岖难行,两名女性夜间下山确实不安全。
并且,之前也有虔诚的香客千里迢迢赶来拜佛,在金灯寺内留宿的先例,于是守寺人冯开平便答应了他们。
次日,冯开平本打算准备给留宿的两名女子做一顿早饭,然后送他们下山。可是当他敲响女香客的房门时,屋内却久久没有回应。
冯开平疑惑地推开门,发现里面早已空无一人。
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立即到供奉佛像的殿里查看了一番,然后向山下的派出所赶去,一刻都不敢停留,他为此竟不惜狂奔了25里地。
那么,这两名留宿的女香客究竟是何人?她们又做了些什么?冯开平为何如此匆忙去报警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背后的故事。
28年的守护原来,看到女香客留宿的房间没人后,冯开平心里突感不妙,便立即去寺庙的殿内查看了一番。他发现殿内的锁被撬开,里面的浮雕也留下了两个非常明显的窟窿。
反应过来发生什么后,冯开平便匆忙赶去报警。但是由于金灯寺位于山顶,手机没有信号,所以他只能徒步下山与外界联系。
在狂奔了25公里后,冯开平终于跑到玉峡关镇派出所,他连忙向警察说明了情况。
原来金灯寺内存放的文物失窃了!那两名留宿的女香客并不是虔诚的信徒,而是可恨的文物贩子。
那天晚上,冯开平突感身体不适,腹痛难忍,其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吃了坏东西,而是因为两个犯罪分子在他的饭中下了药。
根据冯开平提供的线索,警方很快就找到了两名嫌疑人,并将其抓捕归案了。
而这起案子,仅仅只是冯开平做守寺人的28年中,遇到的一起微不足道的案件。
1995年,金灯寺的守寺人因脑梗去世,冯开平临危受命,被平顺县文化局调派去看护金灯寺。
金灯寺从明代弘治17年到明代嘉靖44年,总共历时60余年才最终修建完成。距今已有五百零一年的历史了。
悠久的历史让金灯寺内留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入选为国家的国宝文物,金灯寺也成为了山西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金灯寺需要有人来守护。
金灯寺的庙宇建在山顶上,背靠悬崖,出行极其困难。如果要在这里长期居住,就不能经常回家。
冯开平其实并不是很愿意去,他对历史古迹文物更没有什么概念。但是与其在剧团中中继续当一个打杂蹉跎年华,不如重新寻找一条道路。
更何况领导既然将这份责任交给自己,那就是信任自己,看得起自己。他自然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
冯开平会将守护文物当作自己的初心与责任,像上一位守寺者一样,恪守自己的职责。
由于金灯寺修建位置偏僻,少有人烟。所以去往金灯寺的道路无人修建,行动困难,物资难以运送。
缺乏正常的生活物资让冯开平在这里寸步难行,生活也极其不便。然而这还不是冯开平遇到的最艰难的事情。
由于保存的文物众多,又缺乏人手,金灯寺成为了许多不法分子眼中的一块肥肉。
刚来金灯寺没多久,冯开平就已经遇到过了好几次偷盗事件。这些事件让寺内的其他人全部害怕离开了,没人敢再来和冯开平看护古寺。
其实,冯开平心中也很害怕,但是如果他走了就没有人看守金灯寺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留下。
每当有年轻人成群结队来拜佛时,冯开平心中都是打鼓的,他不知道来者究竟是图神明庇佑,还是觊觎财物。他只能压抑自己的恐惧,继续在孤独的道路上前行。
没有通电的日子里,冯开平只能提着古旧的煤油灯独自在夜间行走。寂静的黑暗让他的听力变得越来越敏锐。
刚开始他每日都睡不着,整座山只有他一个人,夜里静得吓人。后来,他托人买了一台收音机,听听国家大事,这才有了一点人声。
与世隔绝的孤独是一种精神折磨,让冯开平的心理防线一直处在将要崩溃的边缘。他多次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
一个人生活、工作其实并不复杂。冯开平平时只需扫扫地、擦擦门面,庙中没有香客的时候,洗衣做饭只需要完成一个人的量,可谓是十分轻松。
而当庙中有香客的时候,冯开平就给他们引路、讲解,告诉香客们金灯寺的来历。
在与香客接触的过程中,冯开平一成不变的生活也有了些许的改变,这让他得以在孤独中有些调剂。
在无聊的时候,冯开平常常坐在悬崖边的大石上,看着自己守护的一切,心中满是宁静。
但是守护寺庙不仅仅只有这些琐碎无聊的生活,冯开平还必须要随时小心有不怀好意者来偷盗文物。
在长久的守护当中,冯开平曾几次陷入危机,差点丢掉了性命,因此,他对文物便有了感情。
在无数个寂静孤冷的夜里,这些感情慢慢演变成了对文物的敬畏之心。而这种敬畏渐渐的超越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生命。
取舍两难,亏欠家人冯开平担任守寺人长达28年,不只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还因为他的妻子孟喜梅也在背后默默的付出。
在冯开平去往金灯寺做守寺者之后,他的妻子成为新的顶梁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其实,在冯开平决定去做守寺人的时候,孟喜梅并不理解他,甚至第一个反对了他的决定。
孟喜梅指着自己尚在襁褓的孩子,满腔怒火的向冯开平吼道:
“你说答应就答应,也不管管这么小的孩子答不答应!”
守寺人这项工作,既顾不了家又挣不了钱,孟喜梅自然是无法理解。而面对妻子的质问,冯开平也只是沉默。
但生气归生气,在思虑良久后,孟喜梅最终还是尊重了丈夫的选择。她叹了口气,给冯开平收拾好了行李,临行前,还向冯开平细细叮嘱了生活上的各种小事。
看着妻子,冯开平心中满是愧疚,但是为了自己的责任,他不得不远离家人,走上金灯寺,开启自己艰难孤苦的工作生活。
在寺中的日子,冯开平常常牵挂着家里,却因为通讯限制只能把思念困在心中。在寺中多待一日,他的愧疚就会多一层。因为工作,他对家人实在亏欠良多。
由于过度劳累,孟喜梅的身体不堪重负,最终还是病倒了。然而,冯开平却没能及时赶到她的身旁,在孟喜梅住院许久后,冯开平才赶来与她匆匆一见。
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也不是合格的父亲,在这个家庭中,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永远都是空缺的。
冯开平每次与家中联系,孟喜梅向来是报喜不报忧,比如孩子的成绩又提高,自己身体非常健康等等。
冯开平开始并没有多想,直到后来他才发现,家中不是没有难事,而是妻子为了不让自己担心,在为数不多的联系中隐去了这些。
甚至连家人出了车祸这样的大事,冯开平都毫不知情。
孟喜梅的弟弟本来在出车祸发生时就通知了冯开平,让他赶紧赶来,可是孟喜梅却将他按住了,她担心这件事情会让冯开平担心,从而耽误他的工作。
要不是亲戚前去看望冯开平时说漏了嘴,孟喜梅可能就会像往常一样,将这场事故隐瞒下来。
在得知家人们出车祸之后,冯开平再也顾不上自己的工作了。他归心似箭,有什么事情能比家人的安危更加重要呢?
冯开平不顾一切的急忙赶下山,当看到受伤的家人们的那一刻,冯开平的眼泪再也绷不住了。这个连死神都毫不畏惧的男人,此刻哭的像个孩子。
看着难过的冯开平,家人们纷纷安慰给予了安慰,并表示让他不要有太大的负担。
话虽如此,可是他如何能没有负担呢?如何能不难过呢?
看着家人们受着伤还反过来安慰自己,冯开平心中的滋味万分苦涩,巨大痛苦涌上胸腔。他再一次怀疑自己的选择究竟是否正确。
为了一份工作缺席家庭多年,如今家人遭了车祸,自己却不能做些什么。他再一次动摇了。
可是孟喜梅劝住了他,并告诉他,自己会好好照顾孩子们。她知道冯开平是一个十分具有责任心的人,正因如此自己才愿意嫁给他。
虽然外人都不理解他,认为他为了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而让家人受苦。可她一直都认为,他是一个大男子汉,担起了一个男人、一个公民的责任,没有愧对任何人。
在自己的眼中,他一直都是一个好丈夫。在孩子们眼中,他一直都是一个好父亲。在金灯寺多年,冯开平的工资如数寄给家里,自己几乎一分未留。
所以他该继续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继续在自己的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孟喜梅会永远支持他,做他的后盾,为他守好家。
尘世隐者冯开平的默默坚守最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金灯寺慢慢地开始走上坡路。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金灯寺也迎来全新的修整。
冯开平觉得,自己为文物献出了半生,文物也在给他回报。
2017年,冯开平被授予“中国网事·感动2017”年度网络感动人物称号,次年,他又被授予“第六届长治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和“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冯开平看管金灯寺的第13个年头,金灯寺迎来了光明,这里终于通上了电。曾经冯开平踽踽独行的寂静的黑夜,终于被电光照亮。
寺里安装了监控、国家开始重视抢救金灯寺的文物,这里的寺庙也被加固,香客大量增多……金灯寺和冯开平一起,守得云开见月明。
冯开平终于能够让家人们来到了这里,结束长时间的分离,幸福来临。
岁月不饶人,此时的冯开平也老了。衰老让他的行动开始迟缓,曾经只需要一小会儿就能完成的工作,冯开平开始需要两倍乃至三倍的时间去完成。
如今冯开平即将退休,看着寺庙中的一草一木。冯开平又开始发愁了,自己之后,还会有年轻人不畏苦难,继续守护着这个百年的古迹与文物吗?
真的还有人能够像自己一样,爱着这些文物,愿意为此付出一生吗?
冯开平始终找不到答案,但他会一直守着金灯寺,等着下一个接替者出现。
冯开平短短60多年的人生,对于这座古刹来说只是一个晃眼,古刹需要有更多个60年才能够延续,中国的文化才能得以存在。
对于冯开平来说,他守护的从来都不止是眼前的古旧寺庙,而是中国的文化和传承。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和民族,永远不能放弃遗忘自己的的文化传承。
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冯开平这样的“小人物”,我们的文化和传承才得以在历史的滚滚浪潮中得以延续。
感动!做的事情虽然微不足道,但一个人对一件事勤勤恳恳一辈子,真的不容易[点赞]
96年的山上岂止是没有手机信号,是没有手机!
真的怀疑他上辈子就是这个寺庙的,这辈子投胎只是想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