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金科员工及其亲属好友购房平均可享6.3折优惠,并附有涉及优惠的楼盘名单,但前提是:必须全款。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么干过的还有恒大、富力、花样年......而如今他们什么光景,大家都知道了。
此前,金科刚刚被质疑票据、债券、信托等多笔借款违约,后又被曝晋中市住建局暂停金科土地和在建工程抵押,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尽管金科股份方面迅速对上述消息予以了否认,但仍未打消市场各方的疑虑。
截至目前,金科还未对6.3折全款购房优惠作出相关解释,我们暂且不论消息是否属实。但这家曾经风光无量的千亿房企的确已经:
风雨飘摇。
金科发家于重庆,在福州的项目并不多,大家熟知的主要是五四北的金科嘉迪广场。
金科嘉迪广场于2020年初开盘,备案价高达27503元/㎡,而如今各大新房平台上显示项目的最新报价为2.1万/㎡。
也就是说,两年时间项目直降了六千一平,为了去化回笼资金也是拼了!
即便如此,金科嘉迪广场的去化还是惨不忍睹。据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显示,该项目758套房源已取证,开盘到现在,整整两年仅卖出164套,去化21.6%。
虽然福州不是金科主战场,金科嘉迪广场也不在此次6.3折优惠楼盘名单中,但透过金科嘉迪广场现状也不难看出房企的窘境。
纵观金科近年发展,同大多数房企一样,也离不开“激进”二字。凭借着高杠杆、高周转、高溢价的组合拳,迅速走向全国,布局天下。
2018年,金科实现1188亿销售额,跨进千亿门槛;2019年,销售金额再度攀升至1860亿;2020年,实现销售金额2233亿元,同比增长约20%。
三年时间,金科便从百亿规模实现两级跳,进入两千亿阵营,跻身国内房企头部阵列。
金科得以快速发展,实现规模增长,主要原因是蹭上了三四线去库存和棚户区改造的时代红利。根据其官方披露数据,金科三线城市销售占比达45%,四线城市销售占比则达到8%,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销售占比过半。
如今随着棚户改造政策收紧,以及外部融资通路缩窄,押注这类城市的负作用不断显现。
最直观的数据,来自金科股份的三季度报。
截至三季度,金科股份有46.25亿元的短期借款、110.95亿元的应付票据以及166.51亿元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短期债务总计就有320多亿元。
而同一时期,金科股份手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301.70亿元,根本无法覆盖短债。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自己的短债还没整明白,金科股份还要做别人的白衣骑士,从蓝光发展手里接盘了3个货值70亿的项目,以及近92亿元的负债。
本就不富裕的金科更加雪上加霜。
为了补充紧张的现金流,金科股份12月以来可谓动作频频。
12月16日,金科股份向博裕投资转让其所持有的金科服务约1.43亿股全流通股份,约占金科服务总股本的22%,转让价格为26港元/股,合计约37.34亿港元。
就转让价格而言,26港元/股显然算是“促销价”了。
并且,为了从博裕投资处获得10亿元的贷款,金科股份还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股份质押担保,可见其融资的迫切性。
而在几天之后的12月21日,金科股份再次发布公告,拟发行8亿元的超短融资,票面利率为6.8%,也高于金科股份发行的中票和公司债利率0.5个百分点。
此外,金科甚至不惜逾越“雷”池,在多城市、多项目推行早已被命令禁止的“首付贷”。
据公开媒体报道:去年金科在南宁、济南、许昌、德阳、重庆等城市项目均对外宣传可先缴纳部分首付,剩余的分期2-6年缴清。
股权转让、融资担保、发债、“首付贷”,为了解决现金流紧张的问题,金科已经应出尽出,能用尽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金科要将旗下住宅项目骨折出售了:是真的缺钱。
问题来了,鉴于折扣非常有吸引力,估计有不少朋友表示心动,东街1號提醒:凡是爆出债务风险的房企,尽量绕远。
一方面,如果买了不能网签,那可能早己抵押银行,那么你和房企签的就不是购房合同,实质是债务合同,你交的钱就打水漂了。
另一方面,即使能网签,但按目前金科现状,商票满天飞,停工、延迟交付、烂尾层出不穷,风险极高。
尽管金科积极回应市场质疑,但就现状来看,庞大债务压力和不佳的盈利能力,着实难以让市场放心,未来会不会跟隔壁蓝光发展一样,有待时间的检验。
上为正文。
© 文章东街1號原创,音频、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