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爸爸又双叒出手了。这次,他们把矛头直指娱乐圈的“两大顽疾”——“绝望的文盲”和“演贝”,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拍手叫好,直呼“说出了我的心声”!
一时间,“内娱完了”、“流量为王,毁掉的是整个行业”等话题冲上热搜,引发了大众对于中国影视行业未来发展的深深担忧。
流量当道,文化素养堪忧:拿着天价片酬,却连基本常识都没有先来说说“绝望的文盲”。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文化水平低得令人发指的“九漏鱼”演员们。别看他们在镜头前光鲜亮丽,动辄几千万的片酬,但一开口就露馅,让人大跌眼镜。
比如,在一次采访中,某位当红小花被问及“建党伟业和新中国成立哪个时间在前”时,竟然一脸茫然,支支吾吾半天答不上来。还有的演员,连剧本上的字都认不全,拍戏全靠助理拿着手机在旁边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流量当道,资本为王。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很多影视作品只看重演员的人气和流量,而忽视了对演员文化素养的要求。一些制片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惜降低选角标准,启用没有演技、没有文化、只有一张脸的流量明星,最终导致影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观众怨声载道。
在这种畸形的市场环境下,演员们也逐渐迷失了自我。他们不再专注于提升演技,而是把心思花在炒作、营销、维护粉丝上,试图用流量来掩盖自己能力的不足。长此以往,中国影视行业只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失去观众的信任。
“演员”变“演贝”:配音泛滥成灾,原声台词成“稀缺品”如果说“绝望的文盲”是娱乐圈的“明疾”,那么“演贝”则是娱乐圈的“暗疾”。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却用配音来掩盖自己台词功底的不足,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行为,更加令人不齿。
“原声台词”本应是演员的基本功,是演员塑造角色、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然而,在如今的影视圈,原声台词却成了“稀缺品”。不少演员沉迷于配音的“舒适区”,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打磨自己的台词功底,最终导致“演贝”现象越来越普遍。
特别是古装剧,几乎成了“演贝”的“重灾区”。由于古装剧台词较为文雅,且夹杂着一些生僻字词,对演员的台词功底要求更高,很多演员为了避免“露怯”,纷纷选择使用配音。
比如,凭借《苍兰诀》爆火的王鹤棣,就因为一口浓重的川普,在剧中使用了配音。尽管配音演员的出色表现为角色增色不少,但也不得不让人质疑,王鹤棣是否真的用心揣摩过角色,是否真的为角色付出了全部的努力。
此外,还有成毅、任嘉伦、许凯等一众古装剧“常客”,也都偏爱使用配音。尽管粉丝们为偶像辩解,声称是因为档期太满、时间仓促等原因才不得不使用配音,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真的用心,又怎会连挤出一点时间练习台词都做不到呢?
更令人无奈的是,一些演员明明台词功底薄弱,却偏偏要“迎难而上”,坚持使用原声,结果反而弄巧成拙,遭到了观众的群嘲。
比如,在《今生有你》中,钟汉良就因为一口“塑料普通话”,将“嫁给那个姓孙的”说成了“炸给那个姓孙的”,硬生生把一部苦情剧演成了喜剧。还有杨幂,虽然一直标榜自己原声出演,但她的声音嗲声嗲气,缺乏力量感,与她所饰演的角色n不符,反而让人出戏。
特殊情况下的配音:锦上添花,而非本末倒置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认为所有使用配音的演员都是“演贝”。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演员的音色与角色性格不符,或者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进行配音时,适当使用配音也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孙俪在拍摄《甄嬛传》时,就曾一度坚持使用原声。但后来她发现,自己的声音过于温柔,与甄嬛后期霸气外露的形象不太符合。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她最终选择了使用配音,而季冠霖的配音也确实为角色增色不少,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
再比如,老戏骨李雪健老师,因为患病导致声带受损,不得不在《流浪地球2》中使用配音。但观众们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对他敬业的精神表示敬佩。
由此可见,配音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演员的态度。如果演员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选择配音,那就是“偷懒”、是“不敬业”;但如果演员是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或者因为客观原因无法使用原声,那么配音就成为了锦上添花的存在。
原声台词:演员的职责所在,而非值得炫耀的资本更让人担忧的是,在“演贝”现象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原声台词竟然成了一些演员和粉丝吹嘘的资本。不少演员在宣传作品时,会特意强调自己“原声出演”,仿佛这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比如,王俊凯在《重生之门》中使用配音被嘲后,在《万里归途》中特意选择了原声出演。虽然他的台词功底相比之前有所提升,但与张译等实力派演员相比,还是存在明显差距。
还有部分粉丝,为了维护偶像,会刻意夸大原声台词的难度,甚至将那些坚持使用原声、但台词功底一般的演员吹捧成“敬业典范”。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演员自身的成长,还会误导观众,降低观众对演员的评判标准。
事实上,原声台词是演员的基本功,就像医生需要会看病、老师需要会讲课一样,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根本不值得拿出来炫耀。那些真正的好演员,从来不会把原声台词挂在嘴边,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用实力说话,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
正如陈道明、王志文等老戏骨,他们都拥有着炉火纯青的台词功底,一开口就能把观众带入到角色的情感世界中,这才是真正的“演员的魅力”。
对于配音这件事,殷桃的一句话真说对了。
殷桃曾在采访时表示:“如果是技术层面,那是另外一个概念,但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用配音),这个是我想不通的事情”
结语:实力为王,回归表演初心当下的娱乐圈,就像是一个浮躁的名利场,充斥着各种诱惑和陷阱。很多演员在追逐流量和名利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表演的初心。
然而,流量只是一时的,实力才是永恒的。那些只靠流量和炒作维持热度的演员,终将被观众抛弃。只有那些真正热爱表演、用心打磨演技的演员,才能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远。
希望广大演员能够以此为戒,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苦练基本功,用心塑造角色,用实力赢得观众的认可。也希望整个影视行业能够回归初心,拒绝浮躁,共同打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不辜负观众的期待。
信息来源:绝望的“文盲”,能演好戏吗?.澎湃新闻.
演员别当“绝望的文盲”,多位知名导演提出建议.新浪财经
中戏院长谈“绝望的文盲”.澎湃新闻
演员变“演贝”让谁脸红.浙江日报
原声台词是演员的基本功:莫让演员成演贝.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