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改变普通人命运要靠碎片化

开扯吧 2022-01-26 16:11:29

碎片化的学习和碎片化的娱乐,总有一个供你选择,看起来这好像是两件事,其实这就是一件事的两种表现形式,你是把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学习,还是用来娱乐。碎片化的娱乐基本上都不会有理解偏差,就是把零碎的时间用来刷视频,打游戏,看直播,见缝插针让你充实忙碌,享受生活。而很多人认为碎片化的学习,就是通过手机刷视频,看资讯,学习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所以刷视频,看资讯也是提升自我,增加知识,搞不好还能发现一些发财机会。  那里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刷刷视频,看看资讯,哦,你就掌握知识,提升自我了,怎么可能呢。这种想法骗骗别人就行了,你要真信了,那就完蛋了。碎片化的学习,其实就是把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做专业系统的学习上,达成一个学习目标。举个例,电视剧《亮剑》作者都梁,还写过另外一本小说,《血色浪漫》里面有一段故事情节,男主角钟跃民和他的小伙伴郑桐一起去陕北下乡当知青。 大院的孩子到了农村,看什么都新鲜,广阔的黄土高原,立刻让人心胸开阔,年轻人无处发泄的旺盛精力,到这里总是能自己给自己找乐子。 讲小说,拍婆子,大联欢,唱民歌,串门子,结队去县城要饭,你要是去了估计都要穷得饿哭了,但是年轻人就这样,只要心态好,有思想能折腾,就能有无穷的想法,创造出各种穷开心。 比如等村长偷偷开饭的时候直接推门去蹭饭,馋得不行了拿条裤子换条狗回来大吃一顿。日常下个棋,赌个窝头啥的,空中作乐,年轻人就这样,虽然没有明确的未来,但是他们也没有什么枷锁,未来是属于他们的,他们有大把的时间打发去挥霍,让自己开心就是了。 其实和现在年轻人比起来,虽然现在物质生活更丰富,但是年轻人的缺少乐观,很少有真正的快乐,他们担心自己的未来,但是却没有方向,抑郁的,心理出问题的,家庭生活,学习教育出问题的,比比皆是,这些孩子你把他丢到一个陌生环境,很大可能不是创造出欢乐,而是生存都成问题,根本不适应,别说创造欢乐。你发现没有,现在快乐越来越多的需要有人创造出来给我们,吃的东西被人承包了提供给你,穿的衣服有人承包了提供给你,好的东西都被承包了,坏的东西都留给我们自己,这个不用承包,我们都自己创造出来的,发脾气,懒惰,拖延,肥胖,找借口,无聊,孤独,你越来越依赖这个世界的提供的各种产品,为自己解毒,远离哪些不好情绪,让自己走向阳光,最后你会发现哪些碎片化的娱乐就是止疼片,治标不治本,放下手机,负面的情绪孤独氛围,又把你包围了。接着说钟跃民后来就去当兵了,而郑桐就陷入了一种孤独,一个有趣要好的小伙伴走了,他又不想和另外的知青打成一片,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是一类人,如果你现在处于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办?人其实往往都是这样的,同类人相互交流学习,进步是很快的,这个家里有孩子的人深有体会。你家孩子如果和学习好的同学关系特别好,他们有共同的乐趣,他们会一起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作息规律也差不多,放学回去先看电视,再把作业完成,然后做什么事,让后第二天又一次交流,交换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解决同样的疑惑,如果你更不上这个节奏,慢慢的就变成两类人。如果一个孩子和学习差的孩子关系好,如果不能自控,家长没有及时纠正,那就完蛋,就有一个家长说过一个例子,一个女孩子和班里两个留守孩子玩,留守孩子爷爷奶奶带都给手机,方便和爸爸妈妈联系,然后就带着她的孩子玩,开始成绩还可以,最后学习差的一塌糊涂,真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中国很多的世家传承都是如此,中医世家,演艺世家,教师之家,杂技之乡,知识分子家庭,爷爷是这一行,爸爸,叔叔,伯伯也这一行,孙子辈的也是,这个和周围的生活学习氛围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郑桐就不是这种人,他把除农耕之外的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就是读史书。在农村你知道的,都是熟人,空闲的时候几个人坐一起抽烟聊天,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再有打打牌,聊聊家长里短,谁家的老公,谁家的女人,现在这些人都跑网上来了,全国全世界就是一个村,今天喷谁家媳妇假结婚,明天喷那个国家缺德,和村口聊天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从村里的婆姨,变成了某个国内知名人物而已。后来工厂招工,别的知青都跑去选工厂,找工作,而郑桐去面试历史老师,他终于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价值了,一个熟读二十四史的年轻人,把考官都吓了一跳,认为你是不是在吹牛啊,结果一统考试下来,考官发现这家伙历史知识真的太扎实了,当场就得到通知面试通过了。        然后这群知青的人生方向就开始各奔东西,碎片娱乐的知青进了工厂,最后下岗了。郑桐成为知识分子,成为历史系的教授。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