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11日,北京寒风凛冽,冻得人直打哆嗦。
然而,北京城里的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
他们不约而同的穿着白色或者黑色的衣服,眼眶通红,极目眺望不远处缓缓开来的灵车。
灵车上长眠不醒的人,是全国人民敬爱的周总理。
他老人家绝非常人,在临终之前,身上还发生了3件怪事。
这3件怪事是什么?哪一件最让人难以置信?
1976年的1月8日,北京305医院里的一间病房里。
一个老人躺在床上,身边是各种医疗仪器,这些仪器发出令人窒息的沉闷声响。
医护人员守在病床旁边,正想尽办法为意识模糊的病人抢救。
所有人都在内心祈祷,希望老人能熬过这一劫。
这位眼睛紧闭的老人,就是形销骨立的周总理。
此时的周总理已经被病痛折磨了4年之久,身体也已经是强弩之末。
尽管如此,医生还是尽最大的努力来抢救他,尽量延长总理的生命。
由于周总理的呼吸通道被痰液给黏住,让他没有办法顺畅进行气体交换。
所以医生只能尝试从他的鼻子里插管,借用人工辅助的手段来吸痰。
开始操作之前,工作人员弯下腰,轻轻在周总理的耳边,把接下来的抢救计划说了一遍。
因为周总理已经是相当虚弱的状态,所以此刻大伙儿也没抱他能回答的希望。
然而没想到,在听到这样一番话之后,周总理竟然慢慢睁开了眼睛,缓缓点了点头。
在场的所有人都因为他的动作而震惊不已。
在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时候,还能凭借强大的意志力苏醒过来,对身边人的话做出回应。
这样的回应,其实也是周总理体谅医护人员的表现。
他毕竟是一国总理,医护人员在为他治疗身体的时候,本就承担着极大的风险。
如果在没有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为他插管,哪怕本意是好的。
但过程中出现了意外,那么谁都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可只要周总理点头,表示他同意类似的操作。
那就证明他把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完全免除了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
从小到大,再到生命的终点,周总理始终是这样一个贴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如果要把所有人放到他的心中排序的话,那么排在最后一位的一定是他自己。
不管是他的贴身工作人员还是医生护士,大家都很难想象。
周总理做出如此艰难又如此罕见的回应,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
本就情绪低沉的众人心中更加悲伤,即使生老病死的规律不可逆转,困境无法克服,他们也要拼尽全力和死神争一争。
其实联想到周总理住院以来发生的种种事情,他们也觉得,这样的“怪事”出现在周总理的身上,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因为我们最敬爱的总理,原本就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
自从1972年被查出患有膀胱癌之后,总理就在长达四年里反复受绝症的折磨。
这个病会带来身体上巨大的痛苦,也会给精神造成极大的压力,普通人可能很难承受。
但周总理不一样,在身体条件尚且还允许的情况下,他一直在坚持工作。
开会也好,写文件也好,做工作批复也好,他绝对不会逃避任何属于自己的责任。
哪怕后来不得不住进305医院,他也没让自己真正闲下来,躺在病床上都得请人在他耳边读文件。
那些来看望他的老战友、老同事和下属,总会被他拉着聊工作,好像他永远也不知道疲倦。
谈到工作时,周总理总是静不下来。
他的脑子里似乎有很多想法,手头上似乎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嘴巴里还有说不完的叮嘱和交代。
可是一到病发的时候,或者日常治疗的时候,他又比谁都沉默。
四肢百骸痛得快要脱壳时,他拼命忍住痛呼,一身的冷汗把床单全部打湿。
接受清创治疗时,尖锐的医疗器械直接触碰他的伤口,组织液和鲜血渗出来,他的面容却依旧平静,只是更加苍白。
他的忍痛能力,在很多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遇到的病人中,都属于最顶尖的水平。
身患绝症,却始终不喊疼不叫苦,硬生生咬着牙忍受。
这样的怪事,医护人员们同样也见都没见过。
生命的最后几年,周总理憔悴得快要不成人形。
他吃不下太多食物,只能体外输液补充一点营养。
他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一方面需要强忍病痛,一方面还得争分夺秒完成工作。
所以,他的眼眶瘦得凹陷,眼球突出。
从脸到身子仿佛只有皮包骨头,四肢受到一掰就能折断,在洗手间里站着都能睡着。
在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外形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周总理又给自己添了个奇怪的规定,那就是不理发,不理须。
革命战争时期的周总理留过胡须。
那个时候的他虽然也很瘦弱,但黑色的胡须在饱经风霜的脸上,却展现出一股别样的英雄气概。
然而人生的倒计时里,他留胡须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展现什么形象,而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憔悴和沧桑。
当脸上还留着胡子的时候,外人才不会直观的被他暴瘦的脸颊所震撼。
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他,对待他们需要处理的工作。
周总理是个逞强的人,逞强到让他身边的所有亲朋好友和工作人员心疼。
即使到了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他也想尽量减少别人的麻烦,强撑着把自己最看得过去的一面留给国家和人民。
他不理发,不整理胡须,恰恰是为了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留下最后的顶天立地的形象。
正因为如此,在他病逝之后。
负责为他理发的师傅,仔仔细细为他修整仪容,才会在看到他真实的面目之后,控制不住的痛哭出声。
他那么瘦削,那么脆弱。
没人能知道他在生命的最后节点到底吃了多少苦,也无人能够对这种痛苦感同身受。
有的事情发生在周总理的身上,看似很奇怪,但仔细想一想,却又非常正常。
因为他本身就不是普通人,一个能够被称之为精神模范的先辈,又岂能以常理视之。
周总理去世之后,他的遗体被送到八宝山火化。
火化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
1月11日那天,收敛骨灰的工作人员,从周总理的骨灰中发现了一些金属制品。
他们起初吃了一惊,但很快就明白了这些金属制品是什么。
磨破的衬衣领子
周总理的皮带,金属部分被他磨得褪色,但他还是舍不得更换。
周总理的皮鞋,破了洞裂了缝,那就拿到鞋匠处用钉子缝补,而不是买新的。
这些小小的金属制品,都是他身上“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证明。
周恩来穿过的皮鞋等
只有在出访其他国家或者接待外宾的时候,周总理才会以国家形象为出发点,把大衣和锃亮的皮鞋穿到自己身上。
而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他却与补丁为伴,把勤俭节约四个字内化到了自己的骨子里。
十里长街送总理,送的是老百姓心底柔软而强大的存在。
但那并不是真正的送别。
或者说,大家送别的是周总理的肉体,但永远记住了周总理的人格和精神,传颂着他的故事。
这是最美好的存在,它将永垂不朽。
永远停留在中国人民的身边,永远照耀着中华这片神圣而又伟大的土地。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 《周恩来生命最后半年做了什么? 重病之躯顽强工作》
2、光明数字报 《重病住院的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