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蒋介石一生的谜题:剿共为什么会这么难?

君不见历史 2024-03-21 14:59:37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蒋介石始终想不明白,为何每次剿共,共产党都能逢凶化吉。

1931年9月18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妄图侵略我国领土的野心昭然若揭。

他们声称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当国家面临危机,代表中国站在历史舞台的国民党领导人却只是一心想着剿共。

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命令,可惜除了知名的第五次围剿成功之外其他的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这又是为何呢?

蒋介石失败的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国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之际仍然固执己见,以铲除中国共产党稳固自己的政权为己任。

在日本大摇大摆进军东北之后,他甚至寄希望于当时被列强操控的联合国,希望英美能出面阻止战争,但是显然他的想法落空了。

在国家大义面前,与他的行径截然相反的是中国共产党多次派人劝说蒋介石联合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相比之下,高低立见。

也正是与虚与委蛇、不堪大任的蒋介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共产党在此事的舆论上得到了较好的反响。

而生活在水深火热底层的千千万中国劳动人民当然也是支持共产党共同抗日的想法,因此,共产党很快拥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而谈起剿共,就不得不说一说其背景。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结束中国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公然背叛革命,1927年蒋介石进行“清共”,这导致原本很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遭到迫害。

就这样,在一片血腥杀戮中宣告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破裂,而这一次的惨痛经历也让中国共产党明白了领导权的重要性。

也正如上文中提到,在共产党面临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共同围剿下,人民群众为其死里逃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苏联方面的领导人出现右倾错误导致红军损失惨重并且被迫进行长征。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不仅要忍受恶劣的自然条件更是要提防国民党的围剿,难免是分身乏术心力憔悴。

在这样的绝境之中,是无数群众自发的对他们施以援手,他们用小推车推着家中仅剩不多的粮食前往红军驻地。

他们收留了许多因负伤而无法行军的红军并悉心照料,更有民众在国民党搜寻时候为他们打掩护,保障他们的安全。

红军对人民的善意记在心中,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善农民的生活,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军民鱼水之情的事迹。

长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革命的火种,而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更是播撒了火种,许多有志青年在听了他们的宣传之后毅然决然加入他们。

蒋介石在人民受尽压迫和威胁时的不作为让他们心寒,他们决心跟随共产党找到解放全中国的正确道路。

就这样,红军的有生力量越来越多,这也让老蒋意想不到,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如此。

人民的助力也让毛泽东开始思考人民的力量,在建国后把党和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紧密相连,真正肯定人民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提出党的任务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目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承认工人阶级先锋队。

充分尊重人民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而蒋介石的懦弱和唯利是图为人民所不齿,最终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历史选择了共产党。

不仅如此,二者在性质上也有明显的区别,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他们的任务是解放全中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

而蒋介石代表的则是大买办封建地主,他的统治归根到底仍然是剥削,以占有土地控制人民从而实现独裁统治。那么谁是正确的呢?

老蒋始终想不明白,为何自己每次剿共计划,都以失败告终。

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历史的不断进步推动社会适应更加先进的制度,而蒋介石所代表的落后封建地主已然被淘汰。

让中国共产党不断化险为夷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共的正确领导。在前几次的反围剿中各个部队的领导人见招拆招并且死里逃生。

而这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也正是因为苏联方面派来的专家没有从具体国情出发做出了错误决策,导致红军误入“口袋阵”损失惨重。

在这次失败后红军进行过了深刻反思并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在会议中他们确定了苏联方面的领导人有左倾的倾向并且取消了其领导人的地位。

红军在遵义会议中选举了毛泽东作为军事方面领导人,重新制定了作战计划和长征路线。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会议,它极大的决定了党的走向,扭转了不利局面,在党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探索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一次次反围剿中得到了检验,为革命试验了正确的道路。

遵义会议标志着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成功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会议过后红军决定分开行动,深入农村。

就这样,边打边逃的长征正式开始。毛泽东曾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可是现实中的雪山和草地都并非易事。

敌人的追杀、恶劣的自然环境,尽管这些困难牺牲了不少战士的生命,但也极大的磨练了红军百折不挠的精神。

不仅如此,在两年时间内,红军与蒋介石进行了殊死搏斗。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腊子口决战。

在这几场战役中红军以巨大的流血牺牲为代价打通了前行之路,红军人数虽然锐减,但是同样磨练了红军的血性和战斗经验。

在革命根据地共党为具体发展实际制定了许多制度,例如三三制,真正意义上打破此前历史上一党独大的传统。

这一制度使更多的对革命持支持态度的社会人士加入其中,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也让其更容易听到民众的意见并作出正确决策。

这一制度的成功推行让红军更加坚持了人民至上的观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质与其相同,当然这也是后话。

长征的事迹也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为何传说中的赤匪如此有胆量,而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吸引了一批外国记者。

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斯诺,他前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毛泽东、周恩来朝夕相处,并且创造了《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不仅仅真实记录了红军的言行和理想,更是让更多的社会人士认识了红军并予以支持,同样也扭转了一定的国际舆论。

而共产党也确实如同一颗熠熠生辉的红星照耀在当时前途一片黑暗的中国土地上,照耀着中国存亡方向,指引着人民向正确方向前进。

1937年红军在甘肃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也意味着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多次围剿计划,为中国革命开始新气象。

而共产党成功逃脱围捕的原因之三就是坚定不移的相信马克思主义,以解放人民实现平等做出切实努力。

历史没有上帝视角,在当时没有人知道他们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但是这群青年对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

贫苦的无产阶级受够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地主的三层剥削。所以当青年们听到马克思所主张的观念时,他们决心跟随革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这火炬如今仍是薪火相传并且燃烧得如日中天,足足要烧出一条坦途的复兴之路,当然,这也是后话。

然而一味的借鉴也会遭到反噬,中国共产党成功在层层围剿下逃出生天也是靠将马克思的理念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对信仰的追求、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合理运用能让红军冲出突围并发挥光热、传播革命理想吗?

老蒋没想明白,自己早期强于共产党,为何却屡次剿共失败。

苏联方面的代表存在错误的领导,归根到底也是因为这两位没有注重中国具体国情。

苏联的革命道路是以城市包围农村,革命的主战场是在城市,而中国恰恰与之相反,因此照搬经验才造成了损失。

即便如此,蒋介石为何没有趁机消灭我党呢?我党又是如何拨乱反正的呢?

遵义会议是共产党第一次自己独立运用马克思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此前我们从群众基础、领导人的正确决策以及指导思想与国情相结合的合理性论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在一次次围剿中逃脱。

接下来从蒋介石的立场来阐述明明在当时装备精良、人数远多于共产党并且得到了帝国主义支持的他为何会失败。

首当其冲的就是局势混乱,日本极端军国主义者大肆侵略我国,并且口出狂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民族存亡生死一线之际蒋介石持消极态度,弃民族尊严不顾,只顾召集军队剿灭共产党从而真正实现一党专政。

他的反民族行为自然也是遭到了社会乃至整个国际的口诛笔伐,但已经被权势冲昏头脑的蒋介石还是强硬的我行我素。

他如此践踏人民的生命,也不想对此负责,这样的态度让民心渐渐发生转移,蒋介石并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

作为封建地主大买办,他最终的目的仍然是建立政权实现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这与人民的利益相冲突。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与美国联系密切,在政治上完完全全的成为其在中国的傀儡,允许使用在华特权,利欲熏心并未顾及本国利益。

在日军进军东北过后,蒋介石采用不抵抗的政策,反而是部分英勇无畏的东北人民自发的组建起游击队伍顽强抵抗。

蒋介石将东三省狠心舍弃的举动也让全国人民哗然,也印证了坚持人民至上观念的共产党才是众望所归。

从军队实力上论述,由于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期间,有不少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党,军队重整协调。

共党的加入不仅仅助力结束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更在国民党内部播撒了红色的火苗,让那些有责任感有共识的将领也认可了共产党。

而其中最有名的是董其武,他曾是国民党的战士,可是他心有天下并且与毛泽东的许多想法不谋而合。

在建国以后,他还参加了抗美援朝,负责机场等地的修葺工作,为空中作战、运输物资和伤员作出突出贡献。

当然,他本人也在82岁高龄时在周总理的见证下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段历史也成为美谈。

而在中国近代史上更加家喻户晓的就是西安事变,杨成武、张学良在剿共和抗日的问题上和蒋介石产生了分歧。

在国家大义面前,二人当即决定控制了蒋介石,逼迫他同意联合抗日,这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重要契机。

由上面的事件都不难看出,蒋介石的决定是站在整个中国人民的对立面,因此必然遭到反对,同样也绝对不会成功。

同样的,他的决策也与中国国情不符。蒋介石出生虽然不是极尽显贵,但也能说在当时的社会有头有脸。

因此,在共产党决定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政策后,国民党很快就被打得连连后退溃不成军,因为农村地势复杂又深入山区。

在剿共的过程中遇到的恶劣自然天气也让许多意志不坚定的国民党望而却步,这也给了共产党喘息之际。

从思想信仰方面来讲,国民党原本自孙中山创立之际就奉行三民主义:及民主、民权、民生。由此可见,在孙中山的观念里也认可人民的重要性。

可是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置人民于不顾的行为就像是狠狠扇了自家人的脸面,当人民生命安全面临威胁时不管不顾,这是背叛民生。

国内反对声如潮水袭来,他却仅仅召开国民党内部会议就以权势压人的方式通过围剿红军的方案,这是背叛民权和民主。

我们最终明白,蒋介石是从民众基础、思想信仰、错误决策等方面败给了共产党,最终被历史淘汰。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君不见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