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在东非的边缘,有一片贫瘠的土地,叫做欧加登地区。在这片饱受战乱摧残的土地上,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这两个邻国之间的长期敌对关系,仿佛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
表面上看,是这两个小国在争地盘,但是在两个小国背后,都有美国和苏联在指挥。
究竟是什么故事?让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这两个小国卷入美苏争霸的格局之中呢?
非洲版闪电战索马里对其邻国埃塞俄比亚发起了一场意图迅速击败对手的侵略战争。
尽管索马里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先进的军事装备,似乎在军力上完全压倒了埃塞俄比亚,但面对埃塞俄比亚的庞大人口基数和雄厚的历史军事实力,索马里也不得不审时度势,采取迅速闪击的战略。
索马里的领袖西亚德巴雷深知这场战争的关键在于速战速决,虽然有苏联这个强大的后盾,但他明白战争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为了能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上风,巴雷不惜掏出他全部的家底。
苏联的专家们发挥出色,为小国对抗大国提供了精准的战略指导,索马里军队实施了类似于德国纳粹袭击苏联的战术,意图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战争初期,索马里军队凭借着庞大的兵力和先进的装备表现得毫不费力,如入无人之境般迅速占领了多个地区。
在索马里的闪电战开始后,埃塞俄比亚军队被迫四处躲藏,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只能将近1万人围困在城市中,与索马里军队展开了惨烈的巷战。
这使得索马里军队不得不面对他们不擅长的战术,由于装备优势无法发挥作用,他们陷入了瓶颈。
这一时刻,埃塞俄比亚的领袖门格斯图感到十分焦虑,他意识到自己没有足够的策略来应对当前的局势,因此他召集了他所有的军事顾问和幕僚,希望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有效的建议。
意外的是,这些“瞎参谋”和“烂干事”居然给了他一些不错的建议。
首先,他们建议释放监狱中的部分军官,恢复他们的职务,并增加他们的待遇,以提振士气,这些军官随后被调到前线,鼓励士兵们坚持下去,以期取得胜利。
整个战场上,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的军队都展现出了非洲特有的韧性和顽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非洲军人的勇敢与坚毅。
在埃塞俄比亚,尽管陆军设法勉强扛住了索马里军队的进攻,但埃塞俄比亚空军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为了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埃塞俄比亚的“瞎参谋”和“烂干事”们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计策:允许埃塞俄比亚的犹太人移民为条件,与以色列进行交易,以获得以色列的飞行员。
以色列空军一直以其先进的装备和高素质的飞行员而闻名,门格斯图必须拿出足够的报酬来吸引他们前来埃塞俄比亚作战。
通过交易达成一致后,大批以色列飞行员被引进埃塞俄比亚,他们立即投入到了与索马里的空中战斗之中。
借助以色列飞行员的出色技术和埃塞俄比亚现有的战斗机,埃塞俄比亚空军很快就逆转了局势,成功地摧毁了大量的索马里战机,使得埃塞俄比亚的天空重新恢复了平静。
这一次的成功也让门格斯图更加坚信,无论是陆地还是天空,都必须有强大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国家。
主动投靠苏联随着以色列飞行员的加入,埃塞俄比亚的天空恢复了平静,索马里的空军也基本销声匿迹了,为了挽回颓势,门格斯图做出了一个令全世界都感到意外的举动,他联系了苏联,并表示愿意将埃塞俄比亚归顺于苏联。
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困惑,毕竟索马里一直都是苏联的忠实小弟,而现在埃塞俄比亚又要向苏联示好,这意味着什么呢?
实际上,门格斯图此举是在赌博,他在赌苏联老大哥心中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重要性。
他希望通过这一举动来获得苏联更多的支持,以抵御来自索马里的威胁,并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个赌注是非常冒险的,因为门格斯图并不确定苏联是否愿意放弃对索马里的支持来支持埃塞俄比亚,然而他抱着必胜的信念,决定把这个赌注押在了苏联的身上。
门格斯图的举动其实是相当冒险的,他在这一时刻押上了自己的一切,他唯一的选择是听天由命,赌一把。
如果他赢了,他将换回一个飞黄腾达的前程,如果他输了,可能将面临万劫不复的命运,就像是一个赌徒把所有筹码押在赌桌上,无论输赢都要承受巨大的风险。
苏联老大哥的态度也让整个情况更加复杂,苏联当年正努力争夺全球霸权,苏联在外交政策上并不会因为一国的示好而完全抛弃另一国,他会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所以,门格斯图的赌博不仅是赌胜负,还是在赌苏联老大哥的选择,他明白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拆不散的夫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儿。
门格斯图提出访问苏联,与苏联交好,这使得埃塞俄比亚的武器装备得到显著改善,实际上是由鸟枪换成了火炮,这增强了埃塞俄比亚的战斗力。
然而,当苏联试图施加压力,以迫使索马里停止战斗并撤回军队时,索马里的巴雷却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他不愿意给苏联老大哥面子,拒绝听从苏联的要求。
这使苏联老大哥感到沮丧,他原本希望限制索马里的行动,但现在被索马里人撅了面子,这也表明索马里的领导巴雷是一个坚定的领导者,不受外部压力的左右,他坚信自己能够夺取欧加登地区的胜利,即使不依赖苏联的援助。
巴雷的举动彻底激怒了苏联人,他宣布索马里与苏联断交,将所有在索马里的苏联人全部驱逐出境,其中包括大约七八千名苏联专家和军事顾问。
这一举动被认为是非常冒险的,因为索马里只是一个非洲的二流国家,却敢于与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对抗,巴雷的行为被一些人看作是愚蠢的举动,因为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地位和实力,以致于与苏联这样的强大国家对抗。
苏联人也没有善罢甘休,被驱逐出索马里的专家和军事顾问转而前往埃塞俄比亚,其中包括许多军事教官。
这些苏联教官对索马里军队非常了解,他们的加入使得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在装备齐全的情况下迅速击败了索马里,然而这些苏联教官在埃塞俄比亚军队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尽管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但埃塞俄比亚士兵的战斗力似乎无法通过指导得到有效提升。
就像中国男足一样,不管请来多么牛掰的教练,最终的结果仍然是一地鸡毛,埃塞俄比亚的士兵被形容为一群职业军人,他们的作战能力无人能及,这显示出埃塞俄比亚士兵的战斗素养和素质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年的埃塞俄比亚曾经是硬扛过欧洲列强的,但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雄风和状态。
在门格斯图对军队进行大规模清洗后,大部分技术军官都已经离职,而留下的军官们也已经是过气的老将,无法再发挥应有的作用。
埃塞俄比亚士兵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士兵的文化程度不高,这使得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苏联教官和军事顾问尽其所能帮助埃塞俄比亚军队抵御索马里军队的进攻,但他们最多只能勉强阻止索马里军队的攻势。
索马里的军队同样并不出色,他们与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基本上相差无几,这两支军队的实力都不容小觑,彼此之间的战斗往往处于僵持状态。
战争进行到后期,双方的弹药储备开始减少,双方不得不在战壕中等待补给。
士兵们每天只能吃三顿简单的饭食,生活节奏按部就班,只有等到弹药补充到位后,双方才会进行新一轮的无目标射击,继续消耗有限的弹药,这种胶着状态使得战争陷入了僵局,双方都难以取得明显的优势。
在战争陷入僵局的同时,门格斯图开始对苏联老大哥进行了一番灵魂拷问,质问苏联的实力是否依然雄厚,是否还有能力继续支持埃塞俄比亚。
这种质疑不仅来自门格斯图,也来自其他依赖苏联支持的国家,苏联的实力在中东多次战争中遭受了质疑,让阿拉伯国家开始寻求其他国家的支持,甚至转向以色列和美国。
这种情况让苏联内部一片焦虑,他们迫切想证明自己的实力,给予依赖他们的国家一些信心。
勃列日涅夫对此感到愤怒,决定以实际行动证明苏联的实力,苏联开始采取更加激进的行动,试图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国,展现出超越其他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
这一次,苏联的态度变得更加坚决,他们开始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自己的权威,这种转变让依赖苏联的国家感到一丝安慰,但也让整个国际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1977年11月25日,苏联展开了一场全球战略性的大规模空运行动,以支援埃塞俄比亚,这次空运行动规模宏大,涉及亚洲、非洲和欧洲三个大洲,涵盖了广泛的运输航线。
苏联调动了大量的安-22和伊尔-76等大型运输机,这些飞机穿梭在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向埃塞俄比亚运送物资和援助。
为了迷惑美国和北约的监控,苏联设计了错综复杂的运输航线,一些飞机选择了从亚洲向南飞行,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然后抵达埃塞俄比亚。
另一些飞机选择了经过印度洋向西飞行,直接抵达埃塞俄比亚,还有一部分飞机通过莫桑比克向北飞行,经过利比亚、尼日尔、乍得,最终到达埃塞俄比亚。
此外,欧洲的飞机选择了经过地中海、阿拉伯半岛南下,途径利比亚、尼日尔、乍得,最终抵达埃塞俄比亚。
这些错综复杂的航线令美国和北约感到困惑,他们难以理解苏联为了支援埃塞俄比亚而动用如此庞大的空中运输力量,这一举动就像是李云龙当年打平安县城一样,纯粹是一场混乱,目的就是让对手摸不着头脑,无法应对。
1977年11月25日,苏联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大规模空运,持续了三个星期,为埃塞俄比亚提供物资和军事援助。
苏联向埃塞俄比亚空运了足以装备三个师的坦克、装甲车和火箭炮,还有大量的武器弹药,包括40架米格战斗机和150架武装直升机。
除此之外,苏联还空运了1200名军事顾问,并派遣了一支由17,000名古巴士兵组成的部队。
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在此之前一直表现糟糕,领导层也不称职,但有了苏联和古巴的支援,埃塞俄比亚士兵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古巴士兵以其在猪湾事件中对抗美国的战斗经验而闻名,他们的到来让埃塞俄比亚士兵信心大增。
苏联的介入也宣告了索马里的死期,古巴将军奥乔亚率领1万多名古巴士兵,在埃塞俄比亚大展身手,迅速将索马里军队打得溃不成军。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索马里军官不得不采取严厉手段来维持军纪,甚至架起机枪成立督战队,对逃兵实行枪毙。
其中负责督战的将军穆罕默德·埃迪德后来成为了摩加迪沙之战的主要人物,这一系列事件让整个地区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国介入索马里的带头人巴雷面对古巴军队的强势进攻和苏联空降部队的威胁,心态彻底崩溃了。
面对苏联的叛变和背叛,巴雷恼羞成怒,开始对苏联发起猛烈的口头抨击,咒骂苏联老大哥的祖宗十八代,斥责苏联人忘恩负义、贪图新鲜,同时他也决定寻求美国的援助,希望能够得到美国人的支持来对抗苏联和古巴。
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巴雷不惜掏出了巨额资金,并愿意献出索马里印度洋沿岸的三个战略港口,这个举动可以说是索马里政府的重大让步,但巴雷深知如果想要在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必须要获得强大的支持。
此时索马里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受到了古巴和苏联的强大压力,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援,索马里政府和巴雷面临着极其艰难的抉择,这一系列事件也使得整个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和动荡。
美国对巴雷的条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巴雷实施民主改革,并释放政治犯,为了得到美国的支持,巴雷只得放出了监狱里的政治犯,其中大部分都是部族主义者。
美国一直希望在索马里找到一个新的代理人来维护其利益,而巴雷则在两难之中,为了得到美国的支持,只得委曲求全,接受了美国的要求。
然而,美国给予巴雷的支持却十分有限,美国提供了约1000吨军事物资,但这些物资大多是淘汰产品或是二手装备,其中甚至包括数千顶二手钢盔和军帽。
美国的援助对索马里的军事实力提升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基本上可以说是在白白浪费资源。
整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美国和苏联在非洲的支持和立场不断变化,导致局势更加复杂,这样的情况让人感叹,甚至超级大国也在非洲这样的小地方被局部利益所左右,使得美苏之间的角力令人难以理解。
1978年4月,在苏联的支持下,埃塞俄比亚成功消灭了其境内所有的索马里武装,苏联也制止了埃塞俄比亚军队继续向索马里发起进攻的行动。
这样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之间的战争终于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结束了,然而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约有15万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50亿美元。
最终,双方以维持原状为结局,这场战争以一种持久的胶着状态结束了。
然而,这场战争对整个东非地区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在欧加登地区并未发现任何石油资源,但它仍然是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然而,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这场战争改变了整个东非地区的发展轨迹。
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东非地区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影响着当地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