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通过几张剧照,就找到了《亮剑》的拍摄地址,过程详解

心向花生 2024-03-30 00:21:30

大家好,我是花生

作为一名资深电视剧迷,《亮剑》自然没少看,第一遍看剧情人物,第二遍刷“电信诈骗”、“天王老子”、还有“平安格勒”的梗,后来更是翻小说,扒道具,带着放大镜看电视剧。

这不,小花生最近又有了“新发现”,那就是只通过剧照,不参考其他信息,精准找到了《亮剑》剧组的实际拍摄地点。

大家可以看剧中场景,无论是抗战、解放、还是后来的新中国阶段,场景全部都是在冬天,所有人物都穿得很厚,也没有绿色的植被,野外都是枯黄的杂草。

所以可以确定,剧组拍摄肯定选的是在冬天,而且是在深冬季节。只有在这个时候,气温才能让人“哈出白气”,而且户外没有一丝绿色,树叶全部枯黄掉光。

在“反扫荡”的几处场景中,镜头给向了大片的山区,黄土还留存着未化的白雪。我在农村待得很久,田垄之间的雪花,往往是最后融化的。

一般白天,表层雪先融化,到了晚上的时候,又上冻结冰,循环往复,很难完全融化彻底。所以就形成“斑驳”的雪景,而且这么一大片实景,肯定不是用泡沫或者“化肥”做得“假雪”。

真雪,绝对不是假雪

这时候根据季节和大的气候,我们可以确定一点,那就是取景地肯定是在“北方”。并且后来的“徐蚌战场”和“军事学院”部分,也是在北方取景的,没有实际去南京等处。

因为抓“军乐队”的剧照显示,野外的场景几乎没变,就连枯草的种类都是一样,土壤颜色和第一集的时候,“新一团”反攻坂田联队的地形一脉相承。

因为故事主要发生在“晋西北”,我要是导演的话,肯定也会去山西取景,但是究竟是不是呢?还要确认一下,证据就是剧中的植被。

虽然大冬天没有绿叶,但是还有那些不易引起注意的“枯草”,那种植被我太熟悉了,就是我在农村常见的“蒿草”,夏天能长到一米多高,体型特别膨胀。

红圈部分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蒿草”,夏天长得很高,上边已经干枯的其实是“种子”,这东西实在太常见了,所以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小时候常用它引燃柴火,着起来特别快。

而且这种草有个特点,那就是耐干旱,成片生长,我在农村见得最多的,除了这种“蒿草”,就是那种带刺的“酸枣树”了。

暂七师军乐队的这个指挥官,他身后就是“酸枣树”的刺,旁边是夯土墙,看样子是用的废弃的村子,因为前一个镜头里,有砖垒成的小门

这种植被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但是为什么确定是“晋西北”,而不是其他黄土地区呢?原因就是剧中出现的那些房子,那些砖瓦夯土房。

和大家的印象不同,黄土高原并非全是窑洞,像陕北地区,包括延安等处,都有很大的窑洞建筑群,但是黄土也分种类,有的黄土稀松,一打窑洞就塌陷。

而《亮剑》剧中,根本没有出现窑洞,全部都是房子,不管墙壁是砖块,还是夯土,反正就是没有“窑洞”,这就是很有意思的一点了。

因为在黄土高原,哪怕你去田地里拍,也不可能一处窑洞都找不见,毕竟哪怕不住人,山上也会有用来躲雨的小“窑洞”,只有在平原,还有土质稀松的地方,才能出现这种情况。

而山西正好有这么一处地方,那就是“汾河谷地”,一条从太原延伸到运城,几乎是沿着汾河,狭长的平原地带,气候植被无限接近剧中场景。

找到这处地方后,还不能确定具体的位置,因为拥有相似条件的,甘肃、陕西也都可以找到。剧中虽然有平安县这个地名,但那时编造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

但是小花生是谁,土生土长的山西人,对一些山西的实物场景,拥有天然的敏锐性。而我就靠着那一秒的镜头,捕捉到了精准的拍摄地址。

楚云飞请李云龙吃饭时,大家记得在哪里吗?虽然剧中没有提到具体地址,但是楚云飞出门迎接时,给了那处建筑一个特写,上边是三个大字“三多堂”。

这个场景肯定是实地拍摄,而且是文物保护单位,肯定不允许私自变动。并且这地方很冷门,也没有剧组愿意特意再造一个,所以确定了“三多堂”,就确定了拍摄地。

我作为山西人,对这个地方太熟悉了,因为从小学到高中,都会发很多山西的文化民俗课本,每当提到晋商,就会有“三多堂”的配图。

所以一看到“三多堂”,我就知道,这肯定是剧组在“太谷”拍戏,这地方属于晋中管辖,同样属于汾河谷地,验证了之前的猜想。

如果没有“三多堂”这几个字,我还是可以将范围缩小到晋中,因为整个汾河谷地,一旦到了临汾和运城,这些偏南的地方,农村的冬天土地,会有些发黑的地方,那是一种长得很矮的草,冬天呈现一种墨绿色,就像苔藓一样附着在土壤表层。

等到了夏天,就会重新生长起来,其他植物不能存活的地方,就有这些东西的身影。越往北的话,就会越干旱,这种植被就越少,土壤就露出原本的黄色。

好了,这就是小花生通过剧照,找到《亮剑》的具体拍摄地点的过程。查询之后发现,人家真的是在晋中拍摄的,所以我的推理还是挺正确的。

0 阅读:0

心向花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