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了千年的"白眼狼",还真就是养不熟啊!
河南开封,这个曾经繁华的北宋都城,千年以来竟然藏着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谁?不是别人,正是那群自称"天选之民"的犹太人。
这帮人在咱们中国的土地上生活了一千多年,吃着咱们的馒头,喝着咱们的胡辣汤,可到头来呢?还是一心想着回他们的"应许之地"。
说起来,这帮犹太人也真是会挑地方。当年丝绸之路繁荣时,他们顺着商路一路东行,最后选中了开封这块风水宝地。
为什么选开封?还用说吗?那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经济繁荣,文化开放,简直就是古代版的"纽约"啊!这帮精明的商人,一眼就看中了这里的商机。
刚来的时候,这帮犹太人可是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语言不通,风俗不同,还得遵守自己那一大堆繁琐的教规。
但是,不得不说,这帮人确实有两下子。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当地方言,还把河南的美食改良了一番,既符合犹太教规,又保留了河南特色。
这种"中西合璧"的做法,不得不说挺高明的。
在商业上,这帮犹太人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们经营的饭店成了扩展人口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一碗胡辣汤里,竟然能煮出这么多门道来,这帮人的脑子里装的都是生意经啊!
但是,别以为他们就真的融入了中国社会。在家里,他们还是偷偷摸摸地举行自己的宗教仪式,教孩子们希伯来语。
这种"两面派"的做法,说白了就是既想吃中国的饭,又不想真正成为中国人。
时间一晃就到了1948年,以色列建国的消息传到了开封。这下可好,这帮在中国生活了几百年的"中国人",一下子又想起自己是"犹太人"了。
梦想着回归故土?我看是做白日梦吧!以色列的《回归法》可不是闹着玩的,只有母系血统才能入籍。
这下可好,千年的通婚让这帮开封犹太人成了"混血儿",连自己的"祖国"都不认他们了。
可就是这样,他们还是不死心啊!2009年,金光元一家决定移民以色列。
好家伙,在中国学了点希伯来语就敢往以色列跑,到了那边才发现,原来生活中的语言比课堂上复杂多了。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2016年的时候,更是闹出了一出好戏。五个开封的年轻姑娘,原本对自己的犹太血统没什么感觉,一听说以色列多么发达繁荣,立马就激发了"回归故土"的愿望。
这不是典型的"崇洋媚外"吗?在中国生活得好好的,非要跑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寻根",这不是自找不自在吗?
说到底,这帮河南犹太人到底是什么人?他们拥有中国国籍,享受中国公民待遇,可心里却总惦记着以色列。
这种"脚踩两只船"的做法,说白了就是不知感恩。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包容了他们千年,给了他们安身立命之地,可他们呢?一有机会就想着跑。
更可笑的是,他们在以色列也不见得受欢迎啊!那些所谓的"纯种"犹太人,看不起这些混血的"中国犹太人"。
结果呢?这帮人在以色列只能做一些与中国相关的工作,说白了就是靠着自己的"中国背景"混口饭吃。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文化认同的问题。可我想问问,一千年的时间还不够认同吗?你们的祖先来到中国的时候,以色列这个国家还不存在呢!
你们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享受着中国的发展红利,现在觉得以色列发达了就想跑,这不是典型的"吃饱了就忘恩负义"吗?
再说说这个所谓的"文化传统"吧。年轻一代都开始流失了,老一辈还在担心文化传统会消失。
我倒要问问,你们保留的到底是什么文化?是几千年前中东的文化,还是在中国形成的独特文化?如果是前者,那你们早就跟现代以色列文化脱节了;如果是后者,那不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吗?
有意思的是,这帮人还自诩为"连接中国和以色列的重要桥梁"。我倒要问问,你们凭什么?就凭你们那点似是而非的"犹太血统"吗?
真正的国际贸易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和商业头脑,不是靠着几滴所谓的"犹太血"就能成的。
说到底,这个所谓的"文化融合",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罢了。你们既不能完全融入中国社会,又不被以色列真正接纳。
在中国,你们是"犹太人";在以色列,你们又成了"中国人"。这种两头不是人的状态,难道就是你们引以为豪的"文化多元性"吗?
想留在中国,就要真心实意地融入中国社会;想回以色列,就要做好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但无论如何,都不要忘了,是谁给了你们千年的庇护,是谁让你们有了今天的身份和地位。
千年的时光,足以让一个民族兴盛衰亡,却养不熟一群心向他方的人。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文化基因"吧。
文化认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如果连生活了千年的土地都不能认同,那么请问,你们的根到底在哪里?
人心向背,自有公论。是安心留在中国这片热土,还是奔赴那个素未谋面的"应许之地",抉择就在你们手中。
但无论如何,都请记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千年的庇护,岂是一句"文化认同"就能轻易抹去的?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参考资料信德网:2013-9-26《开封古城的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