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纵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着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称号,相信每一个国人都能感受到,礼仪规范贯穿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风水等来自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经验,它们都以谚语、俗语和歇后语等代代相传,至于是否有科学依据,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俗语“药渣不倒低,问病不过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祖宗说的有道理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和礼仪。虽然有些说法并不正确,甚至有点迷信,但它们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这句话其实就是指服药、看病时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药渣不倒低
古代的时候,人们生病了都会喝中药。然而,服用中药最麻烦的是煎煮它和最后剩下的药渣。尤其是涉及到药物残留的处理,众说纷纭。例如,在一些地方,人们认为药物残留不能随意倾倒,必须倾倒在高处,否则会影响病人的健康。这就叫“倒高不倒低”。有些地方认为,中药煮沸后,残渣不能存放,应立即扔掉,这样病人会很快康复。有些地方的习俗是把煮好的中药渣倒在家里的门口。让过路的人踩过去,病就会好起来。
问病不过午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问病不过午”,意思是说,不要过了中午(午时)后去看病,因为古人认为早晨意味着活力、阳光和健康,而如果过了午时去看病,则被称为“斜阳”或“残阳”,是不吉利的。还有,不宜几个人生病结伴去看医生。
当然,现在看来,有些禁忌只是人的心理作用,有一丝迷信的味道。但这恰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渴望。你觉得怎么样?
我们传承俗语文化更应该坚持科学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说法。这些谚语可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关,也可能教会人们如何做人,说出生活的道理。总之,每一个谚语的诞生都有它的社会背景,都有它在当时的价值,但正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事件,所以很多说法并不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以科学作为基础,辩证的去分析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