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为杀人犯却冒充英雄,事迹编入教材,18年后真相曝光被判无期

暮云史记 2024-09-26 13:34:39

难以置信,英雄事迹竟然也能造假。

曾经课本里守护大桥的英雄刘学保,现实中竟然是个杀人凶手。

更可气的是,守护大桥这一出戏都是他自导自演的,因为炸弹也是他放的。

这样一个人 渣,是如何瞒了人们十八年的呢?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1967年12月17日晚,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传来一声巨响。

原来,当地的一座重要桥梁发生爆炸。

周围驻守的人员纷纷赶来,他们看到刘学保的一条胳膊被炸的鲜血淋漓。

正当他们要向前救援时,刘学保大吼一声,不要管我,我去拆除剩余的炸弹,你们快去抓炸桥的反动分子!

几人连忙跑去抓凶手,在回头的一瞬间,他们还能看到刘学保冲向火场的英勇背影。

之后,大桥被顺利保下,而驻守人员,也在附近抓到了奄奄一息的李世白,他被认定为炸桥的凶手。

媒体争相报道刘学保的英雄事迹,各种宣传材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他的故事被写入教科书,印制成连环画,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刘学保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和地位,不仅在当地备受尊崇,还多次被邀请到北京参加重要会议,受到领导的接见。

然而,在这片赞誉声中,却有一些微弱的质疑之声。

被指认为试图炸毁桥梁的李世白,是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工人。

熟悉他的人都难以相信这位温和的人会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

更令人生疑的是,刘学保所描述的事件过程,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这引起了一些当地群众的怀疑。

尽管如此,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这些疑问很快就被淹没在对英雄的歌颂声中。

而且由于李世白当场死亡,死无对证,所以这些质疑也没有足够的证据。

而李世白则背负着叛徒的罪名,他的妻子被红卫兵们押送到了甘肃的农村中,不断的劳动改造。

他的儿子因为不服气为父亲伸冤而被关进监狱,他的女儿更是长期被侮辱迫害。

直到1982年,当地的县委,决定再次彻查此案。

调查人员这次发现了更多的疑点,李世白完全没有炸大桥的动机,而根据他前后的行动轨迹来看,他即搞不到炸药,也没有时间安放。

伴随着对刘学保的不断审讯,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整个英雄救桥的故事都是他精心编造的谎言。

刘学保详细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过程。

他利用自己在永登化肥厂工作的便利,偷取了炸药。

在那个夜晚,他独自来到桥边,小心翼翼地安放炸药,然后引爆。

爆炸发生后,他立即装作发现炸药并及时拆除的样子。

而李世白,不过是他骗过来制造假案的工具,是他用石头,残忍的将李世白砸死。

刘学保到底为何会这样残忍,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刘学保出生在一个贫瘠的村庄里,年幼的刘学保常常仰望天空,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飞出这片贫困的土地。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学保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

他梦想着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英雄,因为这样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他19岁那年,刘学保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他坚信这是通往英雄之路的第一步。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刘学保得知,许多农村出身的士兵退伍后往往还是要回到农村务农,这让他非常不满意。

起初,刘学保尝试通过正当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他试图成为连队里的积极分子。

可这种方式进展缓慢,效果并不明显,渐渐地,他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

于是,他便策划了这起炸桥大案,让自己成为英雄,这样,就能过人上人的生活了。

如此自私自利的人,实在了令人寒心。

之后,刘学保被判了无期徒刑,他将在监狱中,劳动到死去。

刘学保事件的余波在社会上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

人们开始用怀疑的目光审视那些曾经被奉为楷模的英雄事迹。

这种质疑之风甚至蔓延到了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事迹上。

一时间,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调侃和戏谑的言论,这种现象也令人深感忧虑。

针对这种事,某高校的历史系教授十分不满,他决定精心准备了一堂特殊的课,将历史事实与现代思考相结合。

课堂上,他回顾了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然后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质疑英雄的现象?

通过深入的讨论,李教授和学生们一起梳理出了几个关键点。首先,质疑精神本身并不可怕,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但是,质疑应该建立在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随意调侃或否定。

其次,英雄事迹可能会在传播过程中被夸大或美化,但这不应成为全盘否定的理由。

真正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

李教授希望通过这堂特殊的课,让年轻人明白,守护英雄的光辉,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刘学保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课。

真正的英雄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投机取巧的人,而是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他们不求回报,只为心中的信念和对他人的责任感而努力。这个故事警示我们,成功的捷径往往是一条危险的歧路,只有踏实努力、真诚待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