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掌握中药学的独家秘法!

黄中的笔记 2024-04-02 03:04:50

中药学,是每一名中医学子的必修课,也是每一名中医爱好者想要了解的内容。然而中药种类众多,细节庞杂,功效交叠,记忆难度较大,很容易陷入“忘了就背,背了又忘”怪圈。然而,中药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中药好比将士,只有将每一味中药烂熟于心,才能在临床治病时调兵遣将,运筹帷幄。

那么如何学习中药学呢?

首先,中药在漫长的历史源流中,发展出了很多别名,我们需要有所了解,以免在阅读古籍时遇到这味中药时认错或认不出,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人参的别名,就有玉精、土精、地精、金井玉阑、黄参、血参、人衔、鬼盖、孩儿参等。

我们要了解中药的药用部位、形色主治等。如现存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野外采药歌诀》。

大地生草木,性用各不同。

前人相传授,意在概括中。

生毛能消风,黏泥拔毒功;

中空能利水,有刺能排脓;

茎方善发散,骨圆退火红;

叶缺能止痛,蔓藤关节通;

色红主攻瘀,色白清肺宫;

味苦能泻火,味甘可补中;

酸敛涩止血,辛散咸润融。

病魔相烦扰,药到遁无踪。

最是辨形色,妙用自无穷。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

茎叶宜盛夏,花在含苞中;

果实熟未老,核熟方有功。

表明了药用部位和形色不同,功效主治就会有差异,这是对一味中药最直观的认识。

我们要明确中药的来源科属,常见的有菊科、豆科、伞形科、唇形科、毛茛科、百合科、桔梗科、芸香科等。药物的基源对药物的药性和剂量有决定性作用,而这,恰恰是学习中药时容易忽视的地方。

图片 | 麦冬

比如,百合科的中药主要包括百合、玉竹、重楼、黄精、知母、天冬、麦冬、土茯苓、川贝母、浙贝母等,都有滋阴的功效;又如,毛茛科的中药主要包括川木通、草乌、川乌、附子等,多有毒性,需要炮制等。因此,在明确中药来源以后,我们就有了更广阔的分类标准,不仅可以囊括现有的中药,一些新药、外来药物,即使古籍中没有,我们也能推测一二。

我们需要认识饮片。这不光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从“形”的角度去理解中药的“神”,而且能够辨别中药饮片的真伪和好坏,是临床用药重要的一环。因此,在学习中药时,我们最好对照饮片形态记忆,在脑中构建中药的图像知识框架。如麻黄,包括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三种形态,分别有何区别,这些都有了解的必要。

我们要记住中药的药性归经、功效主治和禁忌,这是中药最重要的信息。如麻黄的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为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有了以上知识做底子,这些内容就有了实体,变得不是那么拗口难记了。

我们要广泛阅读古籍中的各家论述,体会古人对于中药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经典的方剂。

我们还以麻黄为例,《汤液本草》有言:“夫麻黄治卫实之药,桂枝治卫虚之药。桂枝、麻黄,虽为太阳证药,其实荣卫药也。肺主卫(为气),心主荣(为血),故麻黄为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剂。故伤寒伤风而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

《本草通玄》记载:"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虽发热恶寒,苟不头疼、身痛、拘急、脉不浮紧者,不可用也。虽可汗之症,亦当察病之重轻,人之虚实,不得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误汗,虽可汗而过汗,则心血为之动摇,或亡阳,或血溢而成坏症,可不兢兢致谨哉。"

阅读这些论述以后,我们会对麻黄的应用场景、使用注意和禁忌等内容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可以说是提高临床疗效的秘籍。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辨证地去看古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以结合现代药理的研究结果去理解古籍中的一些描述。

了解药物的经典方剂应用。对于药物功效理解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从方剂中去立体地分析。如麻黄的相关经典方剂有麻黄汤、三拗汤、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甘草麻黄汤和越婢加术汤等,阅读经典条文再去体会中药在不同方剂中的用途,会对中药的理解更加深刻。

要了解中药的常见炮制方式。不同的炮制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药性,如蜜麻黄更为缓和,适用于表证已解而咳喘未愈的老人、幼儿和体弱者;醋麻黄可以提高活血功效等。因此,炮制方法也是学习中药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这么多内容,要是能够被整合起来,并且能够方便随时拿出来温习就更好了。

这里就给大家推荐一个用的工具——中医智库APP。

打开中医智库,在中间的知识库中,点开“本草”一栏,就可以看到根据功效分类好的中药,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排列的,点开具体的分类,就可以看到这一类别的全部中药。

以解表药的辛温解表药为例,点开以后,可以看到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藁本、白芷、细辛、苍耳子、葱白、胡荽、柽柳、辛夷、鹅不食草。

点开后,可以看到中药的出处、别名、饮片图片、来源科属、药性归经、功效主治、各家论述、应用、炮制、鉴别等全部内容,为中药学的学习提供最方便和全面的资料。

另外,还可以在帖子下方留言,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学习心得,是非常好的中药学习驿站!

49 阅读:3048
评论列表
  • 哇。好牛B的独家秘法呀。秘就🧵秘在写下上千亿次还不知道药量如何來。果然夠秘夠独家呀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回复: 医学的正确认识
    哇。你这回龙湯吃饱又跑來啦。好牛呀
    医学的正确认识 回复:
    西医让你拖着病痛折磨成天口嗨自欺欺人[笑着哭]
  • 2024-04-13 11:32

    重症急症无效,轻症无法分辨,多是安慰效果,这就中医的现实

  • 2024-05-10 15:03

    明宪宗朱见深吃了一副中药,就死了;明孝宗朱佑樘吃了一副中药,也死了,史称刘文泰单杀二帝。最妙的是,刘文泰居然得以善终。所以,刘文泰编写的《本草品汇精要》,一定要学,学好刘文泰的忽悠绝技,才能当好中医![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黄中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