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走基层内蒙古篇】央广网|助力残疾人就业锡林郭勒盟这些政策很给力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24-07-29 19:00:25

央广网锡林郭勒7月22日消息 李清照的人生在55岁之前是被许多人羡慕的存在,退伍军人出身的他在北京打拼多年,从事酒店管理相关工作,月收入客观,家庭美满,两个儿子也顺利考上理想的学校。就在即将退休的年纪,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意外摔伤后,李清照被确诊为三级肢体残疾,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下对这个小家庭造成了莫大的打击。

李清照正在快递驿站打理快递(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随后,他选择和妻子回到家乡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养病。就在人生仿佛笼上乌云的时刻,他并未因此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为了不给家人增添负担,他决定自主创业。

2023年,在盟市两级残联的政策支持下,通过残疾人“圆梦家园”项目,帮助李清照开设快递驿站和爱心超市,同时联系有关企业无偿提供商品货源供应。当年,这家小店的营业收入达到11万元,净利润2.5万元。随着经营不断发展成熟,承接的快递商家也不断增多,打开了稳定增收的渠道。

李清照的快递驿站一角(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近年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残联探索建立“产业+就业”、“救助+就业”、“培训+就业”、“品牌+就业”的“4+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推动残疾人充分就业。2021年至今,全盟落实残疾人新增就业1381人,任务完成率达113.76%。

——探索建立“产业+就业”模式

依托各旗县市(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托管、资产收益、生产服务、技术指导、销售融资等多种方式,为农村牧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支持。盟残联在阿巴嘎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正蓝旗试点开展“托养托管”项目,由当地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家庭牧场与残疾人签订牲畜托养托管协议,年底按照投入生产资料本金的20%—25%分红,带动残疾人增收。截至目前,共有55名残疾人签订托养托管协议,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

——探索建立“救助+就业”模式

充分发挥按比例安置、支持性就业、居家救助等作用,助推残疾人就业增收。一是按比例安置推动残疾人就业。持续释放稳岗返还、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助残政策“红利”,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截至目前,全盟93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319名,带动131家民营企业安置残疾人298名。此外,盟残联与盟人社局建立人岗对接储备库,联合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70余个,岗位薪酬待遇按地区类别3850—3980元/人·月发放,全力推动残疾人就业。

位于锡林浩特市的爱心集市一期(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二是支持性带动残疾人就业。整合各类公共就业服务资源,投入资金270万元搭建城镇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场所10处,累计安置残疾人147人。在锡林浩特市试点打造爱心超市、爱心集市、爱心地摊“三爱行动”支持性就业创业平台,通过免费铺货、免除摊位费、协调进小区等支持性措施,吸纳50余名残疾人入驻,月人均增收3000余元。

三是居家救助兜底残疾人就业。以锡林郭勒盟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园经营收益为保障,每年拿出净利润的20%,以不定时、不定岗发放工资方式,救助就业困难残疾人。此外,在扶残产业项目合作中,按照每个项目安置1—2名无劳动能力的重残、孤残、多残等就业困难残疾人标准,鼓励扶残产业项目实施企业设置特殊岗位,以签订劳动合同、计发月度工资、缴纳“五险”等方式实现“救助就业+居家托养”。截至目前,已救助就业困难残疾人26人。

——探索建立“培训+就业”模式

以提升残疾人培训实效性为目标,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残疾人在就业创业道路上“无障碍”。

一是开展“菜单式”培训。深入摸排全盟未就业残疾人基本情况,征集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720份,分门别类梳理清单,制定培训计划,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需求的残疾人量身打造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两大类别43项培训课程,实现“有需必培、应培尽培”。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77期,培训残疾人2933人。

二是开展“订单式”培训。深度挖掘、全面征集残疾人就业岗位,发布《锡林郭勒盟残疾人就业岗位征集公告》,广泛征集残疾人就业岗位260个。盟残联联合锡林郭勒盟马文化产业园、镶黄旗奶制品加工园区等第三方共同打造岗前实训基地,实现因岗设训、岗前必训,推动供需双方无缝对接,培训上岗率达100%。

三是开展“定向式”培训。积极服务残疾人大学生群体,盟残联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联合打造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开展培训9期,培训残疾人大学生100人。同时,主动服务残疾人就业群体,与科技企业合作搭建助残实训基地,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培训4期,助力20余名残疾人在相关领域就业。

——探索建立“品牌+就业”模式

以锡林郭勒盟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园区为依托,打造残疾人“联”字号品牌,以盟级为中心逐步向旗县(市、区)延伸嫁接项目,横向辐射承载一批扶残企业发展,形成“一中心”园区引领“多节点”的发展布局,通过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效应,引导社会购买残疾人产品、服务,畅通残疾人生产、销售互通机制,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2023年,园区产值300万元,共安置19名残疾人就业;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900万元、安置60余名残疾人就业、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200余人。

来源:央广网

记者:李春雪

编辑:宣佳

审核:张競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