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也有不想见的人,却又逃不过去,可见孔子的无奈

星空的暗淡 2019-12-10 13:05:28

阳货想让孔子拜见他,孔子不肯去拜见他,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

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去阳货家拜谢。

不料,二人在半路上相遇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作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

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这是孔老夫子遇到鲁国季氏家族的家臣阳货的一段对话。阳货又名阳虎,阳货是当时鲁国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在季氏家族做家臣。季氏是鲁国三大家之一,是鲁国专权的一个家族。鲁国国君没有权力,季氏掌握政权。

季氏家掌握政权好几代之后,结果阳货做了家臣以后,就是等于做季氏家族的总管,本来他是季氏的臣子,但是阳货也专权。当时季平子死了以后,阳货不仅专季氏家族的大权,而且还专权鲁国的政治。甚至后来跟公山弗扰要一起谋杀季桓子,就把自己主人也要干掉。当然这件事情失败了,于是阳货就开始逃往了,他逃到了晋国。

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臣贼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孔子却屈于礼制的要求,不得不在接到阳货送来的礼物之后,要回拜他。可见这样的礼制本身就是有缺陷的。

“孔子时其亡也”,这个“亡”,是讲不在家。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孔子刚好去回拜。这个“时”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孔子找一个阳货不在的时候去回拜,总之就不跟他见面,就算把这个礼完成了。有一种说法,是孔子没有故意去找,是刚好去到,阳货就不在,是等于不凑巧。这个时,是有偶然的这么一个意思。两种说法,蕅益大师的见解,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恰当。孔老夫子心地正直,没有委曲,他也不必要这样故意好像用这种心机。只是回拜的时候,阳货不在,这种说法很恰当。“而往拜之”,刚好去回拜阳货的时候,没有在。

孔子回拜之后,在归家的途中,这个“涂”,就是路途的那个意思。“诸”,是之于的合音字。遇之于涂,这个之,就是指阳货,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阳虎,两人撞个正着,这个不见也得见。那么阳货就对孔子说,让他过去,阳货这种口气显得非常的傲慢。可见阳货当时真的是不可一世,因为整个鲁国的朝政把持在他一人手上,目空一切,就连孔子都不放在眼里。

孔子是圣人,阳货还想请孔子出来做事,就应该有礼贤下士的这种表现才行,但是阳货这么傲慢,孔子看到了,当然也不可能去为他做事情。所以阳虎说「来,予与尔言」,就是“我跟你讲话”,好像高高在上来训斥一样。这种口吻,孔子也能够忍受,这个修养,温良恭俭让,要能够恭敬、能够忍让。遇到无礼的人,我们还是不失礼。所以孔子没有掉头就走,不理会他,就听他讲话。

孔子明明知道送礼,这是阳货的计策,但还是要去,是为不明智的。孔子的内心根本不想去见阳货,所以就故意选择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这种行为展现了孔子处世中的智慧和高明之处。他既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又能睿智处事的精彩形象放在今天,依然很有教育意义,令人佩服。所以仁者,一定是有大智慧的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