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的奇谋秘策,有不少其实都是后人的“加戏”,例如孔明借东风等,并不是出自史书当中。然而在曹操西征马超的“潼关之战”中,有一条奇谋虽然出自史书,却由于过于匪夷所思,反倒被误以为《演义》情节。
裴注《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在西征马超之时,曾经以水灌沙,利用极寒气候,一夜之间筑起一座“冰城”,扭转了战败的命运,也就此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
千百年来,关于这一条记载的争论层出不穷,但却没人能拿出坚实的证据,证明“一夜筑冰城”到底是否可行。直到今天。
改变三国的奇谋
“一夜筑冰城”可以说是曹操晚年最重要的奇策,没有之一。如果没有此计,搞不好刘备就真的三造大汉了。
要论证这一点,首先要明确曹操西征马超的时间点:建安十六年。当时是什么情况?三年前,曹操刚刚赤壁大败,随后刘备一路高歌猛进,到了建安十六年,刘备的大军已经出兵四川了。
一旦刘备占据荆州益州,没有后援的张鲁必定望风而降(就像后来投降曹操一样)。下一步便是要剑指关中,cosplay当年秦国、刘邦的局面了。
如果你是建安十六年的曹操,你会怎么选?A:休养生息,徐图后变;B:带着赤壁新败之兵,抢在刘备之前收复关中,凭借秦岭天险堵住刘备的攻势。
历史中的曹操选了B。他不只要拿下关中,而且要速胜,避免关中军阀倒向刘备。
这时,曹操遇到了第一个难关(字面意义):潼关。潼关天险这里不再赘述,摆在曹操面前也有两个选择。A:一时半会打不下,在潼关下慢慢磨吧。但正如刚刚提到,曹操要的不仅是胜,而且是速胜,迟则生变。
于是曹操选择了B:兵行险着,北渡黄河,绕过潼关。之所以说这是“兵行险着”,是因为这条路入关中,曹操需要连续三次渡河。
最后一次抢渡渭河最为凶险,因为渭河以南,就是马超、韩遂大本营的关中平原了。这波相当于是贴脸渡河,假如马超趁着曹操渡河期间兵力一分为二时,出动铁骑半渡而击,那曹操就万事休矣。
这对曹操来说,显然是一场豪赌。但不得不说,曹操确实也是个出色的赌徒。虽然在赤壁这种顺风局容易把自己浪死,但遇到西征关中这样的逆风局,曹操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三国志·武帝纪》是这么记载的:“(曹操)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也就是说,曹操渡过渭河后死守坚垒不出,以此分化关中军阀,最终各个击破。
但这个“坚垒”又是什么?《曹瞒传》记载:时(曹)公军每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营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垒。娄子伯说公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公从之,乃多作缣囊以运水,夜渡兵作城。比明,城立,由是公军尽得渡渭。
这里提到了几点:1渭河沿岸只有河沙,无法筑城;2曹操采纳娄圭之计,以水灌沙,靠极寒气候筑起“冰城”;3“冰城”是“比明而就”,也就是一夜之间完成。
这就是史书中关于“一夜筑冰城”的记载,没有“冰城”,曹操不可能在马超反应过来之前,就能死守坚垒。结果无非要么大败,要么退兵,那么历史可能就真的改写了。
学术界解不开的谜题,让游戏界解开了
但偏偏就是这个“一夜筑冰城”的真实性出了问题。当时关中的气候,是否真的能冷到“一夜筑冰城”?冰城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建起来?后人一概不知。
千百年来,尽管“一夜筑冰城”的真实性争论不休,但谁也拿不出坚实的证据,也没有触及“冰城”的具体建筑方式。究其原因,这是一个涉及到历史、土木、气象、建筑、军事等多个领域的跨领域研究,协作难度可想而知。
学界多年都未能解答的谜题,最终却被游戏界出手解决——《三国志·战略版》不仅考究出“冰城”的真实性,并且成功用古代工艺重现了“一夜筑冰城”。这一成功甚至引起了央媒的大力点赞。
关于史料上的争论,历史学界本身就有丰富的积累。可以看到,《三战》基本吃透了这些史料的研究,以及拜访了许多学者,甚至走访潼关当地,向气象局了解当地的历史气候。
他们结合地质学家竺可桢先生的研究,知道三国时期正值历史中的“小冰期”,因此判断三国时期的关中地区,是可能出现能筑成冰城的极寒气候的。
他们也通过对史料的发掘,得出了“冰城”的结构是东汉时期常见的“夯土版筑法”的结论。只不过常规版筑法是要尽快蒸发水分,而“冰城”则反其道而行之,用极寒气候冻结住水分。
但真正让我关注的,是他们把历史学界一直没有做的事给做了。他们超脱了历史学的范畴,去请教土木、建筑等多个不同领域专家。
甚至真的租了一个冷库,把自己通过考究验证出来的筑城方式,在冷库里检验了个遍。在连续失败了十几次之后,终于验证出成功的“冰城”建造方式。
最终,《三战》团队千里迢迢跑到了零下15度的银川,模拟当年的真实天气环境,在近百号人一整天的努力下,成功用古代工艺还原出了部分“冰城”。一项千年来没人能够解答的谜题,居然让一个游戏通过历史、气象、建筑、土木等多个领域的跨领域研究给解开了,确实感到出乎意外。
还原更鲜为人知却更真实的三国
其实,《三战》之所以要复刻“一夜筑冰城”,原因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三战》要在其年度剧本中,还原出一个更为真实的三国世界,因此对里面每个要素都进行了严谨的考究。
在新剧本里,重点不仅是“割须弃袍”等经典三国演义ip场面,更有像异族部落、极寒气候等真实历史中的关键要素,“冰城”自然也是其中一环。
历史中的马超最为依仗的,其实不是个人的勇武,而是麾下氐族、羌族等少数部族。马超的父亲马腾就有一半的羌族血统,而马超也凭着个人威信,获得了各个异族的支持,用《三国志》的原话就是“氐羌率服,獯鬻慕义”。
在游戏中,“异族势力”同样是影响战场的关键力量。玩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拉拢异族,让他们为自己效力。通过对三国历史中西北少数部族的考究,游戏设计了板楯、羌胡、氐族和鲜卑四个特色各异的异族部落。
“异族玩法”最有趣的一点在于,游戏创新性地推出了自定义的兵种战法模式。简单来说,玩家可以通过完成势力任务来获取异族战法的养成素材,然后在原有基础上进DIY演练,最终打造出独特的战法效果。
游戏中共有34种可选的不同效果,是要组建一支既有控制、又有增益、治疗的均衡兵种,还是三个效果槽全部堆满输出?就要看玩家自己的智慧了。
除了自定义兵种外,当同盟与异族搞好关系后,不仅能接管关卡,调动部队,甚至能获得异族援军作为生力军,可以说是真实模拟了异族部落在“潼关之战”里的关键作用。
除了异族势力,年度剧本还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气候与风貌。在游戏中,战场的气候会随机变换,河流也会根据气候结成冰河,善于利用天时的指挥官,完全可以利用河流结冰的时机,绕过渡口进行偷袭,让敌军防不胜防。
兼具乐趣与创新的战法打造,更立体的策略博弈,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从历史中挖掘更多的细节,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世界。这种持续丰富三国游戏ip的内涵,给玩家带来更真实的三国体验的努力,确实值得鼓励。《潼关之战》年度剧本已于1月20日上线,也期待玩家能够体验一番。
总而言之,从考究“筑冰城”,到年度剧本《潼关之战》对历史还原,都能看出《三战》无论在游戏内还是游戏外,确实致力于发掘并还原一个更真实的三国战场。
其实今天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场面,也是经过了一代代小说、游戏的发掘和演绎,或许正因为《三战》的发掘与还原,若干年后提起潼关之战,大家也会立刻想起异族大军,以及冰河旁的一座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