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期讲英国航母事业为何衰落的节目,评论区有观众同志提议讲讲俄罗斯的航母,没啥说的,安排!于是俺开始搜集整理资料,在某歌上面键入“Russian aircraft carrier”这一组关键词后,弹出来的第一条搜索结果就吸引了我,发布网站也是“老熟人”,美国的国家利益杂志。
这个杂志社定位是政治外交,以报道国际事务为主,并且立场就是它的名字,所以在他们那里看到“锐评”别国航母的文章属实不奇怪,而这次在5月27日发布的文章,标题非常直白“俄罗斯最后一艘航母状况不佳,无法航行”。
文章里说到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从2018年7月开始就在进行改装维修,但现在因为机械和维修问题,导致维护时间一再延长。并且文中还评价,俄罗斯作为一个陆权强国,与美国相比他们在航母舰队方面取得的成就有限,他们的海军雄心受到资金、地理因素等条件的限制,甚至还受到了反舰武器发展的制约,俄海军未来的航母能力依旧是不确定的。而且这篇文章还在质疑“库兹涅佐夫”能否克服当前的困境。
关于俄罗斯海军航空母舰的话题,在军迷圈子里一直是比较讨论度比较高的,因为这个对比实在是太明显了,苏联时代,好歹还建成并服役了3艘“基辅”级,以及1艘“库兹涅佐夫”号,虽然“基辅”级还是典型的苏联“载机巡洋舰”,但跟前面的“莫斯科”级这种只能搭载直升机的“反潜巡洋舰”相比,它还是能被称为航母的。对了,西方其实也将“莫斯科”级定义为航空母舰,只是比较特殊,这里面就要牵扯出一段历史往事了。
在讨论苏联、俄罗斯的航空母舰之前,我们先确定一件事:我们今天所说的航空母舰,是指拥有大型直通式飞行甲板,能够搭载救援、反潜直升机以及固定翼战斗机、预警机的大型水面作战舰,其主要的攻击以及防御手段,就是依靠搭载的舰载机部队。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日向”级和“出云”级,除了“出云”级的加贺号,经历了航母化改装,出云号计划进行航母化改装,未来均能够搭载固定翼舰载机,剩下的“日向”级,严格来讲是一种特殊的“直升机航母”,或者说是拥有两栖投送能力的“四不像”军舰也没啥大问题,这就是日本当局打擦边球的结果。
其实苏联当初在建设自己的“载机巡洋舰”的时候,也打了一些擦边球,只不过是为了应对自己的内部政策。根据一些资料记载,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是有“建设大海军”的梦想的,所以他本人并不反对苏联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舰,他更倾向于大舰巨炮。
但他在任的时候,苏联内部刚刚稳定就被三德子炸穿了家门,本身苏联是从沙俄这样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所以那个时候苏联家里也没啥家底,对航母这种大国海军的“大玩具”,他们只能进行一些有限的尝试,比如在1925年,计划将“伊兹梅尔”号战列巡洋舰,改装成航母,本来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陆海军人民委员李可夫的批准,结果到了次年3月,在苏联陆军的强烈建议下,还是被取消了。卫国战争一开打他们更是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研究航母。
所以二战期间苏联海军没有一艘航母,在二战胜利到斯大林去世这段时间内,苏联的航母事业也没什么进展,搞了几个计划都因为各种因素被叫停了。而在斯大林去世后,酷爱玉米的小夫同志上台了,这个人就明确地不喜欢航母,而是热衷于“导弹制胜论”,因此我们看到苏联在导弹领域建树颇多,事实上也对西方的海上和地面部队造成了不小的威胁。若不是库兹涅佐夫元帅等一众始终坚持航母理论的苏军高层和技术专家,苏联可能连“载机巡洋舰”都不会去搞,更别提后面的真·航空母舰了,而这也是为啥俄军唯一一艘航母被命名为“库兹涅佐夫”的原因之一。
当然我们要说清楚,苏联当时的政策并不是脑子一热就决定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地缘和经济考量。首先是他们的地理条件,俄国虽然濒临北冰洋,但是这里纬度高,气温低,缺少终年不冻港,对发展海军的限制很大,所以老毛子们一直想南下找不冻港口。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北冰洋逐渐显露出优良航道,俄罗斯北冰洋沿海的港口也会受益,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再说陆地面积,他们是世界第一,苏联时代的国土面积超过2240万平方公里,现在的俄罗斯也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这么广袤的陆地面积决定了他们必须建立足够强大的陆军、空军以及远程导弹部队,不然很难维持这么大的国土,你能想象一支规模只有日本自卫队大小的武装力量去负责整个北美大陆的陆地和空中防御吗?
其次再来说说经济,苏联时代的经济其实是有结构问题的,历史教科书上都已经帮我们总结了,就是过于注重重工业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这对于长远的经济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我们看数据,苏联巅峰时期的GDP约为同时期美国的70%,其他时间段均未能超过这个数额,1991年更是下降到了50%左右,但是他们的军费占GDP比重一度超过10%,按理说这样的军费应该是足够修建航母这样的大型水面战舰的,但是同时期苏联的陆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以及核潜艇部队,都需要政策以及资金支持。
那个时候苏联甚至还制定过一周平推整个欧洲的打法:就是用战术核武器、空军等其他军兵种装备,配合陆军的“钢铁洪流”一路平推过去。很粗暴有效的打法,只是这样的话留给海军发展航母的资源就不会多,本来整个苏联海军的军费占比就少,他们的大头还要被潜艇部队占据,“载机巡洋舰”也不便宜,那就更不可能有充足的资金去建造拥有大量舰载机和直通型甲板的大型航母了。
虽然在后来他们还是造出了“库兹涅佐夫”这样正儿八经的航母,但那时候已经是苏联末期了,它的姊妹舰“瓦良格”号甚至都没能在苏联解体之前建成,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也成了一艘永远只存在于图纸上的军舰。
接下来就是俄罗斯时代了,因为苏联解体加上整个90年代的“休克疗法”影响,俄罗斯经济,仅看GDP与美国的对比的话,至今仍未能达到苏联时代的水平,要不然咱们也不会戏称他们的经济实力仅相当于我国广东一个省的水平,光是这种经济条件,就已经能够从最简单的层面来解释俄罗斯为什么至今仍旧无法恢复大型水面战舰的建造工作了,也能勉强解释为什么他们对“库兹涅佐夫”号的运营维护做的这么糟糕。
但是,往深入了讲,经济原因只是最表层的一个因素,核心因素其实我在前面讲英国航母困境的那期节目里,简单提到过,就是苏联解体,导致他们的工业体系崩溃,大型装备制造所需的供应链断裂了,技术大量流失,经济问题也导致人才严重流失,甚至出现了断层,你看看当年为“牢不可破的联盟”建造航母等大型舰艇的黑海造船厂,现在在哪呢?苏联制造的“奇迹”,人类航空工业的“梦想”,安-225大型运输机,在苏联解体后,随着航发供应商马达西奇公司被一起划给了乌克兰,然而现在……这些都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但这个国家早已背叛了他最初那个真正伟大的理想,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一组很能直观说明问题的数据,根据世界钢铁协会(World Steel Association)公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在2023年全年,共生产了7602.9万吨粗钢,排名世界第五,这个成绩在全球来看应该说是很不错的了,但是大家知道苏联时代的粗钢产量是怎样的吗?
世界钢铁协会的前身,国际钢铁学会(International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在1980年公布过一份《钢铁统计年鉴-1980》,上面记载了在1969到1979年间,世界各国每年的粗钢产量。在这10年间,苏联(USSR)每年的粗钢产量都超过了1亿吨,约为我国在2023年粗钢产量的十分之一。从年均生产1亿吨粗钢,到现在每年生产不到8000万吨粗钢,这足以说明从苏联末期到现在的俄罗斯,他们的工业能力出现了明显的滑落。
因为粗钢这个东西,定义就是完成了全部冶炼过程,尚未经过塑性加工的钢,它在国家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制作任何钢铁制品都离不开它,航空母舰等大型军舰需要数以千吨万吨计的钢材,而航母甲板因为要承载数十吨的舰载机起降,要直接面对海洋高湿高盐环境以及舰载机的高温尾焰,不仅需要特种钢材制造,加工工艺也十分复杂,目前世界上能制造航母甲板的国家,能够确定的只有中美两国,俄罗斯还能否独立制造完整的航母甲板,已成问题。
说完了这些,我再来解释一个“暴论”:俄罗斯可能并不着急恢复航母制造能力。这一方面,你们也看到了,他们就算想也没这个能力,另一方面,难道造不了航母这日子就不过了?现在俄罗斯海军,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先把“库兹涅佐夫”能拾掇的地方都给拾掇一下,当个牌面供着,而且说过很多遍了,库舰上面的海军航空兵力也是无可取代的。
然后,把给海军的经费,还是向核潜艇倾斜,尤其是一艘装上几十上百枚核弹头的战略核潜艇,事实证明大家是真怕这东西,出了港潜入水下,找不着踪迹,那除了俄罗斯自己不用急,其他有头有脸的都该急一急了。至于水面舰艇,俄罗斯海军在进入本世纪后,新造的主力战斗舰基本就是22350这样的远洋型护卫舰,装上先进导弹和相对先进的电子系统,试一试自己研究的新技术,对现阶段的俄罗斯海军来说也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