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0岁上大学,13岁硕士,16岁博士,29岁为啥躺平在家“啃老”?

田财财说 2024-06-07 09:46:20

曾经被誉为“神童”的张炘炀,如今已经是29岁的成年人了。然而,他的生活远没有达到大家的期望,缺乏稳定的工作和住房,甚至连最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唯一能够维持他生活的也许就是父母时不时的接济。

张炘炀认为他即使一辈子不工作也没有问题,因为他不仅可以依靠自己的父母,还可以依赖父母的父母,这是他应该得到的待遇。

他从不会说一些抱歉或自责的话,总是指责和愤怒的态度对待他的父母。

那个曾经是家里的骄傲,被寄予厚望,期望能大放异彩的孩子,如今变成了一个靠父母养活的“躺平青年”。张炘炀的脸上不再有当年孩童般纯真的笑容,而是布满了沧桑的痕迹。

他经常独自一人,神情淡漠,似乎在思考着自己是何时开始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偶尔,张炘炀会对着镜子长久凝视自己的倒影,这张曾经无数人羡慕的面孔,如今显出疲态。也许他的内心也在反复思索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然而无论如何,这条啃老的不归路已经为他铺设了一个没有尽头的怪圈。

原本16岁就已经读博的张炘炀,这本该是他人生的一大辉煌时刻。然而,就在这个他年纪尚轻的时刻,他开始逐渐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昔日神童的光环。

张炘炀的博士课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年轻学子全身心的投入和深入研究。然而,他总是无法静下心来专注于学习,导致他的博士学业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除此之外,他还沉迷于网络游戏,大量时间被虚拟世界所占据。

因为必修课没修完,参考文献也没查全,张炘炀用了8年时间,才艰难地获得博士学位。在这期间,他昔日的“神童”光环逐渐消失。

13岁那年,张炘炀以全国最年轻硕士生的身份考上了硕士学位。那一刻,他无疑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是同龄人无比羡慕的对象。

然而,在这个阶段,张炘炀内心的逆反思想开始萌生。

若要深挖他的过去,10岁的年纪,张炘炀已踏进大学校园,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大学生,这是一项令人赞叹的成就。然而,当大部分孩子还在家庭的庇护下撒娇时,张炘炀不得不承受着大学的沉重学业压力,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强度学习生活。

张炘炀出生于辽宁盘锦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而母亲则是一名教师。这些父母都拥有比较高的知识水平,因此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非常严格。

张炘炀从小就只接触书本和学习,他的世界里没有电视、玩具等娱乐。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在家中从不发出噪音,也尽量不邀请客人。

他们为了培养儿子张炘炀的智力天赋,牺牲了自己的生活,全身心投入。只要张炘炀在学习上有任何需求,他们就会立刻放弃手头的工作,尽全力去解决。

在双亲严苛的培育模式下,张炘炀自幼便彰显出超凡的智慧和聪颖。父母坚信,只要充分挖掘儿子与生俱来的高智商和学习潜能,他便能成为家庭的荣耀,投身于人生的巅峰。

父母对于张炘炀寄予了极高的期望,甚至在他诞生的那一刻,父母就为他起名为“炘炀”。这名字所蕴含的热情与红火的寓意,就是父母希望他能处处闪耀,名扬天下。

张炘炀其实很早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当同年的小朋友还在哇哇大哭并且对拼音一头雾水的时候,两岁半的他已经能够认清2000多个汉字了。

张炘炀的语文水平出类拔萃,让家人和师长都以他为“神童”,天生的学习天才。家人都认为应该给张炘炀最大的鼓励和引导,将他的天赋的潜力发挥到无限。

在父母的精心安排下,张炘炀不仅跳过了幼儿园的学习阶段,而且在小学和初中连跳了几级。他的身边不再是同龄的小朋友,而是年长的哥哥姐姐们。

张炘炀最终在10岁的时候展现了他的天资聪颖。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高考,考入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了全国最小的大学生,这样的成就令无数人羡慕不已。

从两岁半到十岁,张炘炀都是在展现自己“神童”的非凡天赋中度过的。而他的父母采取了严厉的教育方式,为他开辟了一条跳级生的特殊学习之路。

回顾张炘炀的一生,他的遭遇是“拔苗助长”式教育的典型案例。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家庭及社会对他的期望过高。然而,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上,却过于偏重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人格养成更重要的部分。

诚然,智商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但是在我们的传统价值观中,有些人太过于看重智商高的孩子,从而忽视了健康成长需要的循序渐进和全面的培养。

张炘炀从小被视为“神童”,其人生轨迹因此被家人和社会设定了过于狭隘的成功定义。他的父母仅专注于考上大学、获得学位等智力发展目标,但却未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正常、全面的成长环境。

或许正是因为张炘炀在童年时期缺乏生活经验,导致他在人生道路上迷茫和纠结,并开始过度追求物质。对于他来说,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经济独立并未被列入人生考虑中。

教育学家曾明确指出:“教育并非工业,而是农业。”对待孩子的成长过程,家长应该像农夫那样,以洞悉和耐心的态度去呵护,而非像工厂那样,以粗暴和机械的方式去“生产”。

张炘炀的一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反思当前教育中“重智力、轻人格”的传统偏差。

如今的张炘炀已经陷入了啃老的怪圈,他无法自拔。他认为工作和赚钱是遥远的概念,依赖父母生活反而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大学毕业后,张炘炀尝试过教师工作两年,但后来又辞职,声称要和朋友做项目。然而,这个所谓的“项目”并没有透露具体内容,成为了一个谜团。

在现实生活中,张炘炀的作息习惯是:如果他有存款,他就会无所事事地躺平;一旦没钱,他就会理直气壮地找上门来,向父母提出经济要求。

每两三个月,他的父母都必须给他拨付一万元的生活费。

对于这种啃老生活,张炘炀并未觉得有任何不当之处,反而对父母进行了过分的指责。他言辞凿凿地表示:“我一辈子不工作都没问题,我不仅可以依靠父母,还可以依靠父母的父母。

”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父母应得的“报酬”。

从他口中,你几乎听不到任何歉疚或自责的话,只有对家人的怨气和指责。曾几何时,他还是家里的骄傲,如今却成了一个只会啃老的“躺平青年”。

0 阅读:132

田财财说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