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看数字云南

脑极体 2023-11-28 17:58:42

刚入行的时候,有位前辈跟我说过一句话:去现场“要像外国人一样去看”,重新审视那些自己可能早已“熟视无睹”的事物。

前不久,我跟随“看见数字云南——云南数字经济媒体探营活动”,奔赴昆明、大理、西双版纳等地,深入探访了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云南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实践。

我将这次旅程,形容为追寻马可·波罗的足迹。

从异乡人的视角看中国,马可·波罗应该是欧洲第一人。他最远的行程,抵达云南并到了缅甸境内,将所见所闻写进了《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

此后几个世纪,欧洲的探险家、旅行家心怀梦想与远方,根据马可·波罗的足迹描绘出“世界地图”,扬帆起航,最终找到了新大陆,翻开了人类文明新的一页。

今天,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中国各地政府和企业的行囊中,塞满了跟欧洲探险家一样的好奇和勇气,积极地迎接着数字化浪潮。但数字技术究竟怎么跟实体经济相融合?很多人都觉得“听起来很美,但真正做起来又很难”。

一堵信息的迷墙,横亘在数字探险家和产业实践之间。

所以此次云南之行,我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深入云南各地,直抵中老边境线,将来自一线的数字化故事与实践成果带了回来。

这份数字云南的“马可·波罗游记”,或许能让你重新认识云南并在数字化转型的迷雾中,看到更为清晰的“新大陆”,看见梦想和远方。

收到一张名片:山川无言,5G有信

提到数字中国,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各种论坛、峰会上高屋建瓴的宏大设想,是科技巨头、顶级院校、跨国机构们的挥斥方遒。但试想一下,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最盼望的是聆听一场大咖云集的高规格行业盛会,多少有些荒谬。

绝大多数普通人,对一个地方最期待、最直接的感受,应该都是自然风光。比如《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波罗就用了许多赞美的词语,描绘云南的山脉高大险峻,森林茂密,景色壮美,山川秀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学术界,关于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一直是有争论的。可惜13世纪没有智能手机和5G,不然马可·波罗只要像我们这群游客一样,拍照发个朋友圈,加上定位,或者来一场直播连线,立刻就能证明“所言非虚”了。

拍照直播打卡,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操作,需要良好的网络体验。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高质量网络早已是生活工作的一部分,但云南的很多旅游地,要创造同样的网络体验,并不容易。

(苍山洗马潭)

第一个难题,是景区网络建设的要求高。

云南的风光不仅吸引了古代的马可·波罗,现在也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欣赏。比如昆明的滇池,是西伯利亚红嘴鸥的越冬栖息地,海埂大坝上游人如织,随处可见直播、拍照打卡、视频通话的人,而密集的人流和多样的业务,也对网络覆盖和容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此,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昆明分公司在滇池周边,通过MM设备,构建了一张满足“千兆体验”的高质量网络。目前,海埂大坝区5G覆盖率达到100%,下行平均速率达到800Mbps,上行平均速率达到120Mbps,游客才能将滇池美景实时地传遍世界。

另一个难题,是地理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

苍山洱海,是云南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洗马潭景区位于苍山玉局峰与龙泉峰交界处,海拔3920米,被称为山巅之湖,是很多游客希望发到朋友圈、留存纪念的一个打卡点。

但位于崇山峻岭之上的洗马潭,建设起来颇为不易。要保证5G信号覆盖、数据上传下发流畅,大理移动通过肩挑马驮的方式,终于在2021年2月完成洗马潭景区5G全覆盖,大大提升了用户感知。马可·波罗来了苍山,恐怕也得发个朋友圈才走。

《马可·波罗游记》掀起了中世纪欧洲人探索新大陆的激情——“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无处不在的5G网络,则将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以数字化的形式传遍全球,激发世界游客对东方的向往,成为云南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踏上一片沃土:云南数字经济的萌芽

《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云南的茶叶、药材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这些发现,使得欧洲人对中国的经济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今天,云南的经济活动,早已经浸透了数字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将自然、历史、文化融合,打造三个定位:国际旅游目的地、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试验区。

需要强调的是,这“三个定位”,并不是写在文件和政策上的文字游戏。此次旅程,我就在许多场景,看到了数字技术与这三个定位的真实融合落地。

1.基于5G的旅游升级。

云南的重要旅游和生活居住场所,正在通过4G/5G、千兆光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管理平台,改善游客体验。

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这次云南之旅忘记带身份证,在办理住宿、交通出行、景区入园等,全都通过刷脸、二维码等数字化手段解决的,效率极高,便捷程度在全国城市内都是十分领先的。

比如云南移动通过大理古城特色小镇数字化项目,实现了古城内5G转Wi-Fi、5G﹢AR、5G﹢VR应用场景的拓展,实现对空气质量、噪声等实时监测与显示,并通过和商务专线、“平安乡村”工程积极支持客栈、商铺、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助推大理旅游行业复苏。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勐仑镇,当地有着“版纳柚子看勐仑”的说法,拥有独特的经济作物和旅游资源。中国电信西双版纳分公司为勐仑特色小镇搭建了5G精品网络,覆盖勐仑镇主要街道、勐仑植物园5A级景区、版纳大学城等重点区域,平均测速下载速率达到832Mbps,让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活游览体验焕然一新。

(勐仑特色小镇)

2.基于智慧口岸的边境贸易往来。

发展数字经济,中国必须投身全球数字经济合作的浪潮。其中,云南已经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经济要地。近年来,云南边境贸易量增长,也为云南数字产业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们此行访问了云南-老挝边境的磨憨公路口岸,今年1~4月货物通关量已达到185万吨,计划2025年实现年货运量700万吨,通行量大幅增加,口岸管理与服务的压力和挑战也倍增。

(云南磨憨智慧口岸AR全景可视化监管平台)

为此,云南省相关部门联合华为,以磨憨为试点共同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构建起运行管理一张图、智慧验放一体化、远程监管一站通“三个一”的口岸智慧化新模式,实现口岸放得开、管得住、通得快。

举个例子,传统边检中,司机需要多次停车,通过层层关卡,通关效率低不仅会导致口岸拥堵,还会增加司机的时间成本、油耗的经济成本,以及碳排放增加的环境成本。因此,在智慧验放一体化中,磨憨口岸通过部署车底查验机器人、一站式通关系统和智慧验放一体机,将车辆智能验放等功能集于一体。通过边检、海关共用通道、联合验放、自助测温、中老两国车牌自动识别,实现司机只停一次车即可快速通过。后续结合“运抵直通系统”,可实现车辆在卡口直接分流,海关未布控车辆无需进入查验货场,大幅提升通关效率。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货运车辆验放时间,从原来的平均8分钟,缩减至4分钟,效率提升了一倍。

(云南交投智慧高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3.基于绿美公路的基础设施。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而云南路网的特点是桥隧比占比高,部分道路最高已达94%,痛点繁多,场景多样,智能化非常复杂。

为服务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和发展绿美通道经济,云南交投集团建成了云南省交通行业最大的数据中心,该中心部署了各类计算、存储、网络设备近500套,打造了自主可控的“交投云”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配置了全量的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和能力,达到国家标准的中型数据中心规模,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

不难看到,在云南,数字化不是噱头,而是已经落地应用的能力。“数字经济”不是停留于文件纸面的宏大战略,而是扎根在大地、绵延到边疆的真实行动。

爱上一种生活:在数字花园做“家乡宝”

有个网络热梗: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忠于才华,陷于人品。

我们对一个城市的喜爱,也大概如此。一开始,或许会被美丽的景色、宜人的气候所吸引,但最终“择一城终老”,会综合考量生活品质。

这次在云南,无论是昆明或西双版纳,有几个当地人提到了一句话:云南人都是“家乡宝”。

昆明市盾山科技的负责人说:“云南姑娘是“家乡宝”,吸引了很多AI人才、数字化人才来云南成家立业。”

西双版纳城子村的电信工作人员说:“村民都是“家乡宝”,做直播电商,搞旅游民宿,去附近的中科院植物园务工,收入有保证,大家当然不愿意去外地了。”

有了产业,才能聚拢人气,才让年轻人愿意在这里“做个宝”,而不是去大城市背井离乡“当棵草”。

在时下中国全力构建的新发展格局中,乡村振兴是枢纽工程,而绿美乡村建设,正在云南如火如荼地进行,数字化是村民的增收法宝。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城子村,重点打造勐仑柚子品牌,成立景回赛柚子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全村13个村民小组922户,发展柚子产业。

为支撑当地产业发展,中国电信版纳分公司积极推进5G网建设,建设一张覆盖有力、容需匹配、业务结合的TCO最佳5G无线网络。目前,5G网络已覆盖全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主城区及各乡镇、村委会,助力当地农副产品通过5G直播带货发往全国各地。

目前,城子村柚子的种植面积达3200余亩,年产量5200余吨,实现户均增收4万元。

(勐仑镇城子村通信基站)

对于云南人来说,数字生活正在为个体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马可·波罗等欧洲人的心中,神赐予的栖息地,是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行走在数字花园一样的城子村,我觉得,云南乃至整个中国,应当有无数个这样的数字技术“应许之地”,让人们幸福地栖息,品尝数字生活的甘甜。

数字云南,轻舟已过万重山

目前,中国是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排名第二的国家,也是全球数字化进程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一成就,究竟在哪里能真切地感受到呢?数字云南,就是今日之中国的缩影。

或许很多人会有点惊讶,包括此次探营活动的媒体老师们,都想问一个问题:相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云南的ICT产业基础优势并不显著,为什么会成为数字化“优等生”,将数字化深入实体经济、深入地市区县、深入边疆边陲?

从数字经济的荒原到沃土,云南跨过了多少山峦?这次旅程中,我们可能找到了一些答案。

第一座山:基建。

数字云南不是一步建成的,AIGC、大模型、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应用,都建立在5G通信网络、大数据平台、AI计算基础设施等新基建之上。2022年云南省政府印发《“十四五”数字云南规划》,明确将5G基站、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等作为发展指标。

第二座山:人才。

数字经济,严重依赖专业人才。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需要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云南当地的中小企业、地方企业,又难以跟大公司巨头争夺顶尖人才。好在云南省政府、高校和企业,已经开始了探索。

今年4月,由云南云上云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揭牌。此次探营活动的媒体沙龙现场,工作人员透露,计算中心立足昆明,建设于人才资源丰富的云上小镇,靠近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聚集20万师生。目前,华为、计算中心已与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签署人才培养计划,将基于昇腾架构、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共同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打通“学练训赛业”,为云南省数字经济提供源泉。

(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媒体沙龙现场)

第三座山:场景。

毋庸讳言,ICT基础设施和数字人才都是需要成本的。对于当地产业和企业来说,能否通过良好的商业转化,赚回成本,达到较高的投入产出比,中间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这次探营活动,跟云南的一线从业者沟通过后,我觉得当地已经形成了场景牵引、应用为先的认知,其技术转化能力是非常亮眼的。

比如云南交投集团的大数据中心,入选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该中心与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在规模上无法比拟,但因为有场景,孵化出了大量行业应用,真实服务于民生。

当很多一、二线厂商还在发愁大模型怎么实现商业化的时候,云南数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七彩云滇旅游咨询大模型,已经落地应用于大理等民宿,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制定独具本地特色的旅行规划等服务。

千行万业走向数字化,必须拥有足够强的技术落地和商业转化能力。如果大家还不知道业务怎么跟数字技术结合,ICT能为自己做什么,不妨到云南走走看看,或许会有更清晰的体会。

13世纪,马可·波罗写下中国行的游记,此时距离哥白尼出生还有200多年,距离牛顿出生还有400多年,当时没有任何人可以想象到,此后的大航海和工业革命,能让世界天翻地覆。

而新基建将助推中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革命。这一次,跟随马可·波罗的足迹,我们看到云南正站在数字时代的潮头浪尖,勇毅向前。数字基础不断夯实,数字产业快速发展,数字应用加速创新。

数字云南,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靠的是云南移动的通信工作者,顶着寒风,将一座座基站,拉上氧气稀薄的高原;

是城子村的女书记,在村民的不理解中一次次擦干眼泪,继续做工作;

是当地政企的决策者和技术人,用不计其数的会议和代码,填满一个个昼与夜。

正是这些人如“家乡宝”,用时间和心血,书写着云南的新篇章。让我们这些倏忽而来、又倏忽而去的异乡人,用短暂的旅程,爱上数字云南不朽的风景。

0 阅读:4

脑极体

简介:从技术协同到产业革命,从智能密钥到已知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