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攻克乙肝的“愚公”!在会议上抢下话筒:“中国人来了!”

历史睿眼观 2024-06-23 19:00:3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闻玉梅是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侄女,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性精神病学研究专家桂质良的女儿,“感动中国”教授桂希恩是她的表弟,横扫美国名校的桂质延是她的舅舅。

但是当你翻阅她的故事后,家庭背景却是她最不起眼的一页。

在漫漫人生数载之中,闻玉梅提出了“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理念,并且成功打开了免疫学的新大门。

就是这样一个女性,将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国家和医学,挑起了中国科研的半边天。

赤子之心,报效祖国

闻玉梅的一生似乎注定要和医学打交道。

大学时期,闻玉梅就读于上海医学院,毕业之后,她又继续在上海第二医学院攻读读微生物学研究生。

为了继续走在这条医学之路上,闻玉梅师从林飞卿,并被派到北京协和大学深造学习。

医学这条路,漫长而又充满挑战。尤其是在闻玉梅所研究的乙型肝炎病毒的领域,仍困扰着许多医学学者。

在当时的中国,因乙肝去世的人高达27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更是达到了全国人口数量的10%。

尤其是当身边的同事、朋友因乙肝去世后,闻玉梅认为攻破乙肝病毒迫在眉睫。

“‘乙肝大国’这个帽子,一直是我心头大痛。”

在改革开放之后,闻玉梅被特派到美国传染病所做访问学者,同时她还被邀请参加全球病毒学术大会。

因为是第一次受邀参加全球性学术大会,闻玉梅需要置办一系列手续,并且还惊动了市委领导。

彼时的她对领导的官职并不了解,可还是记住了上医党委副书记的一句话:“我们是人才投资。”

言外之意,相关领导对于闻玉梅的学术深造已经尽力了,也正是这句话让她记了一辈子。

那是她第一次跨洋之行,手里没钱的她甚至不敢吃飞机餐,在她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全球学者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

于是,闻玉梅大着胆子在一群金发碧眼的学者之中,频繁举手,抢下了说话提问的机会。

虽然没有人知道她,但闻玉梅却丝毫不怵,因为她是带着国家的任务来的。

在抢下话筒后,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介绍了自己:“我是闻玉梅,来自中国上海。”

在她说完的同时,许多外国学者纷纷对她侧目,因为来自中国的学者十分少见。

可闻玉梅却无视了这些人的目光,继续提问。

没想到,这一问就让中国和乙肝疫苗国际学术界成功接轨。

从1987年到1990年,闻玉梅往返于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继续深造研究。

在这里,她见到了国内不曾拥有的高端实验室仪器,并在回国时为实验室购买了所需要的幻灯机和低温冰箱,光运费就高达90英镑。

为了购买价格昂贵的实验室仪器,闻玉梅省吃俭用,甚至不舍得花费4英镑去参观伦敦桥。

用她的话来说:“活着就要报效祖国,毕竟在祖国那么困难的时候,还为我投了资。”

搬走“乙肝之山”的愚公

在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医学分子病毒重点实验室后,闻玉梅便将全部的心力放到了乙肝疫苗的研发中。

1995年,她发表论文,并提出“治疗性疫苗”的理念,成为了此理念的开创者之一,这个理念被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

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研发,闻玉梅所研究的“乙克”进入临床实验,并且疗效明显。

那一刻,闻玉梅开心的笑了。

在她看来,自己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让乙肝病人摆脱病痛。

但探索乙肝疫苗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在第三期临床试验中,结果大不如从前。

面对这个结果,闻玉梅也并没有气馁,因为在她的人生书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做事不要太在乎效果,重点是敢不敢做,不说,不做,什么事都成不了。”

作为世界性难题,乙肝疫苗的研发之路必定困难重重,但同时她也相信,自己后继有人,一定会有学者奔赴她的路,继续发扬“愚公精神”,争取早日搬走“乙肝大山”。

因为杰出贡献,1999年之际,闻玉梅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也正是闻玉梅这样的女性科研学者的存在,顶起了中国科研的半边天。

科学界的利刃,生活中的清风

走过人生数十载,闻玉梅在科研界的地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就是这个顶起半边天的女子,却是生活中的一缕清风。

当有人提议要将她写进书中时,闻玉梅急忙说:“别写我,没啥贡献,就是一个普通的兵。”

在给学生讲课时,她总爱用比喻的方式,让给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即便是面对大学生,她的语气也十分宠溺。

对待学生,闻玉梅温和平静,对待左邻右舍,她更是善良大方。

每当自己有好吃的食物,就拿给左邻右舍一起分享,在生活中,她从不计较得失。

平淡如风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但每每提起丈夫,闻玉梅总会落下眼泪。

“没有他,我走不到今天。”

闻玉梅的丈夫是知名儿科专家宁寿葆,多年来,他一直默默支持妻子的科研事业,而妻子所做的事情,也正是他所期盼的。两人恩爱64年,在互相陪伴下,走过人生的半生时光。

但令人遗憾的是,宁寿葆于2022年1月31日逝世,永远离开了闻玉梅。

提起丈夫,闻玉梅总会落泪:“太想念他了。”

但斯人已逝,生者如斯。闻玉梅只能用自己投身科研的方式怀念一直支持她的丈夫,而他们的夫妻感情,也足以让人落泪。

这样一位女性,一生都在为家国事业奔走,为国奉献也成为了她的人生宣言。人生九十载,闻玉梅院士值得所有人的大拇指。

参考资料:

[1]九旬闻玉梅,卓越而有趣,新民晚报

[2]闻玉梅--《吾家吾国》,20240505

0 阅读:22

历史睿眼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