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浩源妈妈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怎么办?是“打回去”?还是“忍气吞声”?
相信大多数孩子,包括我们自己,从小都是被父母教育:在学校要团结同学、要懂礼貌、要乐于助人……
却很少告诉孩子,如果被别人欺负了该怎么办。
一:分享≠忍气吞声
哥哥小时候,就总是被别人“欺负”,比如去楼下玩儿,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虽然他也很生气,但除了哭实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既然你不高兴,为什么不抢回来呢?那是你的呀”!
“妈妈,您不是告诉我要和小朋友分享吗”?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传递给孩子的所谓“善良”,所谓“分享”,在孩子看来却是“忍气吞声”。
这不仅让哥哥越来越胆小自卑,也让孩子变成了大家所说的“老好人”,即便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敢张口拒绝。
所以,不要总是教育孩子要“分享”,因为分享的前提是“自愿”。
二:“打回去”需要实力
“如果孩子被打,您支持打回去吗”?
“肯定会啊”!
这是李玫瑾教授在做客《开讲啦》节目,被问及这个问题时的答案。
教孩子不欺负人,也不能被人欺负,这是一个家教问题。
当然,浩源妈妈觉得这也是一个需要实力的问题,你首先需要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每天坚持运动,有了力量才有“打回去”的实力。
如何避免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让孩子记住这4点,比“打回去”管用无论是“打回去”还是错误的“分享”,都不如教会孩子“怎么样让别人不敢欺负你”!
浩源妈妈一位心理医生朋友,给我支了4招,在浩源哥俩身上实践之后感觉特别管用,希望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不当“软柿子”
“气势压倒人”这话一点儿都不错,你看那些走路抬头挺胸,说话声音洪亮的孩子,看上去就是自带气场。
而如果孩子含胸驼背,说话哼哼唧唧,声音恨不得从牙缝里挤出来,这样给人第一印象也就是很好欺负的样子,俗话说“柿子专挑软的捏”就是这个道理。
二: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想玩这个玩具,就鼓励孩子大胆说出来:
“我可以玩一下吗”?
如果别人碰到他或者抢了他的玩具,也要引导孩子大声说出来:
“这是我的,想玩的话要经过我的同意”。
不要小看这样的句子,如果两岁左右,甚至是一岁半左右,家长就进行这样的社交引导,让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等孩子到了两三岁的时候,他的社交能力是非常好的,也不用担心孩子会被欺负了。
三:该“回怼”时就“回怼”
当孩子被嘲笑时,家长往往会用“别在意”或者“不要理他们”这样的话来安慰孩子。
但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根本不理解自己,反而会更难过。
所以,如果孩子遇到恶意的嘲笑、辱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怼回去。
当孩子被嘲笑:“你这鞋子真难看”。
错误的引导:“不用在意他们的话,自己觉得好看就可以了”。
正确的回怼:“你这样说很没礼貌,你是嫉妒我鞋子漂亮吧”!
尖锐又不失幽默的语气既警告了对方的蛮横无理,也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不好惹。
四:自信地展示你的能力和才华
我们不鼓励孩子“出风头”,但该表现的时候还是要适当表现。
比如成绩好、跳舞跳得好、篮球打得好、演讲能力好等,让别人欣赏你的闪光点,也不容易被欺负。
浩源妈妈觉得,比起教导孩子“不惹事,但也要不怕事”,其实让孩子有一副不好惹的气势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