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诗曼(阿佘),作为一位在TVB成长起来的实力派女演员,从当年备受质疑的新人到如今的三 届视后,背后有着无数的汗水与坚持。她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在她的早期演艺生涯中,曾遭到不少的质疑和批评。
但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以及在演戏过程中慢慢累积的经验,佘诗曼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近日,在内地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佘诗曼大方分享了自己演艺生涯中的点滴,并透露罗嘉良是她的“师父”,这段回忆令许多观众动容。
佘诗曼的演艺生涯开始于1997年,那一年她以香港小姐季军的身份正式进入娱乐圈。然而,和很多非科班出身的演员一样,佘诗曼在最初的几年里一直不被看好。尽管外形靓丽、气质出众,但她的演技一度被质疑为“面瘫”或者“僵硬”。
回顾她早期出演的作品,比如《雪山飞狐》、《倚天屠龙记》等,不少观众认为她在角色塑造上显得生硬,缺乏层次感。
佘诗曼自己也承认,刚开始演戏时,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表演训练,她对于演技的理解非常有限。她在节目中直言:“其实我不是科班出身的,我也没学过,所以所有演员他们都是我的师父。”
她曾经单纯地认为,记住台词并准确地表达出来就是演戏的全部,因此常常在拍戏过程中紧张不已。尤其是在面对前辈们的精湛演技时,自己更是压力倍增。
作为一个幸运的演员,佘诗曼在职业生涯中遇到了许多乐于指点她的前辈演员,而其中对她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罗嘉良。
她在节目中回忆起与罗嘉良的合作经历时,感慨万千。她说道:“以前我就牢记着那个对话,然后拿着剧本,他就说‘其实你已经很熟的了,把剧本扔了吧’。”
罗嘉良的这番话对当时的佘诗曼来说,无疑是一次醍醐灌顶式的点拨。他告诉她,演戏并不是把台词记熟了背出来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放松下来,真正进入到角色的情境中,去感受每一句台词,去感受身边的环境,从而自然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
这样的演戏技巧对于佘诗曼来说,宛如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此之后,她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再死记硬背台词,而是更加注重角色内心的体验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这一改变让她的演技逐步提升,角色的表现也变得更加灵动和自然。
佘诗曼与罗嘉良最早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七姐妹》,这是两人首次合作。彼时的佘诗曼还算是新人演员,正处于摸索演技的阶段,而罗嘉良当时已经在tvb拿了两个视帝了。
尽管两人在这部剧中的对手戏并不算多,但罗嘉良的点拨与指导无疑对佘诗曼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间来到了2022年,佘诗曼与罗嘉良再次在电视剧《家族荣耀之继承者》中合作。这一次,两人的对手戏不仅变得更加复杂,剧中人物的内心戏也尤为丰富。
尤其是在多场家族内部的争斗戏中,二人不仅要演绎出角色表面的冷静与克制,更要通过眼神、微表情来传达内心的波动与情感变化。两位实力派演员的精彩表现让不少观众大呼过瘾,纷纷称赞他们在剧中的演技是“教科书”级别的。
尽管佘诗曼如今的演技备受赞誉,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视后”,但她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成功只是依靠天赋。她曾在多个采访中提到,自己对演戏的热爱以及不断学习的态度是促使她走到今天的关键因素。
回顾她的职业生涯,从初出茅庐时的青涩,到逐渐在《金枝欲孽》、《宫心计》等剧中展现出独特的演技魅力,再到如今能够在内地和香港两地都享有极高知名度,这一路走来,她不仅是在磨练自己的演技,更是在不断突破自我。
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佘诗曼坦言:“我觉得每一个演员,每一位前辈都是我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她谦逊的态度也正是她能够走得如此长远的原因之一。对于她来说,成功没有捷径,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积累,才能够在每一次的拍摄中做到最好。
如今的佘诗曼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入娱乐圈时被称为“花瓶”的女演员了。她凭借着一部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她的演艺生涯充满了起伏与挑战,但正是在这些磨练中,她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演技风格,并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正如她在节目中所说的:“演戏不是背台词,演戏是感受。”这句话不仅是她对自己演艺经验的总结,更是她对后辈演员们的忠告与鼓励。
佘诗曼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每一个角色中倾注心血与热爱,才能最终成就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