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终于要过去了。今天就是处暑,标志着暑气将逐渐退去,秋天的脚步愈发临近。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夏天的酷热已经熬过来,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实际上,处暑过后天气的变化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养生,可能会给秋季带来健康隐患。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处暑养生的10条常识,让你在秋天也能保持健康活力。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处"在这里有"终止"或"结束"的意思,"暑"指的是炎热的夏季。因此,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天气开始转凉,标志着从夏季向秋季过渡的开始。
处暑时节,自然界的景象也发生着变化。植物开始准备进入休眠状态,动物也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在中国农业社会,处暑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点,农民们开始收割夏季作物,准备种植秋季作物。
处暑是几月几日
处暑通常在每年的8月22日至24日之间,具体日期每年略有不同。具体到2024年,处暑这一天落在8月22日,具体时刻为22点54分48秒,这一天是星期四,农历为七月十九。
牢记10条养生常识
1、早睡早起,顺应自然节律
处暑后,昼夜温差增大,白天逐渐变短,晚上变长。为了顺应自然节律,建议大家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早睡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元气,而早起则有助于精神的焕发,让你一天都充满活力。
2、饮食要清淡,避免油腻
处暑过后,人的胃口往往变得更好,但这时候正是脾胃功能较为脆弱的时期。建议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摄入油腻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南瓜、胡萝卜、苹果等,有助于增强体质,防止秋季疾病。
3、补水保湿,预防干燥
秋天的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水。因此,在处暑时节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除了每天喝足够的水,还可以喝一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汤水,如银耳莲子汤、绿豆汤等,帮助预防秋燥。
4、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处暑过后,天气逐渐凉爽,是运动的好时机。适当的户外运动,如慢跑、瑜伽、太极拳等,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提高免疫力,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不过,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大汗淋漓,损耗阳气。
5、调节情绪,保持心情平和
秋季容易让人感到情绪低落,甚至引发“秋愁”。因此,处暑过后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平和。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放松自己,避免情绪波动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6、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尽管白天气温仍然较高,但早晚的温度已经开始下降,尤其是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更为明显。因此,在处暑时节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防止受凉感冒。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需关注他们的穿衣保暖。
7、适量进补,养肺润燥
处暑后,正是进补的好时机,但要注意适量。建议选择一些具有润肺养阴功效的食材,如百合、梨、银耳等,既能防止秋燥,又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8、保持空气流通,预防疾病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习惯紧闭门窗,但这会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因此,处暑后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通风,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9、适时泡脚,驱寒暖身
秋天是泡脚的好时节,处暑过后尤其如此。每天晚上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驱寒暖身,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加入一些艾叶、生姜等药材泡脚,效果更佳。
10、少食生冷,保护脾胃
处暑之后,随着天气转凉,脾胃功能容易受损。建议少食生冷食物,避免对脾胃造成刺激。可以选择温热的食物,如煮粥、炖汤,帮助胃肠道更好地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