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上品药中的贵族

青囊译录 2024-06-03 07:03:34

近日,全国各地因为感染病毒退烧后导致“吞刀片”式嗓子痛的非常多,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被遗忘的一味药----远志,单方治喉痹,原方出自《仁斋直指方》,治喉痹作痛:远志肉为末,吹之,涎出为度。

再看喉痹属于中医耳鼻喉科病名,主要表现为咽部的红肿热痛、异物感、咽喉瘙痒、疼痛等局部症状,严重者还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四肢酸痛等。

这不就是眼下证候所指吗?

《神农本草经》记载:远志,上品, 气味苦、温,无毒。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

陈修园解读:远志气温,禀厥阴风木之气,人手厥阴心包;味苦,得少阴君火之味,入手少阴心。然心包为相火,而主之者心也。火不刑金,则咳逆之病愈;火归土中,则伤中之病愈。主明则下安,安则不外兴利除弊两大事,即补不足,除邪气之说也。心为一身之主宰凡九窍耳目之类,无一不待其使令,今得远志以补之,则九窍利,智慧益,耳聪目明,善记不忘,志强力壮,所谓天君泰,百体从令者此也。又云久服轻身不老者,即《内经》所谓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之说也。夫曰养生,曰久服,言其为服食之品,不可以之治病,故经方中绝无此味。今人喜服药丸为补养,久则增气而成病。唯以补心之药为主,又以四脏之药为佐,如四方诸侯,皆出所有以贡天子,即乾纲克振,天下皆宁之道也。诸药皆偏,唯专于补心则不偏。《抱朴子》谓陵阳子仲服远志二十七年,有子三十七人,开书所视,记而不忘,著其久服之效也。若以之治病,则大失经旨矣。

黄元御在玉楸药解中这样解读远志:

味辛,微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开心利窍,益志安神。(这里用的“志”而不是“智”,大概是因为志为肾之藏吧)。

远志辛散开通,治心窍昏塞,胸膈痹痛,补肾壮阳,敛精止泻泄

,疗骨疽乳痈,一切疮疡肿毒。常与菖蒲同用,同为上上品也,菖蒲以生石中者佳。

再来看现代文献对于远志的记载,更加立体、直观,能看到远志的深层意义所在。

远志,又名葽绕、蕀蒬、棘菀、小草、细草、小鸡腿、线儿茶,小草根、神砂草等。

产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以及四川;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韧皮部肉质。具有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的功能,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心、肾、肺经。

性状

①远志筒:呈筒状,中空,拘挛不直,长3~12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灰色,或灰黄色。全体有密而深陷的横皱纹,有些有细纵纹及细小的疙瘩状根痕。质脆易断,断面黄白色、较平坦,微有青草气,味苦微辛,有刺喉感。

②远志肉:多已破碎。肉薄,横皱纹较少。

③远志棍又名:远志梗、远志骨。细小,中间有较硬的淡黄色木心。

炮制

远志:拣去杂质,切段,筛去灰屑。炙远志:先取甘草煎汤,去甘草,加入拣去木心的远志,文火煮至甘草水吸尽,取出,晒干。(每远志100斤用甘草6斤4两)蜜远志:以炼蜂蜜加入适量开水和匀,拌入炙远志,稍闷,微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100斤炙远志,用炼蜂蜜2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远志,先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闷。去心了,用熟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干用之。

②《得配本草》:(远志)米泔水浸,槌碎,去心用。

功能主治

安神益智、交通心肾,解郁。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

这里的“安神益智”功能跟人参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祛痰开窍”这个功能也是非常独特,为何配伍石菖蒲,就不难理解了,石菖蒲是开窍药,主要功效为开窍宁神,化湿和胃。这样看就是心、脾配合的味道更多一些。虽然石菖蒲归心、胃经,但是这个“化湿”实际上是化的脾土之湿,配合远志的“祛痰开窍”,立刻就显出优势了。

①《本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②《本草经集注》:杀天雄、附子毒。

③《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④《药性论》:治心神健春,坚壮阳道。主梦邪。

⑤《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

⑥王好古:治肾积奔豚。

⑦《纲目》:治一切痈疽。

⑧《滇南本草》:养心血,镇惊,宁心,散痰涎。疗五痫角弓反张,惊搐,口吐痰涎,手足战摇,不省人事,缩小便,治赤白浊,膏淋,滑精不禁。

⑨《本草再新》:行气散郁,并善豁痰。

附方

①心气不足,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发则狂眩:菖蒲、远志(去心)、茯苓各二分,人参三两。上四味,捣下筛,服方寸匕,后食,日三,蜜和丸如梧桐子,服六、七丸,日五,亦得。(《古今录验》定志小丸)

②治神经衰弱,健忘心悸,多梦失眠:远志(研粉),每服一钱,每日二次,米汤冲服。(《陕西中草药》)

③治久心痛:远志(去心)、菖蒲(细切)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远志汤)

④治痈疽、发背、疖毒,恶候浸大,不问虚实寒热:远志(汤洗去泥,捶去心)为末,酒一盏,调末三钱,迟顷,澄清饮之,以滓敷病处。(《三因方》远志酒)

⑤治喉痹作痛:远志肉为末,吹之,涎出为度。(《仁斋直指方》)

⑥治脑风头痛不可忍:远志(去心),捣罗为细散,每用半字,先含水满口,即搐药入鼻中,仍揉痛处。(《圣济总录》远志散)

⑦治气郁成鼓账,诸药不效者:远志肉四两(麸拌炒)。每日取五钱,加生姜三片煎服。(《本草汇言》)

⑧治小便赤浊:远志半斤(甘草水煮,去心),茯神(去木),益智仁各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枣汤送下。(《朱氏集验医方》远志丸)

⑨治吹乳:远志酒煎服,滓敷患处。(《袖珍方》)

⑩善忘症。取远志为末,冲服。

⑾胸痹心痛(逆气膈中,饮食不下)。用远志、桂心、干姜、细辛、蜀椒(炒)各三两,附子二分(炮),一起捣细,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米汁送下。一天服三次。如不见效,可稍增加药量。忌食猪肉、冷水、生葱菜。此方名小草丸。

⑿喉痹作痛。用远志肉为末,吹扑痛处,以涎出为度。

⒀脑风头痛。把远志末吸入鼻中。

⒁吹乳肿痛。用远志焙干研细,酒冲服二钱。药渣敷患处。

⒂各种痈疽。用远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过,捶去心,研细。每服三钱,以温酒一杯调澄。清汁饮下,药渣敷患处。

⒃小便赤浊。用远志(甘草水煮过)半斤,茯神、益智仁各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枣汤送下。

4 阅读:221
评论列表

青囊译录

简介:传承原汁原味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知识,为有需要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