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中层,年薪数十上百万的那种,有35岁危机吗?

家有三经 2021-10-11 07:41:47

最近游戏行业收紧,版号继续从严发放,这就导致不少游戏公司裁员潮到来。我知道有俩公司,头一个是直接砍掉400人开发团队,另一个是董事长亲自拍板把一个项目连同制作团队全干掉了。

其中年轻的基层陆陆续续都找着工作了,大部分是直奔沪上;而领头的几个中层,有的在家吃余粮,有的贷款压力大一直找,也没找着合适的。从这个现象来看,互联网大厂中层,多数都是年薪数十上百万的那种,他们会有35岁危机吗?

一、选择互联网行业,本身就选择了一直要浸泡在危机感里

互联网公司中人的危机感,其实不完全跟35岁相关,也是跟这个行业的特性有关。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互联网这个行业本身就很不稳定,跟实业是有本质差别的。你能看到的很多所谓的垄断,其实都是一纸政策可以马上斩草除根的,所以这种行业本身的不稳定感就注定了行业里所有人都很焦虑。

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最近出台的青少年游戏管控,多少游戏公司都是战战兢兢的。

另外,在这样一个不稳定基础上,很多场景下用户的粘性又很差,所以大家的忧患意识都是很强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某头部APP如果哪天被下架,马上流量就会被其它竞争对手吃掉,第二天用户就把你这个app忘干净了。

所以说,当你选择互联网行业,本身就选择了一直要浸泡在危机感里。其实互联网大厂的工作,本质上跟firm差不多,也是move up or move out,跟传统行业是完全不同的。

你不能想着在互联网干到退休,它只是一个中转站、镀金或者捞金,反正目的达到了就要接受被优化。只不过达到目的后,有两种路走:要么选择一个传统行业,比如汽车、消费品等平薪干到退休;要么回firm用自己的甲方经验实现事业第二春。

可见,对于选择互联网这么一个高速变化行业来从业的人,你还想有干到安稳退休的目标?这两者本来就是冲突的,你不追求安稳,也就不觉得有危机了。

二、35岁危机的定义,我认为是当你离职后能否轻松找到另一家公司类似的岗位

我理解的大厂管理层分级,大概是如下这样的:

基层管理者:组长、主管、经理小中层:总监中层:总经理(GM)小高层:vp高层:董事长、CEO、CTO、COO等

那么,对于35岁的基层管理和小中层管理者,比如主管、经理、总监等,我认为是不太稳的,因为这层级可能已经脱离一线工作比较久。

而且岁数大于35后,其他公司很难会当你是一线员工招进来用,而且大部分公司的基层管理一般都比较满员了,因为可以很容易在本公司的资深员工中提拔起来,稀缺度不会太高。

而中层、小高层(GM、VP),35岁危机相对没那么重,他们的职业生涯可以保证到40岁都比较稳,因为这些岗位就是要求一个德高望重、成熟稳重的职业经理人,但40岁后混得好不好更多依赖于行业的发展红利和一些运气成分。

还有对于中高层们,他们换工作容易吗?其实也不容易,这类岗位也是非常稀缺,甚至是因人设岗,他们往往需要提前找到一个合适的赛道蛰伏多年才能做出一些行业领先的成绩来。

何况这类岗位的空降率也会比较高,因为很难在本地提拔,最快的方法是从友商挖来一个可以立马体现业务价值的高管过来,而且挖了一个高管,他必然会带几个心腹过来,这是行业惯例。

再往高层,如CEO、CTO等等是同理,这类人才往往是全行业稀缺,就看这类人愿不愿意动而已了,而且一旦动起来都是自主创业去,比如阿里钉钉的无招、小鹏汽车的何小鹏等。

三、最后结论:互联网大厂中层,其实不存在35岁危机

35岁危机,其实指的是中年危机,并不一定是“35岁”这个特定的年龄。在我看来,中年危机通常是如下三种表现的综合:

1、身体不可避免的开始走下坡路,精力开始衰退,但生活角色增多,各方面都需要照顾,精力开始跟不上;2、职场上越来越难创造溢价,和年轻人相比,性价比开始递减;3、资产积累的速度和数量扛不住新增的各种生活需求,有坐吃山空的势头。

这其中,有任何一方面破局,就可以消除中年危机。

比如你精力无限,可以赚钱,可以照顾各种角色的需求,那不存在危机。比如你资产相对于消费来讲足够多,可以用钱来购买各种服务,节省自己精力,让自己能顾得着各方面需求,那就不存在危机。比如你能在职场上一直创造溢价,性价比一直都甩别人几条街,那你是企业的头部,也不存在危机。

互联网大厂的中层,按阿里职级,应该是P8或M3这个级别及以上的,基本都是年入200万以上。这样的收入,最起码在第3个方向的资产积累上,直接就破局了,怎么会有35岁危机呢?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这种危机又更像是一场机遇,助力中年们自身蜕变的动力。那面对这种危机,“中年”们该如何做才能化危机为机遇呢?

一是扎扎实实积累资源。很多人不理解资源的含义,以为认识一些人就是资源。其实你得成为一个网络里的节点,不能是单向的,得是双向的。如果你需要找人合作,人家能否信任你?你做过什么事情、有什么积累值得对方信任?这是从内到外的积累,不取决于能说会道,长袖善舞。二是平台能力不是个人能力在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会让你具备很多力量,可你需要明白这些力量未必是自己的能力,我们需要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被眼前被加成的能力蒙蔽。三是注重复利型的积累机会。复利是指一笔资金除本金产生利息外,在下一个计息周期内,以前产生的利息也计算利息的计息方法。也就是说,利能生利,当你有一些机会,不断往下做的时候,以往的积累,要能够成为未来新的资本基础,而不是过去就过去了。

最后,35岁危机的背后,是优秀的年轻人在还有一丝希望和流动性的赛道上奋力挤破脑袋。

毫无疑问,之所以你有35岁危机,无他原因,都是一方面后生可畏;另一方面行业有吸引力,有活力。

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产业,你不复盘深刻到一定程度,仅凭经验的自然积累,那些经验并不能作为新技术条件新行业格局下可迁移的资历,这件事对于年轻人和上了年纪的人都一样。

0 阅读:78

家有三经

简介:更新出优质作品,一起探讨儿童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