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蒙曼老师读柳林沿黄人文历史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4-09-10 16:36:13

高增平 摄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蒙曼一边行走一边讲述:“夏商周三代是依照黄河来奠基的,没有黄河就没有这些文明。夏朝的文明,它就在中条山以北发扬起来,然后越过中条山两岸成就了一个大文明。”

近日,著名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来到山西柳林县下三交镇、孟门镇的黄河岸边,讲述着晋陕黄河大峡谷这个自然奇迹的魅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地理标识,也是重要的文化标识和精神标识。黄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传承的核心地区。

柳林县地处黄河中游,黄河流经全县五个乡镇60余公里。多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柳林县沿黄一带发掘古遗址40余处。三交镇蒿园则遗址、石滩则遗址,高家沟乡王家塔遗址,孟门镇高家塔遗址,石西乡郭家塔遗址,地表采集龙山文化白燕类型泥质灰陶片、夹砂灰陶片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夹砂红陶灰陶,磨制的石斧及灰坑,说明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劳作生息,映照出早期文明的光芒。

刘亮亮 摄

特别是随着黄河东岸5公里处高红遗址的发掘,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方国存在便引起考古界的关注。2007年,柳林高红商代遗址列入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专家认为,高红遗址是中国北方发现的唯一一处殷商时期有着大型夯土建筑、与商文化面貌迥异的方国遗存。并推测,这里可能是史籍记载的商代晚期在商王朝的西北部、北部活跃着的与商王朝处于敌对状态的工方或工方内某个政治集团的权力中心所在。

“所谓三交古镇它对应着更早期的样子就叫做三交渡。三交渡怎么来的,给大家看一看这条河。这条河,这个峡谷,这个峡谷叫什么。这是山西和陕西之间最重要的一个地理标志,叫做晋陕大峡谷。晋陕大峡谷有多长?晋陕大峡谷有700多公里长,是全世界最长的河流峡谷”。站在三交古镇的黄河古渡口,蒙曼老师讲到:“因为晋陕大峡谷从南到北的通航功能,才有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古渡口”。

蒙曼说:“三交镇从先秦时代讲,那是秦赵魏三国交界之处:从现在来讲,那是秦晋两省四县交界之处。”

柳林县三交古镇位于黄河东岸,隔河与陕西绥德、清涧相望,南与石楼县比邻。自古就有"鼓击震两省、鸡鸣惊四县"之美誉。三交渡口,自古就是方圆百里的商业文化交流中心,每逢集会陕、甘、宁、蒙等地的客商摆渡而来,进行骡马、粮食、红枣、皮毛等交易。

马燕 摄

“孟门渡在唐朝的时候,它是一个著名的关口,叫做孟门关,那是天下27个关之一,它是一个中关。”在柳林县孟门镇,蒙曼老师迎着晨曦,望着远处奔流不息的黄河说:“大家可以想象,那个时候无论是经济地理位置还是军事地理位置,都非常非常的重要。”

孟门关东依寨东烽台,西为天堑黄河,南靠军渡要塞,北邻黄河"二碛"。地处秦晋通衢,地理险要,是控山带河的重要关隘。曾与晋东娘子关齐名,有"东有娘子关,西有孟门关"之说。孟门在春秋战国时期为赵国蔺邑,秦国多次攻打,直到赵武灵王十三年(前313) 才"拔我蔺"。据传秦庄襄王曾在此安营扎寨,并将孟门南山峦改名为庄王山。隋唐时期则是河西绥州与河东石州的交通要冲。孟门关附近的地龙堡,宋初建堡,曾由杨家将把守。清同治年间,武将刘山大镇守黄河时也住此堡,居者自喻地龙,因名地龙堡。

史志记载:汉元朔三年(前126),汉武帝封其代共王子熹为蔺侯;元朔四年(前125),置西河郡。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定胡县,兼置定胡郡。唐武德三年(620), 置西定州 ;贞观二年(628), 废西定州,改定胡县为孟门县;七年(633) 废孟门县,置孟门镇;八年(634) 废孟门镇,复置定胡县。是地跨今柳林、离石、临县以及陕西省吴堡县全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金至元年间(1264一1294) ,废孟门县。此前,为县治、州郡治驻地达700余年。

孟门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吕氏春秋》、《尸子》、《永宁州志》等文献记载和孟繁仁、白礼昌等著名专家的考证,孟门是大禹治水的第一门户。

“说到大禹,其实大家最熟悉的是两件事,第一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还有一件事就是《尚书-禹贡》里讲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大禹其实不仅仅是治水,还划定了中国当时的疆域范围。”蒙曼指着禹王石说:“大禹用什么样方式划定的,他是用行走的方式,他走到的地方就是那个时代的中国。那么‘禹迹’在哪,让我们看看这块高高的石头,这个据说是大禹的足迹。”

战国尸佼《尸子》记载有“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在夏禹治水之前,因今孟门村西南蛟龙石壁将黄河东西两岸的石山连接成一个天然的黄河大石坝,挡住了黄河的去路,形成湖海,有所谓“定湖”之称。若遇淫雨,“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大禹治水(前2243-前2230年)在孟门村西南劈开蛟龙壁,河水顺流而下,形成“孟门十景”之一的“黄河洪涛”。所谓“孟门”,是大禹治水之黄河河道上的第一个大门,故因以命地名矣。

西周穆王时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吕梁武当山玄武道场,为了祭祀鲧、禹治水之功绩,在孟门的庄王山麓大禹石附近创建了孟门道院,主殿“源神殿”内,供奉着夏帝禹和禹之父神鲧,这里现还有国家一级文物“无头神鲧”石雕坐像。唐贞观十三年(639),唐太宗巡游孟门时,敕赐尉迟恭又在道院旁修建了南山灵泉寺。寺侧有巨石“禹王石”和《大禹治水》残碑,大雄宝殿内有刻于清嘉庆九年的(1804年)《南山灵泉寺始末碑记》,碑记称:南山上“有禹王石,相传神禹停憩息山之半”。

柳林紧靠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的洪流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这里众多的古迹,每一处都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瑰丽,无不展示着柳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柳林,一个值得每一个热爱历史和文化的人深入探访的地方。(李勤)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