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的所有将领中,能让国共双方都称赞过的人并不多,王耀武就是一个。他曾经是蒋介石的爱将,蒋称赞他“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我党高层则评价他为“国民党中少有的明白人”。
这两个说法都很正确,王耀武带兵打仗的确是好手,在土地革命时期曾率部击败过红军,方志敏、寻淮洲、胡天桃等著名红军领导人的牺牲都与他有很大的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王耀武也多次重创日寇,打出了“抗日名将”的称号,军事能力非常强。
既然曾经伤害过我党,为什么又能被我党称作明白人呢?
这主要在于解放战争时期,王耀武不是那种顽固派,他告诉部下打内战不必拼命。这样的做法是很聪明的。
王耀武能有这样的心思,也就无怪他能成为首批特赦人员、后来还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并且他在被俘前做的两个决定,完美地展示了什么叫“明白人”。
王耀武1904年出生于山东泰安,本来家境殷实,供他读了十年的书。可惜在他19岁时家道中落,他只好辍学四处谋生。
1924年冬,王耀武听说黄埔军校在招生,受过多年教育的他认为只有革命才能改变中国,于是南下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成为蒋介石的“天子门生”。
黄埔军校的学生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那王耀武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得到蒋介石的青睐呢?其实靠的就是与红军的对敌。
1927年是王耀武第一次与中共部队交手,时任第1军补充团少校营长的他奉命前往江西,参与堵截南昌起义部队。
他在战斗中的表现很好,引起了第1军军长刘峙的注意,很快就把他调到了22师胡宗南部担任营长。1930年3月,又是刘峙举荐王耀武成为了独立第二团团副。
不久中原大战爆发,王耀武在战争中屡立奇功,让刘峙认为捡到宝了,再次提拔他为独立32旅麾下的一个团长。独立32旅旅长是刘峙的侄子刘夷,可见刘峙是将王耀武当嫡系来培养的。
刘峙虽然识人的目光不错,但一家人军事水平太差,没办法给王耀武更大的舞台。
1932年6月,刘夷率独32旅奔赴江西“围剿”红军,一直被红军牵着鼻子走,损兵折将。这让蒋介石非常生气,让柏天民接替刘夷成为独32旅旅长。
柏天民到任后奉命开赴江西宜黄,然而进驻没多久便被红军团团围住。蒋介石一看不妙,就下令独32旅伺机突围。柏天明也有这个打算,但王耀武阻止了他。
王耀武直言:红军善于野战,我们只有三千多人,若是突围,必然会遭到全歼,死守尚有幸存之可能。柏天民一听觉得有道理,便决定死守,没想到他们在宜黄坚持了24天,坚持到了红军撤围。
柏天民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在蒋介石来医院探望时,他向老蒋描述了宜黄之战的经过,并且竭力推荐王耀武来接任独32旅旅长,这让蒋介石都产生了好奇之心。
于是蒋介石在南昌召见了王耀武,先是一番勉励,随后以严肃的口气质问为什么要抗命守城。
王耀武没有被吓到,回答得有理有据,把一些战争细节都还原了出来,蒋介石听得连连点头,认为王耀武是个人才,当即任命王耀武为补充第1旅少将旅长。
并且蒋介石很贴心地向王耀武解释,独32旅下面的副旅长、团长基本都是黄埔1、2期,肯定不会服一个黄埔3期管,补充第1旅士兵都是北方人,这样王耀武指挥起来也合适。
由此,王耀武在蒋介石心里有了很深的印象,开始飞黄腾达之路。
1934年,王耀武率领补充第1旅前去堵截新整编的红十军团,双方在皖南谭家桥遭遇并发生激战。
本来是红军在谭家桥公路两侧设伏,要歼灭王耀武部,结果红军部分将士太过紧张,在敌人尚未完全进入伏击区域时就提前开了火,使奇袭大打折扣。
一般来说,国民党部队遇到突然出现的红军都会变得非常慌乱,只需要再一冲就会溃败。但王耀武就是王耀武,他很快让先头部队回缩,然后整肃部队,慌而不乱,冷静下来后还反包抄拿下数个高地。
又利用红军指挥混乱的机会迅速突破,最终导致红19师师长寻淮洲牺牲、红十军团主力部队损失惨重。
谭家桥之战让红十军团的境遇更加恶化,其他国民党部队一看其虚弱不堪,便更加疯狂地围追堵截,最终导致方志敏、刘畴西、胡天桃等人不幸被捕。
虽然方志敏不是被王耀武所俘,但蒋介石认为其主力是被补充第1旅歼灭的,所以功劳属于王耀武。于是战后蒋介石赏了王耀武5000大洋,并将补充第1旅扩充为51师,继续由王耀武来担任师长。
可以说王耀武的发家,基本上就是靠与红军作战。他后来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也无愧名将之称。
全面抗战爆发后,51师与58师合编为74军,王耀武率领51师奔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其部在罗店布防,与日寇进行了极其血腥的战斗。
虽然51师损伤过半,但队伍始终没有慌乱,在一片大溃败中显得鹤立鸡群,王耀武因战功晋升为中将。
从淞沪战场撤下来后,51师来不及休整又继续投入到了南京保卫战中,在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积极抵抗日寇,最终因武器、人员悬殊,51师奉命突围。
此后王耀武带着51师参加了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1939年升任为74军军长后,又带着74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等重要会战,多次重创日寇。
这些经历让日军对他深深畏惧,流传出“宁碰阎王,莫碰老王”的说法。
74军是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而51师是74军的核心,王耀武则是74军的灵魂人物!比起近些年网上大火的张灵甫,王耀武更能代表74军。
到了解放战争,王耀武被调去主政山东,成为一方大员,但也因此与旧部断开了联系,国民党当中派系林立,山东各部他指挥起来很不顺手。所以王耀武看似升迁了,实权并没有因此增加多少。
加上王耀武非常会来事,他知道对抗日寇是国战,部队拼光都没关系,战死也是光荣。但解放战争是内战,所以没必要死磕。他的旧部74军在孟良崮被全歼后,他就向蒋介石建议放弃济南,部队撤守二线。
但蒋介石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没有答应,最终1948年9月王耀武就被解放军包围在了济南。毕竟王耀武也是军人,最初还是做了一番抵抗。
但随着吴化文临阵起义,济南西线拉开了一个大口子,城陷只是时间问题。王耀武向南京方面请求允许部队向北突围,然而蒋介石拒绝了。蒋介石还给他下了一道命令,要他将俘虏或者共党降兵通通就地处决,这完全就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当年被围王耀武抗命了一次,如今被围依然抗命了一次,他没有遵守蒋介石的命令,反而做了两件事:1、他将济南城内的百姓通通疏散出城,避免伤及无辜;2、命人将在押的犯人、被关押的共产党员、解放军都释放出城,同时解放军还可以领到一笔路费,军官每人5元,士兵3元。
这两大举措,既让王耀武有了仁义之名,也让我党可以不做违背仁义之事(如果城内有百姓,误伤是在所难免的)。为他后来的特赦埋下伏笔。
济南城破,王耀武因厕纸被俘,最初他还是很有抵触情绪的,毛泽东让罗瑞卿转告他:你功是功,过是过。你的抗日功劳我们共产党人是会永远记住的,只要安心改造,你很快就会回到人民中间的。
这句话让王耀武下定决心积极改造,因为他被俘前所做的两件事,以及他在功德林的态度很好,加上他抗日时期的功劳等等因素,最终在1959年12月,王耀武成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
之后他还担任过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1968年,王耀武因病去世于北京,享年64岁。1980年他的骨灰葬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王耀武相当聪明,军事能力也毋庸置疑,不过他一个人再强,也是无法阻挡大势的。好在最后他看清历史潮流,选择站在了人民的一边。
一个能为抗日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