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许世友得知自己授衔上将,开怀畅饮。酒酣时电话响起,大扫其兴,便不耐烦地拿起话筒,略带醉意地说:“我是大将军许世友,你是谁?”
谁知,话筒那边却说:“小兵恩来!”
许世友是我军的一员虎将,打仗以执行上级意图坚决、善于攻坚著称。他对于红四方面军的军事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功勋卓越。
1955年,我国进行规模最大的授衔活动。由于解放军是历经28年建设发展,是由不同出身、不同山头的部队组合成的一支铁拳。因此,在少将以上授衔中必须考虑多重因素,坚持慎之又慎的原则。
经过多日充分的酝酿,最终授衔人员名单基本确定。中央军委决定授予许世友上将军衔,他对这个决定却不是很满意。
按军功论,许世友南征北战,确实不比一些大将差;按资历论,他是从鄂豫皖苏区一路走来,参加过大大小小战斗一百多场,是无可争议的“老革命”。
许世友觉得是自己出身于红四方面军,不如出身红一方面军的将军“根正苗红”,还有就是他曾在延安时针对批判张国焘发表不满言论。
许世友越想越憋屈,越想越来气。他心想授予自己上将军衔是与自己贡献不相称的,自己就是豁出去最后挨处分,也必须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因此他气哼哼去向周恩来讨要说法。
自授衔工作开展以来,周恩来接待过大大小小的将军们不下二十名,因此早就猜到了许世友的来意。只是当时周恩来有接待外宾的任务,没有第一时间接见许世友。
但周恩来接待完外宾之后,还没有休息一下,就立即亲自打电话给许世友,这才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许世友一听到是周恩来,立即表示以最快的速度去见他。
周恩来为了防止其他因素干扰他们之间的谈话,专门在自己的办公室接见了许世友,并安排了专人接听电话,还在门外临时设置了岗哨。
周恩来始终面带着微笑,听了许世友一箩筐的抱怨之后,他正要劝说许世友以大局为重,正确看待个人名誉得失。谁知,周总理话还未出口,就又被心直口快的许世友打断。
“我许世友出生入死这么多年,怎么还不如一些几乎没亲自指挥过战争的人!不就是因为我出身红四方面军,自然比不上红一方面的吧。”
周恩来听到许世友这么说,心中很是不高兴,如果许世友只是抱怨自己授衔较低,他尚且能接受,可是说这些话就有可能影响团结了。
周恩来毕竟经验丰富,他强压住怒火,面带微笑对许世友进行劝慰:“对于革命的贡献打仗当然极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像根据地的建设、政治工作、后勤保障、情报工作等,哪个不同样不可或缺?”
“你说红四方面军出身的领导受歧视,可是徐向前被授予元帅衔,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该有的荣誉也全部有了。”
许世友见周恩来身为总理,始终能够对自己面带微笑,能够平易近人接待自己,本身的气就消了一半。更何况许世友听周恩来讲的在理,不自主的低下了头,满脸涨得通红。
但周恩来并没有停止的意思,他最后使出了“杀手锏”,不由分说的地说道:“粟裕多大的功劳,才仅仅是个大将,还有萧克,也仅仅是上将啊!”
此话一出,许世友后脖子都红了,感觉脸上火辣辣的。是啊,粟裕和萧克是何等人,自己有何德何能要位列他们之上呢。
粟裕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率领大兵团打过大仗的高级指挥员,是淮海战役的前线指挥者,以出其不意的用兵让敌人闻风丧胆。
而萧克资历很高,从南昌起义、五次反围剿、长征等一路走来,往往既带兵打仗,又负责根据地的建设,为军队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因此当时有“粟裕震大将,萧克震上将”的说法。许世友心想,自己何德何能能够和粟裕一个等级呢,而现在和萧克一个等级,也是组织大大照顾自己了。
更何况,比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无数鲜活的生命,自己能够安安稳稳活到现在,已经是上天垂青了。因此,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许世友想到这些,赶紧给周恩来承认错误,表示之前是自己做的不对,过于高估了自己的贡献,过于看中了虚名。
周恩来连忙说不是这样:“许将军的贡献世人皆知,只是元帅和大将名额有限。”许世友哈哈大笑,又和周恩来唠了些家常后离开了。
周恩来不愧是思想工作的行家里手,经过他的一番开导,许世友完全想开了。他欣然接受了自己被授予上将军衔的结果。
1955年9月27日,举世瞩目的解放军授衔仪式开始,许世友最终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被委以重用。
不仅如此,许世友用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积极的工作,投身到我军各项任务与建设发展之中。后来,他还亲自作为统帅,取得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