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探秘》06凉州·梁州

边地星 2024-04-13 19:57:36

匈奴盖臧城,前凉姑臧地,河西大都会,天下古雍州,五凉老故都,说的都是今天的武威。武威被称为“河西都会”、“五凉故都”,这是一座历经2100多年时光浸润,任凭岁月风沙打磨的古城。它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无虎,上演过一场场激烈的战争!它曾温柔娟秀,历经诗词滋润,流传着一首首壮美的华章!

唐天宝十三年,一位意气风发的书生策马扬鞭来到凉州。他就是准备“万里觅封侯”的岑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的一面鲜艳的旗帜。悲壮苍凉,金戈铁马的边塞生活、战事在他笔下达到了极致。岑参虽然考中了进士,进入公务员序列,但却并不得志,在长安的官场蹉跎了五年后,没有丝毫的精湛,于是他看破世俗,绝望红尘,朝中达官显贵横行,人人勾心斗角,个个心怀叵测,眼看升迁无望,他只好学习班超投笔从戎,从军西北边塞,希望建立军功。天宝八年(公元749年),他离开长安到安西节度使幕府中任掌书记,驻扎在武威,这一次理想和抱负没有实现,于天宝十年夏回到长安。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夏,岑参再次西行,被北庭节度使封常清辟为节度判官,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出任伊西、北庭支度副使。这次他在北庭历时三年,春风得意,壮志已酬,留下了大量豪情万丈,壮歌天涯的边塞诗作。岑参的二次西行,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边塞诗人的地位,和王翰、王昌龄、王之涣等成为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一次,他在凉州的河西节度使府中遇到了多年的老朋友,来到常去的一家回鹘人的酒馆,觥筹交错,开怀畅饮,酒酣之际,岑参豪情四起,提笔写道:“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凉州城因这首诗长存,姑臧城因这首诗更加耀眼。

当大唐盛世远去,孱弱的北宋王朝,在西夏、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围困下苦苦支撑。凉州作为中国的大都会随着海上航运的开通而走向没落。此时尽管西夏人把它作为陪都,但已经不复当年的繁华。偏安一隅的宋人,见不到祖国广袤的西北疆域,黄河以西已是异国他乡,那个并不遥远的地方,早已经遥不可及,强汉开创的河西走廊已经丢失,西域就更不用说了,前凉、盛唐时的凉州早已被世人忘得一干二净,陆游在《和高子长参议道中二绝》写道:“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于是人们将诗句中“凉州”真的当成了“梁州”,宋人的视野觉得汉中就是很远的地方(勉县为古梁州治所),从而成走向了偏颇。

岑参诗“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中“花门”实际上是个地名,指的是“花门山”,它的故址在居延海北300里之处,唐人在花门山修筑了花门堡,作为防备游牧民族南下的前哨,诗句中岑参用来指他们喝酒的回鹘酒家,来暗示自己目标之浩大,理想之高远。在宋人眼中“花门楼”被当作市井中的寻常百姓家或是一座酒楼。盛唐边塞诗人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的豪气,到了宋代终于演化成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些许惆怅。

匈奴盖臧城,前凉姑臧地,河西大都会,天下古雍州,五凉老故都,说的都是今天的武威。陈寅恪先生赞誉:“姑臧本为凉州政治文化中心,复经张氏增修,遂成河西模范城市,亦如中原之有洛阳也”。1600年前前凉张氏营建的姑臧城影响了北魏旧都平城、新都洛阳及隋、唐长安城的建设格局,这些都城皆以姑臧城规模和布局为模而兴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滚滚向前,未来定当美好,一带一路的兴起,对古老而年轻的武威在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充满了挑战,不管如何发展,保护文化古迹,继承文化遗产是最为重要的。

1 阅读:8

边地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