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乾隆帝青睐刘墉的三大理由:满朝文武中脱颖而出!

书法艺堂 2024-09-12 21:50:26

刘墉,你听过吧?就是那个常被叫做刘罗锅的家伙。这个外号挺形象的,因为他有点驼背,所以就得了这么个名。其实,他可是个宰相,官儿做得挺大的。而且,他的书法特别厉害,写得一手好字,尤其喜欢用浓墨,所以人送外号“浓墨宰相”。

乾隆皇帝一开始对刘墉并不怎么感冒,觉得他不光背驼,个子还不高,形象上确实有点儿拿不出手。但是,刘墉这人有本事,几个方面的出色表现,最终让乾隆皇帝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那么,刘罗锅到底是怎么赢得乾隆大帝的心的呢?咱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刘墉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尤其擅长书法。他学过不少名家的字,比如董其昌、颜真卿和苏轼,而且在用墨上特别有一套,算是个创新。那时候,宋明两代的书法家都喜欢用淡墨来表现那种意境深远的感觉,但刘墉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用浓墨,写出来的字显得特别庄重有力,自成一派。

因为他喜欢用浓墨,所以人送外号“浓墨宰相”。在当时,刘墉和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一起被称为“嘉庆年间国朝四大书法家”,可见他在书法界的名气有多大。

刘墉的书法风格特别独特,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故事。他学书法的时候,不仅广泛吸收各家之长,而且不拘泥于古人的规矩,敢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和王文治的书法风格正好相反,一个用浓墨,一个用淡墨,两人就像是书法界的双子星。

当然,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遇到一些阻力和争议。有人支持刘墉的创新,但也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不过,这并不影响刘墉在书法界的地位和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敢于创新,勇于突破,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翁方纲,国朝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女婿还是刘墉的学生呢。有一次,翁方纲跟女婿聊天,说起刘墉的书法,他调侃说刘墉的字没有一笔是模仿古人的。这话传到刘墉耳朵里,刘墉也不客气,回敬说翁方纲的书法也没一笔是自己的创新。

这俩书法家的互相调侃,在当时的书坛上成了一段趣闻,既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才华,也暴露了彼此的一些小瑕疵。不过,说真的,刘墉的书法之路还是挺对头的,他走的是创新的路子。

书法这门艺术,继承传统固然重要,但更难的是创新。刘墉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他不满足于仅仅模仿古人,而是努力开创自己的风格。这种精神在艺术创作中是非常宝贵的。

所以,刘墉和翁方纲的这段小故事,不仅仅是书坛上的一段笑谈,更是对所有艺术创作者的启示: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才能让自己的作品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刘墉的书法,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话说刘墉第一次见乾隆皇帝的时候,乾隆对他那驼背挺胸的样子还有点看不上眼,毕竟刘墉身材也不高大,乾隆就随口问了句:“来者何人?”刘墉回答得倒挺自信:“草民刘墉,号称大清第一!”

乾隆一听,哟呵,口气不小啊,立马来了兴致:“朕要考考你,现场作首五律诗,做得出来,朕就认你这个第一;做不出来,那你就是浪得虚名,赶紧收拾东西回家去吧!”

刘墉一点不含糊,答应得挺爽快。他稍微一琢磨,张口就来:“胸凸满经纶,背驼顶乾坤。独眼辩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说到这儿,他故意停了停,卖了个关子。

乾隆急着想知道下文:“还有两句呢,继续说啊!”刘墉这才不紧不慢地接上:“以貌取人者,岂是贤德人。”

乾隆听了,心里暗暗佩服刘墉的机智和才情,当场就点他为头名状元。后来,刘墉自然是风光无限,衣锦还乡,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这些就不多说了。

刘墉这人,不仅书法写得好,脑子转得快,心胸还特别宽广,这就是他为啥能成为乾隆皇帝跟前的大红人,老百姓也喜欢他的原因。

有这么个故事,说有一次刘墉去剃头,那个剃头师傅可能手一抖,不小心把刘墉的一条眉毛给刮没了。这剃头师傅心里那个慌啊,毕竟眼前这位可是当朝宰相,这事儿可大可小。

剃头师傅就盯着刘墉的肚子看,刘墉就问他:“你看啥呢?”剃头师傅说:“我听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您这肚子也不大啊,怎么能撑船呢?”刘墉笑了,说:“那只是个比喻,意思是做人要大度,别为了点小事就计较。”

剃头师傅听了这话,心里的石头算是落地了,但他还是跪下来说:“刚刚不小心刮了您的眉毛,求您大人有大量。”刘墉本来有点生气,但想想自己刚说的话,火气立马消了,说:“算了,拿毛笔给我画一条上去就得了。”

看看,这就是刘墉,不仅书法自成一派,反应快,而且心胸宽广。就凭这三点,他不仅赢得了皇上的赏识,也得到了百姓的爱戴。所以说,一个人的才华和品德,才是他真正立足社会的基石。刘墉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