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聊高铁站,特别是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广州南站和昆明南站。
这两个站,怎么说呢,硬件设施是挺牛的,高大上,现代化,但一到人多的时候,就暴露出一堆问题,用网友的话说,那就是“看着很高级,用着很捉急”。
先说广州南站。
地理位置,够偏僻。
从广州市区过去,地铁倒腾三次,比去机场还远。
你说这高铁站,建得比机场还远,这是图啥呢?
2023年五一假期,好家伙,客流量暴涨到86万人次,直接把车站给挤爆了。
这规划,明显低估了人们的出行热情啊。
出发平台那叫一个混乱,人挤人,人挨人,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春运现场。
而且,自驾和打车的旅客比例,当初也没估准。
结果,出发平台的设计完全跟不上需求,堵得水泄不通。
更别提从佛山到广州南的地铁了,还得先出站再进站,站台又窄,人多的时候,那滋味,谁挤谁知道。
还有标识系统,也是让人头疼。
指示牌不够清晰,找半天找不到要去的口,急得人直跺脚。
总之,广州南站给人的感觉就是,规划没跟上发展,硬件看着挺好,软件服务却跟不上。
再来说说昆明南站。
这站,建在呈贡新区,离昆明主城区也不近。
交通接驳,更是个老大难问题。
公交线路少,地铁线路也少,想从市区到高铁站,那真是费劲。
好不容易到了车站,里边的情况也不乐观。
人多的时候,设施供应吃紧,各种长队,各种拥挤,找不到方向更是家常便饭。
节假日客流量一大,站内人山人海,那场面,堪比大型春运现场。
转乘也是个问题。
昆明南站的转乘通道又长又绕,走得人腿都酸了。
这设计,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就不能规划得更合理一点吗?
这两个高铁站的问题,其实也反映了咱们国家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通病。
那就是重硬件,轻软件;重面子,轻里子。
高铁站建得漂漂亮亮,但实际使用体验却很差,这就好比穿了身名牌衣服,却没洗干净,看着光鲜,闻着难受。
规划上的不足,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
高铁站的选址,客流量的预估,交通接驳的设计,这些都应该在建设之初就考虑到位。
不能只顾着建个漂亮的大楼,却忽略了实际使用的便利性。
当然,这两个站的问题,也不全是规划的锅。
管理上的不到位,也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比如标识系统不清晰,服务人员不足,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期改进的。
这两个高铁站,硬件条件都不错,但软件服务和规划却存在明显的不足。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并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毕竟,高铁站是服务旅客的,不能只顾着好看,更要好用。
最后,想说的是,基建狂魔的称号,不能只体现在规模和速度上,更要体现在细节和服务上。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民满意,世界一流”。
咱们老百姓也不图啥,就图个出行方便,舒心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