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出一位“袁隆平”!能将盐碱地变良田,曹晓风院士功不可没

恒南情情 2024-09-11 04:14:07

文 | 登纸

编辑 | 登纸

前言:

东北拥有着号称“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之一”的盐碱地,植物很难成活和生长的恶劣环境,如今却变成了绿洲,更是长出“金草”。

改变东北此“荒地”局面的却是因为一位科学家的到来,以及她和团队所研发出的田菁品系“中科菁1号”,而此物不仅长得高,亩产量也很惊人!

中科菁1号到底是什么?为何能够将盐碱地变良田?而这位科学家又是谁?

八百里瀚海盐碱地

我国粮食产量第一的地区是在东北,而东北松嫩平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宠儿”,拥有着地理环境优势和肥沃的黑土地,使其种植的农作物产量都很高。

可如此优越农作物种植环境的东北松嫩平原却也避免不了有盐碱地,最让人没想到的是,更是有着“八百里瀚海盐碱地”的称号。

而在东北“八百里瀚海盐碱地”里,无论是动植物都很难成活和生长,动物还好可以选择离开,但植物有的只是面对死亡的到来。

东北“八百里瀚海盐碱地”,更是比沙漠都还恶劣,东北盐碱地的存在也是威胁着松嫩平原,使其不得不彻底解决东北盐碱地这个潜在威胁。

要不然“八百里瀚海盐碱地”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松嫩平原,使得松嫩平原在农作物种植上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也会变成盐碱地,到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

对于东北盐碱地的危害,我国也很快意识这一点,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就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不断的在东北盐碱地做研究。

换作是其他人来,可能对于东北盐碱地解决方案首先是阻止影响到松嫩平原,然后再就是慢慢的解决东北盐碱地问题。

曹晓风院士却选择了相反的方法,那就是在盐碱地上种植一些其他植物,这样不仅解决了盐碱地问题,还能够将盐碱地利用率最大化和改善盐碱地,让盐碱地能够成为种植的土地。

曹晓风院士的想法可以说是过于大胆了一些,毕竟对于盐碱地没有多少人会认为能够种植,毕竟就连周围的植物都生存不下去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有其他植物能够生根发芽。

面对质疑和不理解,曹晓风院士却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带着自己的团队不断的研究盐碱地和能够在盐碱地生存和播种的植物。

经过多次的筛选和研究,曹晓风院士及她的团队终于是找到了一种植物,而种植植物也就是只生长在南方热带沿海地区的“田菁”。

田菁的出现和曹晓风院士及她的团队所想的一样,不过田菁的顽强也是出乎他们的意料,也是让他们看到了解决和让盐碱地变成种植地的希望。

中科菁1号

田菁作为一种豆科田菁属,不仅有着改良土壤,还能够作为饲草,可以说田菁全身都是宝,已经可以和“牧草之王”苜蓿相媲美。

曹晓风院士和她的团队结合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相关的学识,反复多次的改良田菁,使得改良后的田菁,能够做到在盐碱地生根发芽和播种。

如果真的实现了将改良后的田菁种植到了盐碱地上,那么不仅能够解决盐碱地问题,还能够改善盐碱地,让盐碱地成为优质牧草地。

改良后的田菁,再经过优选出来的田菁,也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科菁1号”,而“中科菁1号”的出现更是让众人都看到了希望。

曹晓风院士和团队也是说做就做,让当地的人知道他们团队所研究出的“中科菁1号”的效益如何,然后认可他们研发的“中科菁1号”。

显然“中科菁1号”种植的效果非常的不错,不仅可以给种植的人获取一笔收入,助推当地的乡村振兴,还能够为当地的环境带来生态修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中科菁1号”的大获成功,也让我们知道盐碱地不仅可以解决,也让我们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真的可以推动种植的发展,并且带来一笔收入的。

曹晓风院士作为植物表观遗传学的专家,从来不是那些所谓的“专家”,而曹晓风院士是一位真正外国人造福的科学家。

要知道的是,曹晓风院士已经可以说是“半路出家”的科学家,她做的就基础科学研究,可为了能够解决“八百里瀚海盐碱地”,曹晓风院士选择了应用性研究,从零开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够让一个国家有足够的底气,使得科学技术被誉为“第一生产力”。

传统农业依赖于自然条件和经验积累,产量和品质往往受到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现代科技,能够针对性地改良作物品种,从而显著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

精准农业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田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和病虫害精准防控,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峻挑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响作物生长周期和产量。

科学技术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气候智能型农业技术,增强了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韧性,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

尽管传统农业方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智慧,但在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时,其局限性日益凸显。

而传统方式往往难以应对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问题,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引入科学技术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向公众展示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成果和实际效果,让坚持传统观念的人直观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变化,以及利用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和认知水平。

通过分享这些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以及效益等,激发传统观念者对于科技农业的兴趣和信心,鼓励农民之间交流学习,形成科技兴农的良好氛围。

结语: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农作物种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还是我们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让科学技术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希望的是有更多像曹晓风院士的人出现,用自己的学识发展自己的国家,和用自己的学识能够改善社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0 阅读:9

恒南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