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否决,欧盟未通过“脱钩”法案后,再对中国汽车出手,将征税

袁周院长 2024-03-08 11:17:49

继上月底,欧盟表决未通过针对中企的“脱钩”法案之后,欧洲再次炮制了一份新的涉华议案,搞对华政治冒险。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理事会已初步达成有关禁止把利用“强迫劳动”生产的产品进口到欧洲统一市场的协议。该文件明确了欧盟委员会和欧盟成员国有义务识别出“强迫劳动”的公司,并禁止进口其产品。

整体来说,这份协议,其实与日前欧盟理事会表决否决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法案大致相似。

尽管欧盟没有指明该法案针对谁,但欧洲媒体却都将目标指向我们中国。而依据则是2021年西方某些记者炮制的所谓“人权问题”和“强迫劳动”。换言之,就是借着所谓“人权”问题,推动欧洲对华“脱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该份法案并没有获得通过,一直比较反华的瑞典在这个问题上投出了反对票。欧洲制造业大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十多个国家则投出了弃权票。

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都是欧洲的制造业大国,他们需要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同时在供应链上也需要中国企业的参与,通过该法案只会导致欧盟企业承担更多的审查代价。除此之外,此举还有可能引起我们的反制,这将损害欧盟内部制造业国家的利益。

这也导致欧盟内部出现分裂,一些在地缘政治安全十分依赖美国的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主张对华强硬,而另一部分则希望继续保持与中国加强经贸关系,因为他们认为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所带来的利益,远高于对华进行制裁和“脱钩”。这也进一步凸显了欧盟内部的分歧。

如今在“脱钩法案”未获通过后,欧洲却在新的领域对华出手。欧盟3月5日公布了一份文件表示,欧盟已经有足够“证据”表明中国正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并且从去年10月欧盟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动反补贴调查以来,欧盟对中国汽车进口量依旧增长强劲,涨幅高达14%。

因此欧盟认为,如果在反补贴调查结果出炉之前,中国汽车对欧盟的出口依旧保持这个增幅,可能对欧盟本土的汽车品牌构成冲击,而且这种冲击将无法得到有效弥补。因此路透社表示,预计从今年7月开始,欧盟可能会对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征收临时关税,一直到11月份反补贴调查结果正式出炉为止。

在新能源汽车的对华“脱钩”问题上,欧盟一直是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前脚,美国白宫以总统行政令的形式,表示要禁止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到美国,原因是中国汽车都带有终端设备,会收集美国基础设施和人员信息,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随后也表态,将会通过立法的方式禁止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口。

在这之后不到一个星期,欧盟就宣布将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征收反补贴关税。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欧盟和美国同时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措施,基本上可以确定是美欧对华掀起的新一轮的“脱钩”战略。

因为在过去10年里,中国在汽车领域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甚至在2023年的汽车总出口量以及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上,成为双料的世界第一。

汽车产业作为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为数不多的领先中国的领域,同时也是一项产业链极为庞大的制造业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必会对这些国家车企构成强力挑战。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极大提高了中国汽车的性价比,以及在电气化和智能化上的领先优势,由此带来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极高的市场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提出的所谓“国家安全”也好,欧盟提出的“反补贴调查”也罢,本质上是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从而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利益。

放在更宏观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因为欧美主导的“基于规则”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无法适应与中国的竞争,所以这些国家不惜破坏“公平竞争”的贸易规则,对中国进行打压,而这也是美西方主导全世界的一个底层逻辑,即规则是用来限制他人的,而不是限制自己,一旦自身受到影响,所谓的规则可以随时抛弃。

1 阅读:559

袁周院长

简介:军事专家,特约军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