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持续被四大国有银行不断新高刷屏。就在刚刚,四大国有银行再创历史新高,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创年内新高。
就在今日下午,有网友表示:帮我妈买工行,仅一只票2年赚了80%。听到这一句金石直接破防了,这说的是人话吗?
对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迭创新高,不少人表示,息差已经快盖不过坏账率了,银行业绩应该不是很好啊,怎么股价频频创新高?金石杂谈简单解释这背后的逻辑,以和大家沟通交流。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接连创新高之际,这些公司的净利润水平下滑比较明显。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723亿元,同比增长0.7%。不过,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已从2023年的3.2%降至0.7%,下降2.5个百分点。
以工商银行为例,工行近三年营收不断收缩,近两年更是罕见负增长,季度数据连续7个季度负增长,净利润则从21年增速10%下滑至目前0.8%。2024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工行营收、利润双双转负,净利润下滑2.78%。
2023年年报显示,工行净息差持续收窄,2023年底为1.41%,而不良贷款率已经来到了1.36%,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是持续下滑。
根据六大行一季度财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48%、1.44%、1.44%、1.57%、1.27%、1.92%。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净息差均低于行业均值。此外,主要股份制银行的利润也是下滑的比较多。
业绩下行,银行股们反而携手新高,这背后又是什么逻辑呢?
可以想象,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很多逻辑,而且还有长逻辑,短逻辑。一是短期逻辑来看:1)人民币刚刚飙升,突破7.15关口,日内涨164点,,利好人民币资产;2)A股一度跌破2900点,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资金,甚至神秘资金,都有抄底需求,尤其神秘资金偏爱银行等大盘股。
二是长逻辑:1)最近几年,中特估横空出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完善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既然政策要求,也是业内共识;2)在资本市场风险偏好下行之下,资金纷纷涌入高股息概念,银行股因其稳定分红而被资金追逐。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资产管理年会表示,高股息回报率的股票是“红利时代”的“基石资产”之一。他说,如果上市公司可以提供比较稳定的盈利,即使股票跌了,对股民来说每年拿到的回报还是很稳定的。
不过,金石杂谈则认为,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股价持续创新高,此前炒的更多是中特估、高股息。现在金石倒更倾向于认为,炒银行或者银行新高背后炒的是经济下行,炒的是固收,是债,他们逻辑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现在炒银行=炒债,背后逻辑一致。
因为,随着经济下行,资金更看重安全+保值性,所以很多资金流入债市,散户如此,银行也是如此,而债市正是当下最为安全的风险资产。一是权益市场阴跌不止,市场信心缺失;二是经济下行,资金涌入低风险资产;三是各大银行、保险等机构为保住2%的利息兑付,要追逐安全性+收益较高的债市。
至于银行股未来的走势,大家参考债市,拐点的话至少需要M1转正吧。不过,银行股抱团带来的风险也大了起来,有业内人士表示,权重股集中抱团模式虽是无奈的选择,但它却是一种很恶劣的市场生态。如此状态下的极端策略,只会让这个板块未来处于风险集中状态。银行板块的主升结构有走完的迹象,未来的平台整理随时都可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