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婚姻关系则是维系家庭的一个重要基础。
然而有数据显示,我国单身人口已经高达2.4亿,与十年前相比,结婚人数几乎下降了一半。
面对这一现象,老一辈人总是批评年轻人自私、不愿承担责任。
但真正让年轻人恐婚的,其实并不是经济,而是他们对婚姻的向往在减弱。
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父母这一代人的教育方式造成的结果。
受父母婚姻的影响
小明是一个典型的单身主义者。提起婚姻,他总是毛骨悚然。因为他从小就目睹父母吵架,有时甚至动手打架。
他时常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拖累,如果不是为了他,父母也许早就离婚了,两个人都会更幸福。“我记忆中的父母,总是歇斯底里地争吵。
所以,我对婚姻完全没有想法。”像小明这样的80、90后,并不少见。
父母婚姻的失败,直接影响着子女对婚姻的看法。
家庭应该是一个温馨、美满的地方,但当父母经常吵架、关系不睦时,孩子便会对婚姻产生怀疑、厌恶甚至恐惧。
这种情绪会深深植根,导致他们长大后不敢或不愿建立家庭。
父母对孩子太过溺爱
小红是家中独生女,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她的一切要求父母都会满足,生怕她受一点委屈。小红养成了公主病,娇气任性。
结婚后,她对丈夫的稍微不满就大发脾气,要求换房子、车子、提高生活标准。公公婆婆也对她百依百顺。
没过几年,丈夫实在看不惯,就和小红离了婚。
过分溺爱孩子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们不会要求孩子独立做事,照顾别人。这样的孩子,自我中心,不能体谅别人。
等到结婚,面对需要互相照顾、体谅的另一半,他们就难以适应。婚姻生活的琐碎无聊,也让他们感到折磨。
所以,许多这类宠溺长大的孩子,都难以经营好一段婚姻。
父母教育的缺失
小刚是典型的书呆子,上学的时候专心学习,从不谈恋爱。父母也只关心他的成绩。大学毕业后,父母着急让他相亲结婚。
但小刚面对女生语塞,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与女生相处。
父母强行拉着他相亲,反而让他对婚姻更抵触。
这种情况很普遍。80、90后父母那个年代,不谈恋爱、早早结婚是常态。他们不会教导孩子两性关系、恋爱观念,只一味要求“好好学习,不许谈恋爱”。
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在情感交往方面完全是白纸一张。面对婚姻,他们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心理准备,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
而对女孩子来说,看着母亲忙里忙外、孩子夫妻两头跑,她们会质疑传统婚姻中的性别角色。不想步母亲后尘,她们也会选择单身。
当然,近些年来,随着父母这代人观念的开放,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性教育,情况也在逐步改善。
但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留下烙印。
结婚率下降的现象,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必须承担重要责任。
儿女是父母的镜子。孩子品行的好坏,思想的开放与局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教育。
当前年轻一代不想结婚的现象值得关注。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只批评孩子“自私”、“不负责任”,而要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让孩子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社会整体的婚育环境才能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