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中他的名头最小,资历却最老,毛主席特批:享受元帅待遇

历史门前小个子 2024-06-08 15:48:44

开国十位大将中,名头最大的,当属排名第一的粟裕,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粟裕的战功足以被评为元帅,而第二个常被说起的,便是排名最后的许光达。

许光达的资历,战功甚至还不如一些上将,但是考虑到“山头”等因素,他被增选为大将,在这十人中,名头最小的,恐怕就是排在第七的张云逸了。

鲜为人知的是,张云逸虽然不如其他人的名头大,但是他的人生,却在十位大将中,最为传奇。

差点成“七十三烈士”

在上学的时候,我们都曾学过一篇文章,叫《与妻书》,每次读到这篇文章,我总是潸然泪下,被字里行间的爱意所感动。

而写下这篇文章的,正是辛亥革命时,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张云逸与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时,两人是战友关系。

1892年,张云逸出生在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年龄上来说,他比毛主席还大一岁,少年时期,由于家境尚可,张云逸因而没有种地,放牛的苦恼。

从小读书,使得张云逸思想觉悟的很早,16岁那年,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只凭这一件事,就足以看出张云逸在开国十位大将中的资历了,别说十位大将,就算是十位元帅中,能和张云逸资历比肩的,那也没有。

后来,张云逸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幸运的是,由于第二天敌人搜捕时,他正好出去打听消息,所以躲过一劫,否则,黄花岗起义可能就是“七十三烈士”了。

虽然在鬼门关走了一趟,但是张云逸却没有放弃继续革命的信仰,他知道,做一件事失败并不可怕,不能就这样前功尽弃,所以,在之后数年时间里,张云逸一直跟随孙中山南征北战,从来没有放弃过。

到了大革命时期,张云逸已然进入了而立之年,而随着国民党内部的纷乱,张云逸明显的感觉到一种异样,他认为想要救国救民,恐怕国民党已经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此,在北伐期间,张云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入党以后,张云逸虽然没有参加亲自参加南昌,秋收起义,但是他为这两次起义做很大贡献。

引以为傲的两次长征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此时武汉国民政府在汪精卫的领导下与共产党继续保持合作,同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

警卫团责任重大,是总指挥部的主干力量,谁来担任团长呢?关键时刻,在国民党中有着很好人脉的张云逸推荐了共产党员卢德铭。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表示同意,就这样,张云逸帮助我党成功的掌握了警卫团这股后来秋收起义时的主力部队。

至于南昌起义,则是张云逸当时利用自己的身份,掩护了周士第等共产党员脱险,并支持他们前往南昌参加起义。

张云逸的这两次行为,虽然鲜为人知,但是历史并没有忘记此事。

而张云逸除了与这两大起义有关以外,他还与邓小平领导了“百色起义”,这次起义规模虽然没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那么大,但是这场起义对广西影响深远。

起义后,张云逸与邓小平带着部队辗转数千里,最终抵达中央苏区,在张云逸看来,这次转战,其实就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次“小长征”

而另一次长征, 就是我们广为人知的长征。

张云逸来到中央苏区后,深受毛主席,朱德的信任和器重,他先是担任了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等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张云逸是中革军委副参谋长,这个职务不高,但是责任和任务很重要。

主要是负责收集情报,寻找向导,勘察道路以及架桥铺路等。

也许很多人看来,架桥铺路是小事,但是张云逸却不这样认为,每次出任务,他总是亲自督促,亲自检查,达到最终的目的后,他才算是放心。

整个长征期间,虽然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张云逸指挥打仗的事,但是知道的同志都了解,张云逸对长征做出的贡献,并不比那些领兵打仗的将领们少。

晚年时,张云逸曾说过一句话:“我这一生,有两件事值得骄傲,一是率领红七军进行“小长征”,二是随毛主席参加“大长征”

张云逸说这句话,已经是相当谦虚了,实际上在他的革命人生中,他为党做出的重大贡献, 那可谓是数不胜数了。

组建新四军,请叶挺出山

1937年,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已经进行了6年的抗战,而此时战局已经变化很大,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不满足 现状,它们想要尽更大的可能来侵略中国。

“西安事变”后,考虑到张云逸在国民党中的良好基础,有许多朋友,所以,党中央决定派张云逸去做统一战线的工作。

有很多人对毛主席的决定很疑惑,毛主席解释说:“共产党能对国民党将领说话的人不多,张云逸是其中之一。”

在此期间,张云逸还参与了新四军的组建和领导。

在与国民的的谈判中,虽然蒋介石同意不再派部队打红军,并愿意合作,但是对于我军,他还是有相当大的“担忧”

红军整编为八路军后,党中央决定将南方的游击队组建为“新四军”,我党想要派党员当军长,但是蒋介石不同意。

在蒋介石的心里,他认为新四军军长的最佳人选是叶挺,叶挺此时已经脱离我党,是无党派人士,蒋介石这样做,自然是想要拉拢叶挺,因此,他当即发布命令,任命叶挺为新四军的军长。

我党得知此事后,决定先和叶挺谈一谈,看他内心的想法。

而此时叶挺正在澳门,所以,党组织便安排张云逸前往澳门,请见叶挺。

叶挺是大革命时期加入我党的优秀将领,北伐期间,他参与指挥了许多经典战役,所以他的存在,无论是对国民党而言,还是对我党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后来,叶挺还率领主力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并领导了之后的广州起义,我军三大起义,叶挺就参与了两个,并且还都是起义时的主要领导,可见他在我党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只可惜的是后来由于一些原因,他选择了退党,最终造成了一生的后悔。

张云逸与叶挺在北伐期间就相识,两人是老朋友了,在澳门,当张云逸向叶挺阐述了我党的抗战方针以及政策后,叶挺当场明确表示,自己愿意担任新四军的军长,并听从共产党的领导,为抗战效力。

当党中央得知叶挺的想法,非常欣慰,毛主席还专门请叶挺来延安,并对他进行了盛大的迎接。

1938年,新四军正式成立,张云逸作为我党的老同志,他被任命为了新四军的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

从此在新四军,张云逸开始了自己新的革命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张云逸为了给新四军筹集经费,还筹办了“飞马牌”香烟工厂,他的这一做法,为部队确实筹到了很多军费,这件事上,张云逸对革命也尤其贡献大。

大将军衔,享受元帅待遇

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由于没有独当一面,所以在军功上,他甚至被一些后来的同志们超过,但是张云逸却从来都没有计较什么。

虽然没有上前线打仗,但是张云逸在后勤保障工作上,却是付出了很多心血,淮海战役时,张云逸身为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他亲自领导了后方军民的支援工作。

整个淮海战役期间,在张云逸的领导下,参加支前的民工累计达到543万人,他们共向前线运送了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

因此,陈毅深情地说了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这句话,足以证明张云逸在这场战斗中的重要性和巨大贡献。

建国后,张云逸回到了家乡广西,担任了一把手,在此期间,他领导了广西的剿匪,“三反”“五反”等运动。

1955年授衔时,张云逸年龄已经很大,63岁,考虑到张云逸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和他的资历,党组织授予了他大将军衔。

但是,毛主席又特批,虽然张云逸是大将军衔,但他可以享受三级行政待遇,这个待遇,可是元帅待遇。

所以,在十位大将中,张云逸很特殊,成为了唯一一位享受元帅待遇的大将。

纵观张云逸的一生,他16岁就参加革命,数次奔走在起义的一线,无论他做什么工作,都兢兢业业,从来虚怀若谷,谦虚,不争不抢。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授予张云逸大将军衔,并让他享受元帅待遇,一点都不为过。

0 阅读:1505

历史门前小个子

简介:关注军事和历史,百家荟萃,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