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灭亡:后唐怎么说崩就崩了?

梨评历史 2024-03-13 10:13:17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唐明宗李嗣源去世,遗诏儿子李从厚即位,是为唐闵帝。

作为五代少有的明君之一,唐明宗在位虽然只有七年,但靠自己的治理,让原本衰败的后唐呈现出中兴的局面,而他在位的七年一度有“明宗之治”之称,因而继任者只要不瞎折腾,后唐国祚超过后梁绝对没问题。

李从珂自焚,也让传国玉玺下落不明

但历史就喜欢爱开玩笑,唐明宗驾崩不到三年,后唐就被石敬瑭给灭了,崩溃地如此迅速,国祚比后梁还短两年,似乎直接嘲讽了唐明宗的“明宗之治”。

那么问题来了,后唐怎么在短短三年内就崩了呢?

有一说一,唐明宗确实负点责任,毕竟他没能处理好儿子和养子的关系。

李从厚虽然是亲子,但他还有个养子李从珂。

李从珂原名叫王阿三,和母亲相依为命,当初李嗣源看到起母亲魏氏美貌,想要纳为己有,而魏氏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李嗣源好好对待王阿三,对于这个要求,李嗣源当即同意,并将其改名为李从珂。

不过此时的李嗣源还没发迹,日子过的也不咋地,李从珂只能当苦力扛大包、背石灰、收马粪养活李嗣源,直到李嗣源发迹。

而发迹后,李嗣源也发现,自己这个样子并非普通人,不仅性格沉稳,且高大威猛,一杆大枪横冲河北,不仅跟着自己四处征战立下战功,还得到干叔父李存勖的器重。

也是因为如此,李嗣源对于这个干儿子异常的器重,该给的都给,当然除了皇位。

毕竟养子虽然亲,但能亲过亲儿子吗?

至于储君的对象,自然是自己亲长子李从荣了,不过李嗣源一日不确立李从荣的储君位置,李从荣就一天不得安心,更何况还有一个亲弟弟李从厚。

后唐疆域是五代十国最大的

担心自己无法顺利继位的李从荣打算趁李嗣源病危的时候夺位,最终兵败被杀,而本来病的不轻的李嗣源更是一病不起,几天后去世,遗诏第五子李从厚即位。

本来李从珂就不满李嗣源的安排,而得知继位的又是性格庸弱的弟弟李从厚,自然有了想法。

李从珂有想法,朝廷岂能不知?掌控朝政的朱弘昭、冯赟等人早就盯上了李从珂,毕竟李从珂不管是战功还是军心方面都远高于李从厚,说不定哪天就被拥立为帝,不能不防。

而朱、冯二人打算先从李从珂之子李重吉动手,拿掉其掌控的控鹤都,然后慢慢找机会铲除李从珂。

李从珂也不傻,直到入京就是羊入虎口,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去洛阳奔丧,朱、冯二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将李从珂调去担任河东节度使,接替另一个准备铲除的对象——石敬瑭。

但李从珂就是不肯去,眼看朝廷步步紧逼,李从珂干脆不装了,以朱、冯祸乱李家江山的名义起兵。

但说归说,归根结底还得靠实力说话,但李从珂实力不足以和朝廷对抗,其他藩镇也不看好李从珂,纷纷观望。

五代时期,藩镇自主性大大增强

而朝廷为了剿灭李从珂,派出大军围困李从珂所在的凤翔城下,李从珂败亡在即。

面对大军的包围,李从珂不督促将士出战,反而站在城头哭诉,哭诉什么呢?就是脱下衣服指着伤口说当初跟随李嗣源征战如何如何辛苦之类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显然动了真情。

大军来袭反而哭诉,这有用吗?说实话还真有用,毕竟朝廷派来的大军很多都是李从珂的老部下,这些看着自己的老上司要哭诉自己要被活活逼死,显然有点动摇了,当然也仅仅是一部分,毕竟有很多人鄙夷李从珂的行为,比如督军张虔钊。

张虔钊本来就对李从珂没什么好感,又看到大军在干啥偏袒李从珂,一气之下,逼迫大军发动进攻,一下子激怒众人,大家临阵倒戈,纷纷拥护李从珂为帝。

张虔钊没想到大军当场翻脸,吓得立马骑马狂奔,才侥幸捡得一条性命。

当然众将拥护李从珂不是没条件的,毕竟感情算什么,真金白银才能打动自己,因此各个将领拥护李从珂的条件就是请赏。

比如率先投降的杨思权就要李从珂封他为节度使,而随着杨思权的公开索要,其他反水的将领自然纷纷要钱。

李从珂刚从鬼门关回来,又遇到登上皇位的诱惑,自然点头应允,只是自己钱财再多也不够大家分,只能给许诺事成之后大家都有赏:凡攻入京都洛阳者,赏钱百缗。

李从珂拿钱激励,李从厚也有样学样,而且许诺的更多:平凤翔,人更赏二百缗,府库不足,当以宫中服玩继之。

但李从厚不知兵,现在优势又在李从珂那,大家不肯为他卖命,更何况李从厚昏头将军中深有名望的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给杀了,这下子人心尽失。

李从珂的江山就是这么来的

最终李从厚慌忙逃出洛阳,投奔自己的姐夫石敬瑭去了。

应顺元年(934年)四月初五,李从珂即位,成为后唐第四位皇帝,上位第一个命令就是派人弑杀李从厚,而后就是稳定皇位。

但毕竟是篡位,皇位来的太容易也让他的皇权有着先天性的不足,而且靠人际关系上位,登基后也必然需要维护这些关系,比如赏赐,这些都需要兑现的。

因而登基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给大伙发钱,但李从珂进入洛阳后只搜刮出来六万贯,远远不够,即便把宫内妃嫔们的私房钱一计首饰拿出来,也只凑了二十万贯,这点钱显然满足不了分发的需求。

因而李从珂只能先厚着脸皮按级别分发下去,比如杨思权领到了一头骆驼、两匹大马,外加七十贯钱,原先李从珂本部为二十贯,至于投诚的大军每人只有十贯钱,和原先百缗相差太大,引起他们的不满,李从珂只能纵容手下的劫掠,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除此之外,很多藩镇并不受他管制,只能用人情笼络,也没有时间去培养自己的政治班底,只能继续沿用朝廷的班底,比如刘延朗等人,都是平庸之辈,只知道揽权却不懂治国。

即便李从珂有心要整顿军队和吏治

即便李从珂有心要整顿军队和吏治,很显然没有时间,因为还有一个心腹大患石敬瑭。

毕竟当初朱、冯二人除了要对付李从珂之外,另一个对象就是石敬瑭。

登基不久后,李从珂就将石敬瑭召到京城洛阳,就没打算让他回去,但石敬瑭开始走自己岳母曹太后的路子,李从珂虽然不是曹太后的亲子,但对曹太后如亲生母亲一样,加上石敬瑭病的厉害,就将石敬瑭放回了河东。

说实话石敬瑭一开始并没有叛乱的心思,但又怕李从珂对付自己,因而上表给李从珂要求移防撤藩其实是试探李从珂,让他来决定自己是否叛乱。

结果李从珂和大臣薛文遇商议后决定移防撤藩,促使了石敬瑭反叛之心。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李从珂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石敬瑭当即叛乱,但面对朝廷的大军,石敬瑭心有余力不足,关键时刻,他想到了契丹人。

同年七月,石敬瑭找到耶律德光,不仅以儿子的礼节侍奉耶律德光,并且约定日后割让卢龙以及雁门关以北的十六州给契丹。

甘愿成为儿皇帝

对于这种优厚的条件,耶律德光当即答应出兵,最终将后唐大军包围在晋安寨。

为了营救晋安寨的后唐大军,李从珂派遣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前去救援,这赵德钧眼看石敬瑭被耶律德光立为君主,心里也有点眼馋,他也向依靠契丹争夺中原,因而面对李从珂的命令,他按兵不动,反而要求李从珂任命他的养子赵延寿当成德节度使便于接应。

这种要挟李从珂自然不答应,赵德钧一气之下直接联络耶律德光,要求耶律德光协助自己称帝,事成之后和契丹结为兄弟之国,而且承认石敬瑭永镇河东。

赵德钧的卢龙军可比石敬瑭的河东军强上不少,加上耶律德光认为自己已经深入中原,避免后路被抄,打算答应赵德钧。

另一边石敬瑭得知后,深怕耶律德光答应,又派使者去游说,使者在耶律德光大帐外跪下苦苦哀求一整天,加上赵德钧条件远不如石敬瑭,最终让耶律德光下定决心支持石敬瑭,拒绝了赵德钧提议。

而此时的晋安寨已经被包围几个月,粮草短缺下唐军哗变,副招讨使杨光远杀了将领张敬达后投降了契丹,而契丹又联合降军攻打赵德钧的卢龙军,赵德钧不敌,最终投降了石敬瑭,至此李从珂败亡再无悬念。

李从珂输在哪里呢?直接原因就是输在晋安寨之战,除了没想到石敬瑭居然割让十六州,认耶律德光为爹勾结契丹人外,其次就是居然让杨光远这种人做副招讨使,也是他带着主力投降了石敬瑭。

最后就是高估了赵德钧父子的政治下限和道德下限,这对父子活活把晋安寨尚能挽救的局面变成了团柏谷一溃千里的大败,让李从珂最后能够自保的本钱丧失殆尽。

而石敬瑭靠着契丹人的支持,带兵一路进攻洛阳,而如今的李从珂早已没有往日的锐气,接连几次败仗彻底被契丹人吓破了胆。

原本的老虎现在成为病猫,成天躲在皇宫内喝酒哭泣,坐等亡国,丝毫没有反抗的勇气。

最后在大臣的劝说下勉强亲征,但走在半路又被石敬瑭的名字给吓住了,要求手下不准提石敬瑭的名字,堂堂一国之君居然被敌将下破了胆,也让其他将领毫无斗志,本来大家就心怀异志,现在李从珂这口灶已经冷了,干脆去烧石敬瑭这口热灶。

如此一来,李从珂哪里还有大军征战,不久就灰溜溜地逃回洛阳,而迎接他的只能是亡国。

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李从珂见大势已去,带着传国玉玺和曹太后等人一起自焚玄武楼,至此立国十四年的后唐就此灭亡。

和李从珂一起没得还有传国玉玺

好在石敬瑭有点人情味,将他尸骨入殓后葬入李嗣源的陵墓中。

说实话年轻的李从珂异常的勇武,但在治国方面却远远不如自己的养父李嗣源,能和他一比的大概只有自己干叔父李存勖了,毕竟李存勖身为开国之君却能逼反所有手下,也算头一遭

可以说李从珂这个皇帝得的好笑,败的荒唐,也让后唐短暂而亡。

9 阅读:2813
评论列表
  • 2024-07-05 18:39

    传国玉玺就是跟李从珂一起烧没了

  • 2024-03-16 23:36

    有意思

  • 2024-03-25 22:14

    残唐五代这些货们从上至下没有信仰,所以什么龌鹾事都做的出来

    用户77xxx96 回复:
    五代就是北洋军阀时代的古代版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