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毛姆,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那本《月亮与六便士》,但其实,他值得一读的书还有很多。比如今天我要说的这本——《面纱》。
翻开此书的扉页,上面赫然写着雪莱的诗句:“别掀起被那些活着的人称为生活的华丽面纱”。
可我倒觉得,如果不曾试着揭开面纱下暗藏的隐喻,又如何能够看到毛姆想要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
01 面纱的第一层隐喻,是虚假、片面的人设;揭开面纱,才能还原一个人最真实的模样小说的一开头,慢慢转动的门把手,让一对偷情的男女霎时苍白了脸。他们彼此安慰,试图让自己相信,刚刚的动静绝对不是这家的男主人瓦尔特发出的。
然而,无论是桌上的那张便条,还是瓦尔特后来的脸色和态度,无一不揭示了,他知晓妻子凯蒂出轨的事实。
只是,瓦尔特并不如凯蒂和情夫查理所推测的那般好面子,他真正想要的,是让凯蒂得到应有的教训。因为凯蒂的出轨,让他觉得,曾经如此深爱她的自己,就像是一个笑话。他鄙夷这样的自己,也鄙夷对他不忠、识人不清的妻子。
所以他对凯蒂说,如果想让他同意离婚,除非查理的太太先同意。并且,查理还得在离婚判决书下来之后的一周内,娶凯蒂。否则,凯蒂就得随他一起去霍乱肆虐的湄潭府。
刚听到这些条件的凯蒂,虽然隐约有些不安,但她相信查理,相信他一定会为了和自己在一起,毫不犹豫的离婚。
可凯蒂忘了,查理曾经说过:“女人总有一种错觉,总觉得男人爱她爱得不行,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这不,当凯蒂和查理摊牌说“瓦尔特想要离婚”时,查理的一系列反应是:
僵住身体……沉默……声音沙哑了……脸隐隐发红……勉强的微笑,以及各种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渣男语录。
如,“我当然爱你了,这一点你永远都不用怀疑……呃,我也要为自己的孩子考虑,对不对?”
“这话(对凯蒂说妻子在自己眼里不值一提)我可从来没说过。我说的是我并不爱她。”
“亲爱的,你得明事理。咱们最好老老实实面对现实。我不想伤害你的感情,可我得跟你说实话。我非常喜欢我的事业……”
“亲爱的,对男人们说的那些情话可不能太抠字眼儿。”
“不过如果你不向我发出明确的求爱信号,我是决不会想到跟你上床的。”
……
从毛姆精心刻画的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凯蒂的眼里,查理是如何的体贴、迷人,那也不过是面纱之下的假象。
真正的查理,非但虚伪的可以,还是敢做不敢当的渣男。在他眼里,他已经给了凯蒂足够的爱,可是凯蒂却想要动摇他的婚姻,他的事业,这未免也太过得寸进尺。
所以,当他一听到凯蒂说,瓦尔特会带她去湄潭府,便不顾凯蒂的担忧和害怕,一个劲地劝她点头。
劝到最后,凯蒂才终于明白,为什么瓦尔特当初提到这些离婚条件时,会露出一丝微笑。
原来,他早就明白,查理真正爱的只有他自己。他也知道,想要报复凯蒂的最好方法,便是让她亲自去揭开查理的面纱,尝一尝幻想破灭后的痛苦。
看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瓦尔特这个人心思还挺深、挺可怕,其实说到底,这也不过是他的其中一面。
过去,在凯蒂眼里的他,是一个爱自己爱的无可救药的宠妻狂魔。
每次只要凯蒂稍微流露出一丁点儿的意愿,瓦尔特总是尽快满足她。遇到凯蒂有了麻烦事,只要她愿意交给瓦尔特做,那就好比是给了他一些恩惠。还有,他对凯蒂总是体贴到了极点,时时刻刻都在乎她是否舒适。
之后,当他们去到湄潭府,瓦尔特又摇身一变为人人爱戴、救死扶伤的“白求恩”。修女们每每在凯蒂面前提到他,总是发自肺腑地景仰和感谢。
照理说,像这样一个深情的好男人,应当不难引起一个女人的好感才对。但从始至终,凯蒂都没有爱过他。
02 面纱的第二层隐喻,是无法跨越的鸿沟;揭开面纱,是“不对等婚姻”敲响的警钟其中的原因,就要追溯到他们两结婚之前。
那时候的凯蒂,因为从小受到母亲的耳濡目染,所以十分在意男人的收入和地位。可是直到她25岁,她也依然没有遇到让她满意的如意郎君。
原本,凯蒂还想顶着母亲的压力等等看,可她18岁的妹妹多丽丝,却在此时订了婚。而且,订婚的对象还会从他父亲那儿,继承爵位和一笔不菲的财产。
母亲的催婚、妹妹的订婚,都让凯蒂迫切地想要把自己嫁出去。所以,哪怕她对瓦尔特不了解、不心动,也还是抢在妹妹之前,出嫁了。
在嫁给瓦尔特的这两年里,两个原因造成了他们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原因一,是一方爱的卑微,而另一方不曾真正动心。
关于这一点,毛姆仅通过一段经典对话,便将两人之间的差别展露无疑。
在两人摊牌时,瓦尔特说:
“我知道你愚蠢、轻浮、头脑空虚,可是我爱你!
我知道你的目的和理想都很势力、庸俗,可是我爱你!
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可是我爱你!
……
我知道你有多惧怕智慧,所以我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认识的那些男人一样像傻瓜。我知道你跟我结婚只是为了一己之私。我爱你爱得这么深,我不在乎!
……
我从未奢望过你能爱我……感谢上帝允许我爱你,当我时不时觉得你对我满意,或者看到你眼中闪过快乐的光亮时,我总是狂喜不已。
……
我总是时刻保持保持警惕,捕捉你对我的爱意感到厌烦的蛛丝马迹,以便改变方式爱你。”
这样的瓦尔特,和那个愿意为了胡兰成“低到尘埃里”的张爱玲、还有那个为了能和李小璐有共同话题,所以一连打了十几个耳洞的贾乃亮何其相似?
可有句话说得好,“爱情和婚姻都是两个人的事,如果只有一个人不断妥协不断仰望,日子久了便成了独角戏。你所付出的一切,也都成了理所当然。”
在这种理所当然的灌溉下,一旦另一方遇到一个真正令他心动的人,那出轨的概率便大大增加。
所以,无论是谁,也无论何时,都不要为了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轻易丢掉尊严,丢掉自己。要知道,很多时候毫不保留的付出,只会换来毫不留情的伤害。
我想,这大概也是毛姆想要借《面纱》里的这段失败婚姻,警示我们的吧。
除此之外,原因二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
因性格不同,带来的无话可说。
前面我们说到,在凯蒂决定嫁给瓦尔特时,其实她对这个未来丈夫是不够了解的。再加上,瓦尔特原本就是一个有些无趣的理工男,所以,很多凯蒂感兴趣的事情和话题,常常在瓦尔特那里得不到任何回应。
比如——
有一次天正在下雨,凯蒂说了句:“雨下得可真大!”她希望瓦尔特听了,能回一句:“嗯,是啊。”可是,对方却保持沉默。
无奈之下,凯蒂又重复了一遍刚刚的话。而瓦尔特只是露出亲切的微笑,答了句:“我听见了。”
很多个这样的片段,让凯蒂和瓦尔特之间逐渐形成了一层虽看不见,但的确存在的“面纱”。
以致于当他们到了湄潭府后,有人一下子就掀开了这层面纱,戳破两人之间的相敬如宾。
那人对凯蒂说——
“我去你家时,你在演戏,你们两都在演戏。天啊,演得真是糟透了。要是你俩的演技就是这样子了,那么待在巡回演出团里一周,你俩连三十先令都赚不到。”
我想,毛姆或许正是借第三人之口,向我们点破一个事实:在婚姻中,性格不合、无话可说都很正常。但如果发现了问题,只是一味地逃避,不去解决,那只会让问题变得像水藻一样,不断繁殖、蔓延,直到整个婚姻都如同死水一般,死气沉沉。
03 面纱的第三层隐喻,是充满矛盾的内心戏;揭开面纱,才能彻底地认清自己、实现蜕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爱情和婚姻确实是《面纱》里的重头戏,但毛姆想探讨的远不如此。
在书的后半段,凯蒂跟着瓦尔特去了湄潭府,也在那儿,凯蒂有了很多第一次的尝试。
比如,主动踏出相对安全的舒适区,将自己暴露到霍乱肆虐的修道院。并且,还照顾起了一群孤儿,和他们打成一片。
她说:“我喜欢修道院的工作。我觉得我正在将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人。”
可是,两个小插曲,不仅改写了凯蒂的生活,也让她在矛盾之中,勇敢掀开面纱,彻底地认清自己、实现蜕变。
第一个小插曲,是凯蒂发现自己怀了身孕。
原本,她是可以借这个机会和瓦尔特重修于好的。只要,她愿意欺骗自己,欺骗对方,说一声“孩子是你的”,那瓦尔特一定会选择原谅她,继续对她好。如此一来,她也能从瓦尔特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安慰和同情。
可是,过去在湄潭府经历的种种,在悄无声息间改变了她。凯蒂知道,“倘若有时候对别人撒谎尚属情有可原,那么对自己撒谎就是可鄙的。”所以,必须说真话,必须。
半晌后,凯蒂轻轻说了声:“我不知道。”这声“我不知道”,就像一盆冷水,将瓦尔特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彻底浇灭了。
几天后,瓦尔特去世了。关于原因,有人说,他也拿不准瓦尔特到底是不慎受了感染,还是他一直都在拿自己做实验。毕竟,他作为一个细菌学家,本可以不用来这霍乱之地。
旁人的这番设想,让凯蒂不安的想到,或许,“瓦尔特是因为心碎死的”。压死他的最后一颗稻草,就是那句“我不知道”。
在瓦尔特死后,尽管凯蒂再三请求,却还是被劝离了湄潭府。
之后,第二个小插曲,让凯蒂和查理再次有了交集。那就是——
查理太太的邀约。
原来,凯蒂和瓦尔特逃一般地去到湄潭府,在查理太太的眼里,是一种舍生忘死的英雄之举。所以,她想要补偿凯蒂,想要让她心目中的女英雄能够在丈夫死后,过得稍微舒适一些。
而凯蒂,同意了。此时的她,对自己充满信心,她觉得,即便她会因此和查理打照面,她也绝对不会再次动心。因为,她从心底里瞧不起查理,瞧不起这个缺乏忠诚,又卑鄙的懦夫。
可是,挣扎过后,凯蒂还是败给了自己的欲望,再次沦陷了。
在和查理春宵一度后,毛姆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将凯蒂的心境剖析得明明白白。他说——
“她本以为自己变了,变得坚强了,回到香港时已成了一个能够掌控自己的女人。
……
她本以为自己已经摆脱了肉欲和肮脏的情欲的控制,灵魂已经变得洁净。
她曾把自己比作黄昏时分悠闲地飞过稻田的白鹭,如今它们就像安息在头脑中的翩翩思绪,而她已经成了一个奴隶。懦弱!懦弱!没希望了,试也没有用了,她就是一个荡妇。”
不得不说,毛姆的确是一个擅写人性的高手。三言两语间,便将凯蒂的后悔展现得淋漓尽致。更为重要的是,凯蒂看轻自己的同时,也看清了自己。
要知道,在此之前,她一直都是一个习惯向外归因,向外甩锅的高手。比如——
在瓦尔特还没有彻底摊牌前,凯蒂心想着,要是他(瓦尔特)指责她,她就否认;要是到了最后,实在装不下去了,就说这事都怪他,他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之后回想和瓦尔特的婚姻,觉得后悔。凯蒂同样也是,将锅甩给了母亲,说:“这事要怪,就怪她。”
而如今,凯蒂终于能够勇敢地揭开那层面纱,看到自己的懦弱和堕落。所以她决定,要用彻底的离开,为自己重新赢得自尊。
就在这时,她得知,那个算计了一辈子、强势了一辈子的母亲去世了。在和父亲打交道的过程中,她看到,父亲隐藏在面纱之下的,发自内心的解脱。
奇怪的,她不仅一点不觉得可怕,还对父亲充满了同情。她回想到过去,自己不仅从来不曾瞧得起父亲,还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既然他扮演的是父亲的角色,那就理所当然地应该养家糊口,应该加倍疼爱自己。
而父亲呢,总是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情感,一步退,步步退。甚至在小说的结尾,凯蒂提出想要和他一起离开伦敦时,他依旧还在牺牲。
父亲的举动,唤醒了凯蒂内心的爱与责任。她说——
“一想到我们以牺牲您为代价自肥了一辈子,却没给过您任何回报,我的心就沉重难当……您能让我弥补一点儿过去未尽的责任吗?如今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您了……”
不仅如此,凯蒂还对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有过设想,她希望,这能是个女孩。这样,她就能将她养大,让她无须重走自己的老路,便能意识到不依附别人、掌控自己的人生究竟有多重要。
以上,就是我对《面纱》这本书的解读。看到此处的你,想必也已经明白,虽然毛姆在整本书中从未展开讲过“面纱”二字,但它却处处存在。
凯蒂对瓦尔特和查理或片面、或虚假的认知,就是透过面纱形成的。她和瓦尔特的婚姻,同样也是。哪怕没有出轨这事,两人之间也终究隔着一道面纱,谁也无法真正地靠近谁、拥有谁。
但好在,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推进,这些无形的面纱一个个都被无情的掀开。短暂的阵痛必不可少,但这之后,我们是能够像凯蒂一般离真实和成长更近一步的。
哦觉得你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