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概念大火,川宁生物也迎来一波股价大涨。值得一提的是,这家2022年底刚刚上市的公司背靠科伦药业,其实控人为“输液大王”刘革新。而前不久,科伦药业的另一子公司科伦博泰刚刚在港交所敲钟,如今刘革新坐拥三家上市公司,合计市值超千亿。
乘上合成生物的东风,川宁生物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4月30日,合成生物概念大涨,相关概念股全部翻红,川宁生物、富士莱、溢多利收获20CM涨停,鲁抗医药、圣达生物、蔚蓝生物、播恩集团收获10CM涨停。
据悉,合成生物学是通过工程化的思路,对生物体功能代码,如酶、合成途径及底盘细胞的代谢调控网络等进行重编以设计出带有新型功能的生命体,并完成特定用途的一门崭新科学。而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都提到了这一新兴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吃到了这波上涨红利的川宁生物是科伦药业的控股子公司,也是“输液大王”刘革新旗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此前在2023年7月科伦博泰登陆港交所,刘革新已经坐拥三家上市公司,并分属三大业务板块。
合成生物带飞川宁生物
4月30 日,川宁生物开盘快速拉升收获20CM,前一日公司涨超12%,截至收盘,川宁生物报13.18元/股,目前市值293.0亿元。
消息面上,在4月25日-29日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谭天伟院士表示:生物制造是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新赛道和新业态,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
更早些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曾提到,合成生物技术具有“颠覆性”,各地针对合成生物学的支持政策也明显增多。可以说合成生物已经成为了生物制药领域的新风口。
川宁生物又是如何搭上了合成生物的顺风车?
据了解,合成生物学是一项基于工程化理念的跨学科领域,结合多学科知识,为改造和创造人造生命体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据川宁生物介绍,公司隶属于医药制造业,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发酵技术和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公司合成生物学项目占地591亩,分2期建设,预计总投资为10亿元,一期项目建设有化妆品原料、保健品原料柔性生产线2条,主要产品包括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依克多因、红景天苷、麦角硫因等,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了合成生物学从选品—研发—大生产。
“面子”有了,川宁生物的“里子”表现也不错。2022年12月公司上市后,“赚钱”能力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4月22日披露的年报显示,2023年川宁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48.23亿元,同比增长26.24%;归母净利润为9.41亿元,同比增长128.56%。
同一日披露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期内实现营收15.23亿元,同比增长19.96%;归母净利润为3.53亿元,同比增长100.98%。
值得一提的是,川宁生物是科伦药业的控股子公司,后者背靠“输液大王”刘革新。目前科伦药业持有公司15.70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0.63%,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刘革新持有公司19.27%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手握三家上市公司的刘革新
在大佬云集的医药圈,已经73岁的刘革新依然占据着一席之地。
随着2023年7月11日科伦药业的另一子公司科伦博泰正式登陆港交所,刘革新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三个IPO。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的科伦博泰还以12.59亿港元的募集资金总额创下了港股当年最大规模IPO纪录。
作为四川与刘永好相提并论的知名企业家,刘革新的创业故事也颇具传奇。
1975年,大学毕业的刘革新被分配到一家国营药厂工作,捧上了“铁饭碗”。随后在巴蜀地区掀起的改革之风推动下,刘革新辞去公职,加入了中美合资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
刘革新的创业之路始于1995年年底,彼时的他已经44岁,正值医药产业投资开始面向民间资本开放。很快,刘革新借来一百万元,与创业伙伴们来到成都,在对一家胶囊厂进行技术改造之后,创办了科伦药业的前身——四川科伦大药厂,将输液产品设为主营业务,并由刘革新担任公司董事长。
2003年,科伦大药厂整体变更设立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发展也逐渐步入正轨。2003年至2009年刘革新曾先后花费1.5亿元并购13家公司,旗下资产不断壮大。2010年,科伦药业终于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目前,刘革新的儿子刘思川子承父业,在科伦药业担任总经理,成了名副其实的“药二代”。
从当前科伦药业股东构成来看,刘革新直接持有科伦药业共计23.67%的股份。
但上市并非终点,刘革新很快就开启了科伦药业的转型之路。他选择了“三分天下”,先后设立川宁生物和科伦博泰。目前,科伦三大业务板块分工明确,母公司科伦药业负责大输液及仿制药,抗生素中间体及原料药业务分拆给川宁生物,科伦博泰则主攻创新药。
如今3家上市公司合计市值超千亿,2023年胡润百富榜上,刘革新以115亿元的财富榜上有名。
分拆子公司上市还债
光鲜背后,科伦药业也有过一段“负重前行”的日子。
科伦药业曾表示,分拆两个子公司上市除了在业务上细分整合外,通过发行可转债、川宁上市融资、博泰融资,可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等措施可降低负债,并争取未来两三年内将负债率降至40%以下。
而过去科伦药业也确实因为对两家子公司的出钱又出力而负债率高企。
2011年3月,刚上市不久的科伦药业就发布公告,拟建设“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生素中间体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9.92亿元,其中拟使用超募资金16.44亿元。科伦药业董秘在2020年年底透露,其融资40亿元至50亿元基本上都用于川宁生物。至今,科伦药业对川宁生物投入已近百亿。
除了提供资金外,科伦药业还常年为川宁生物提供担保,2019年至2021年科伦药业为川宁生物提供的担保金额分别为4亿元、33.9亿元和9.1亿元。2021年更是10次发布为川宁生物提供担保的公告。
对于科伦博泰科伦药业同样投入颇多,同时,公司还未实现盈利,2021-2023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8.23亿元、5.48亿元以及5.22亿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2022年底,科伦药业的负债总额达173.3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50.50%。
不过,随着两家子公司成功上市融资,科伦药业可以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川宁生物上市时就有4亿元被用来还债,截至2024年一季度,科伦药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降至31.33%。
同时,科伦药业的营收、净利润也重回双位数增长。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2.19亿元,同比增长10.32%;归母净利润为10.26亿元,同比增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