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药品思诺思因为娱乐圈的抱怨上了热搜。
图片来源:微博热搜截图
根据相关的说法,某艺人长期服用思诺思,且不经医生处方,让很多人见识到了安眠药的威力。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催眠药市场
就目前而言,民众对睡眠质量日益重视,社会重压之下,失眠症状频发,安眠药市场逐年上涨,事件中提及的思诺思仅仅是整个市场的冰山一角,而作为偶发性失眠为适应症的“酒石酸唑吡坦类”就无疑更是面临了就越来越大的需求性。
图片来源:中国银河证券
此外从镇静催眠药物在样本医院情况看,市场增速很高。毕竟这是精神类药物,销售渠道离不开医院。
就在前不久,俞敏洪甚至发声表示自己曾十年吃了3000片安眠药,不然睡不着。
针对各类型的失眠,药物又分为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物、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等。精神类药物成瘾性依赖和滥用,以及不法人员以此进行人身侵害,可能是此类药物的最大社会问题。其他的例如用药后残留,次日不清醒等反应,也会影响药物的应用场景。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当然科技的发展,也针对性的降低此类伤害风险,比如11月16日,先声药业就和Idorsia Ltd达成独家协议,用于一种促进睡眠药物在中国的商业化,该药物通过阻断促醒神经肽食欲素与受体结合,降低中枢觉醒,且次日没有宿醉残留效应。
良药与毒药的决定权,终在己手
思诺思是一款安眠药商品名,其通用名为“酒石酸唑吡坦片”。是赛诺菲的原研产品,在国内有多个药企生产此类药,江苏豪森药业的诺宾、湖南千金湘江药业的乐坦、鲁南贝特制药的君乐宁等等,都是其同类产品。而且也开发出来其他剂型,比如山东新时代的分散片、陕西量子高科的口腔崩解片等,总体而言都是为了加快药物作用速度。
作为安眠药,不同类型的药物对应不同的失眠,比如思诺思标注的是“偶发性失眠症和暂时性失眠症”。因为对应着神经系统,所以不良反应有比较充足的数据,常见的有幻觉、激动、梦魇、抑郁、兴奋、认知障碍、恶心、腹泻、疲劳、尿路感染等,比较罕见的有攻击性反应、性欲下降、阳痿、神经病、闪光幻觉等等。当然我们也解释一下发生频率,避免过多的担忧,罕见是指的发生率“0.01%-0.1%,含0.01%”。
而之所以思诺思能有机会出圈,主要源于其作为短效的镇静催眠药,思诺思能帮助患者快速入睡,并且没有明显的肌松作用,对于老年人而言不容易导致摔伤等意外发生。年轻人使用白天依然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不会昏昏欲睡。如果使用得当,是当今社会重压下失眠症状暴增情形的“良药”。
但同时,其典型特征是容易对于部分患者会产生睡眠时相的改变,容易出现幻觉,判断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障碍。
并且,随着依赖性的产生,患者使用剂量会逐渐增加,严重者每天使用剂量达到上百粒。使用者不断游走于各个医院处方思诺思(俗称doctor shopping),还有些可能会高价从黑市购买以满足其用药的欲望,所以非规范使用可能会成“毒药”。
和很多神经药物一样,酒石酸唑吡坦有滥用和身体/精神依赖风险。这可能也是微博爆料中,体现出的一个因素。当然药物被滥用,更多是个人原因主导,不能简单的把药企污名化。
安眠药失控的源头在哪?如何调控成关键
对于安眠药物的不良影响,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毕竟失眠对人体及社会影响性极大。要从渠道避免药物的滥用产生,实名制,溯源码等等,都是能锁定流出方向的方法。
毒副作用属于该类产品的固有痛点,也是滋生社会问题的源头,当我们锁定常规制剂的流通后,可能会把风险前移到原料药销售端。然后以各类添加剂的形式,进入保健品、食品等领域,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外泄。因为不属于医生开方流出,且包装无明显提示,这样的使用会有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源头、渠道的掌控监管,是一项关乎社会民生的因素。
也有一些患者,因为担心用药依赖,而排斥药物治疗,这是药企研发中的一个值得注意方向。也希望能有其他非药物替代方式或者更安全药物能被开发,减少药物的摄入,避免药物滥用,缓解失眠焦虑,这可能是多数失眠患者最为期待的。
对于思诺思等第二类精神药品,在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实名就医”制度,根据《关于加强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监管监测工作的实施方案》等要求,在门急诊药房发药窗口,统一安装部署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网络终端采集设备,运用人证核验技术,“实名领药”措施。所以不要随意请或帮别人代配精麻药品,以免踩到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