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老师:“我听过最可怕的故事,来自我爸妈”:恐吓式教育,正在吞噬孩子

内动力 2023-12-16 16:03:28

威吓教育是中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父母都采取这样一种快捷而又有效的方法来改正他们的错误。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却忽略了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可能产生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恫吓教学的方法及其危害性,并就如何改进恫吓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我们做父母的有义务给我们的子女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理解,支持的氛围,让他们变得自信,独立,积极地迎接各种挑战。

父母的恫吓方法

1.生理上的恐吓:父母为了矫正他们的错误,让他们产生对某些事物的害怕,例如:“你要是不早些休息,晚上就会有鬼魂来捉你。”

孩子具有很强的想像力,他们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既感到新奇又感到害怕。父母们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于是就编出鬼怪在捉小孩的可怕传说,迫使他们服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出现害怕光线不足、孤独感、失眠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对家长的过分依赖。

2.情绪操控:父母通过对子女丧失母爱的害怕,强迫他们做出一些改变,例如:“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

孩子需要来自家长的关爱,这样才能获得安全与信赖。而恫吓教育则是以丧失对子女的关爱为要挟,使其行为发生变化。但是,这样的威胁会对孩子的自尊、心理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引起孩子的忧虑和情感问题。

3.“实物恐吓”:父母以没收他们最喜欢的东西为要挟,例如:“再不乖,我就把你所有的玩具都扔了。”

孩子对他们喜爱的事物有很强的感情依赖性。胁迫型的教学方法是以取消他们喜欢的事物为要挟,强迫他们去做一些让他们觉得无奈和失望的事情。另外,过分依靠“物质”来进行“强制”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孩子产生“物欲膨胀”、“贪欲”等心态,从而忽略了其自身的道德价值观与内部动力的培育。

4.社会羞耻感:父母在公众面前以处罚相要挟,例如对他们说:“你要是在外边丢脸,等回到家里,我要好好教训你。”

孩子对于别人的评论和注意十分敏感,尤其是父母的评论。恫吓教学以在家中以处罚相要挟,以约束子女在公众面前的表现,使其产生社会紧张与羞愧情绪,进而影响其自信心及社会技巧的发展。

5. 恫吓未来:父母们通过创造一种对前途的不确定和失败的担心,例如,对他们说:“你要是再不努力,以后就是个失败者了。”

孩子对将来充满了忧虑和不安。胁迫型教育以对将来的不确定和对失败的担忧推孩子的行动,却忽略了孩子的利益与人格发展,导致他们过分注重学业成就与外部回报,而忽略了自身的动机与发展。

恫吓教育的伤害

1.缺乏安全感:威吓的教学会让孩子在长大后缺乏安全感与保护意识。尽管人们应该告诉他们一些行动的结果,但是过分的威胁会使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没有得到保护。

2. 威迫型教育使孩子以害怕为准则来评判是非,而非理智与伦理上的考量。这样的教养方法会使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没有正确的判断。

3.精神卫生问题:恫吓教学可能会对孩子的精神卫生产生消极的作用。过分的威胁会引起儿童的焦虑、抑郁、自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时还会对其成年后的精神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4. 亲子关系方面:恫吓教育会造成亲子间的矛盾与隔阂,减少家人间的交流与互信。

改进恫吓教育的应对措施

1. 发展良好的交流能力:父母要主动地与子女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与他们形成一种和谐的感情。与其用胁迫手段迫使其改变自己的言行,不如通过了解并尊重其情感来指导其认知与行动。

2.清楚地划定界线与规矩:给小孩设定清晰的界线,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可以被接纳的,什么是不能被接受的。要对你的子女说明你的所作所为所带来的影响,并且给你自己树立一个好的例子。

3.对正面的行动予以鼓励:父母要注重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多给他们正面的回馈与认可。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不要强迫他们做任何事,而是鼓励他们去发展自己的内心动力和自主权。

4.向专家求助:若因恫吓教学而出现精神问题,父母可向专家咨询及支援。职业顾问能协助孩子与父母发展更为良好的亲子关系。

说明:

恫吓是一种普遍存在且易于取得短期效应的教学手段,但从长远来看,其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消极作用。父母应认识到恫吓教育的危险性,要改进其教学方法,包括建立有效的交流技巧,明确界限,鼓励积极的行为,并向专家求助。我们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自信,独立,敢于直面困难,而非以恫吓手段来约束他们。

0 阅读:20

内动力

简介:孩子不上学,沉迷游戏,厌学叛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