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4首惊艳众人!黄侃诗词功力深厚,被誉为《小学》之集大成者

火云上有诗词 2024-09-05 22:57:05

黄侃(1886-1935) 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生于成都。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

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从刘师培学,尽通春秋左氏学家法。殁于南京,仅49岁。于经学、文学、哲学皆有深诣,尤以"小学"之音韵、文字、训诂最为卓越,人以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之集大成者"。

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文》、《广韵》两书为基础,强调从形、音、义三者关系中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有《量守居士诗集》、《量守居士词集》、《量守庐日记》、《黄侃论学杂著》、《文心雕龙札记》、《诗品注释》、《说文古韵》、《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日知录校记》等。

春尽日作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黄侃

朱明已至绿阴稠,始向郊坰补楔游。

喜见危红藏叶底,有花仍可说春留。

首句“朱明已至绿阴稠”:“朱明”通常指夏季,这里可能暗指时令已至初夏。“绿阴稠”描绘了树木枝叶茂盛,绿荫浓密的景象,说明此时已是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

次句“始向郊坰补楔游”:“郊坰”指郊外,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补楔游”中的“补楔”可能指修补或补充因春日未尽而错过的郊游,也可能是一种古代习俗的借用,表达的是诗人此时开始外出游玩的情境。

第三句“喜见危红藏叶底”:“危红”指的是即将凋谢但仍带有一丝红艳的花朵,形象生动。“藏叶底”说明这些花朵已经不再是春日里争奇斗艳的主角,而是隐于绿叶之中,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

末句“有花仍可说春留”:诗人通过“有花”这一细节,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仍可说春留”则是对前面景象的总结,说明即使初夏已至,但仍有花朵绽放,仿佛春天并未完全离去。

这首诗以初夏时节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厚情感。黄侃作为一位学者和诗人,其作品中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学术底蕴,也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春尽日作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黄侃

芍药荼蘼渐次稀,馀寒直欲伴春归。

漫嫌今岁佳游少,免为醇醪数典衣。

首句“芍药荼蘼渐次稀”: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芍药和荼蘼是春季的代表性花卉,但随着春天的逐渐逝去,它们也开始凋谢,变得稀疏起来。这一景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也暗含了时光流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次句“馀寒直欲伴春归”:“馀寒”指的是春季末尾还残留的寒意。这句诗表达了尽管春天即将结束,但余寒似乎还不愿离去,仿佛要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同消逝。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寓意着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留恋和不舍。

第三句“漫嫌今岁佳游少”:“漫嫌”是随意地感到不满或遗憾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今年春游次数较少的遗憾之情。然而,这种遗憾并非仅仅因为游玩次数的减少,更可能是因为春天即将结束,而诗人还未能充分享受春光的缘故。

末句“免为醇醪数典衣”:“醇醪”指的是美酒。“数典衣”则是指为了买酒而多次典当衣物。这句诗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他并不因为今年春游次数少而感到过分遗憾,因为在他看来,与其为了买酒而典当衣物(即为了短暂的欢乐而牺牲长远的利益),不如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享受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十馀日前土桥见海棠两株盛开重来零落已尽感赋 清末至民国 · 黄侃

好花须是偶然逢,艳绝人天夕照中。

今日珍珠河畔路,更无繁萼倚微风。

首句“好花须是偶然逢”:诗人以“好花”起兴,指出美好的事物往往不是刻意寻求就能得到的,而是需要一种偶然的机遇或缘分。这种观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生活美的独特感悟和珍惜之情。

次句“艳绝人天夕照中”:此句描绘了诗人之前所见到的海棠花在夕照中的绝美景象。海棠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艳丽动人,几乎要艳绝人间与天界。这种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海棠花的美丽和诗人对其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今日珍珠河畔路”:诗人转而写到今日的情景,他再次来到珍珠河畔的路上,却发现与上次所见大不相同。这里的“珍珠河畔”可能是诗人与海棠花相遇的地点,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末句“更无繁萼倚微风”:诗人遗憾地发现,如今的海棠树已经没有了上次所见的那般繁花似锦的景象,只有稀疏的几朵残花还在微风中摇曳。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棠花的盛衰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生活美的独特感悟和珍惜之情。黄侃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将这首诗写得既富有哲理又充满美感。

节侯 清末至民国 · 黄侃

江乡稻熟蟹扔肥,秋煖无烦咏授衣。

况有桃花映篱菊,不妨节候偶乖违。

首句“江乡稻熟蟹扔肥”:此句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季的丰收景象。稻谷成熟,金黄一片,螃蟹也到了肥美之时,被随意扔掷(这里的“扔”可能是形容螃蟹数量之多,捕捞后随意放置的场景),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富饶的物产。

次句“秋煖无烦咏授衣”:“秋煖”指的是秋季气候温暖,没有寒冷之感。在古代,人们常在秋季准备冬衣,即“授衣”之时。但此时天气尚暖,无需急于准备冬衣,因此诗人说“无烦咏授衣”,表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和对自然节候变化的从容态度。

第三句“况有桃花映篱菊”:这句诗中的“桃花”在秋季出现似乎有些不合时令,但在文学作品中,桃花常被用作美好事物的象征,这里可能是诗人的艺术夸张或是对某种美好景象的想象。桃花与篱笆旁的菊花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秋日画卷,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末句“不妨节候偶乖违”:诗人以豁达的心态面对自然界的节候变化,即使偶尔出现不符合常规的现象(如秋季的桃花),也无需过于在意。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宽容心态。



0 阅读:33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