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砖
编辑|青砖
镖局是专门保护行商以及富商大贾、达官贵人的财物和人身安全的一种民间机构。
那么,镖局这种特殊的行业究竟什么时候、由谁第一个先开始创办,或者开始从业的?
史料没有详细的记载,而且专家们也说法不一,但是,镖局在清朝兴盛是众人认可的。
武术是镖局得以实现功能的基本手段,镖局的产生依赖武术的发展。
那么,清代镖局对武术传播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而走镖镖师真的是个个武功高强吗?
一、镖局产生的条件清朝是中国武术最为繁荣,并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
中国武术发展至清朝时,开始空前发达,不仅涌现出了众多的武术流派,形成了不同的拳种和风格。
而且武术开始走出封闭的家族传播和乡间传播,借助各种各样的载体进入社会。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武术逐渐淡出军队,走向民间。
清入关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再加上清政府的日益腐败,越来越多的习武之人不再靠武举而走向仕途,而是在民间秘密结社习武。
这使武术有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体系更加完善,拳种更加丰富,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逐渐发展成集防身、健身、养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系统。
明朝时商品经济开始发展,到清朝时期商业资本活跃,商品流通范围逐渐扩大,商业的这种大发展导致流动比以前活跃,这需要更多的货物贩运和资金的流动。
另一方面,清王朝统治时期,各种民间的秘密结社、反清势力盛行,又加之清政府的日益腐败,民不聊生,流寇猖獗。
这增加了商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镖局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在城市开设镖局开设了武术传播的新形式我国民间武术是在封建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形态。
由于受封建小农经济的制约和武术门派封闭、保守势力的影响,武术拳种的传习大都以宗族传、世传、门派内传为主,或一个地区流传为主,分化较少。
清朝时期由于商业的发展,镖局行业的出现为习武者开辟了一条立世谋生之路,使得武士们得以直接服务社会、自力更生。
由于当时只有大城市商业比较繁荣,所以很多拳师纷纷涌向大城市以求靠自身的武艺开辟领地、自立谋生。
这同时也促进了武术拳种的传播和不同拳种之间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武术的发展。
在镖局的鼎盛时期,在全国各重要商埠所设立的大大小小的镖局不可胜数,其中较出名的就有30 多家,而最著名的、业务覆盖最广的,通行全国的有十大镖局。
他们的创始人都是各拳种里的名家大师,像北京会友镖局的三皇炮捶门宋迈伦;河南赊店广盛镖局的心意拳宗师戴二闾;
山西平遥同兴公镖局的神枪面王正清;河北张家口三合镖局的公议拳传人安晋元等。下面以三皇炮捶为例阐述镖局对武术传播的推动作用。
宋迈伦 9 岁开始学艺,练习弓、刀、石、马步、剑等技功,而后又多次拜师;
曾学过花拳、少林、大武功、潭腿、十三太保、砸砖开石、金钟罩、点穴、卸骨等十多门派的拳术功法,大多数武艺能练到炉火纯青,登堂入室之境。
但他仍不满足自己所学,30 岁时出游各地,到处拜师访友,切磋武艺。在游历峨眉山时巧遇“峨眉真人乔鹤龄”。
宋迈伦拜乔公为师学习三皇炮捶,乔公去世后,他闭门三年在家研修平生所学,去粗取精,创编、整理了宋式三皇炮捶,独创了宋式三皇炮捶的技击绝技“夫子三拱手”;
同时创编了以“劈、砸、滚、翻”四大合力为一体的“子路大枪”。
宋迈伦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 年)进京投清“神机营”报效国家,后因清朝廷腐败等原因,他弃官不做,在前门外粮食店开设了“京都会友镖局”。
宋迈伦把宋式三皇炮捶带到京城,并规定为镖局内必需的武功,凡有进“京都会友镖局”者,不管其以前练过什么武艺,都得与坐柜的镖师试手,重拜师,再度学艺。
自从三皇炮捶第四代传人宋迈伦开设“京都会友镖局”后,以会友镖局为中心,三皇炮捶先后传承了第五代、第六代弟子,这让宋式三皇炮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弘扬。
三、镖局开业时的“亮镖”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手段做镖局生意要有三硬:一是在官府要有硬靠山;二是在绿林有硬关系;三是在自身有硬功夫,三者缺一不可。
开设镖局并要站住脚,首先要亮镖。事先邀请地方权势、名商富绅以及各地同行,武术界高手,甚至各地的绿林豪强代表,光临聚会,设宴招待;
并宣布镖局组织和执事名单,以资联络友谊。届时还组织武术表演,摆设擂台,镖头、镖师上台显露身手以渲染声势,招揽生意。
亮镖实质是江湖社会对该镖局镖师武术实力的一次考察。
若是关系不够,亮不了镖,往后生意就很难做;若是人缘不好,亮镖时有人踢场,手底下没有两下子就干脆关门算了。
亮镖没出事,镖局才算立住了脚。
总镖头对自己身上练就的功夫的一次展示,这也意味着从此以后,他就靠这身本事完成走镖的重任。
这本身就是对此门派武艺的一个宣传,相当于大众传播中的广告传播,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个拳种。
在亮镖时如果有人踢场或挑战,镖头靠自己的武艺战胜了对手,会造成更大的舆论效应,很多武术爱好者会慕名而来拜师学习或切磋,这可以很好地促进了武术的传播。
四、镖局内镖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融合镖师是靠武功作为资本来换取报酬谋求生计的,全凭一身功夫吃饭,这是一项很危险的行业,随时可能为护镖而丢掉性命。
所以武术技能是镖师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为了更好地完成护镖的任务,镖师都会拜师学艺、刻苦练功,掌握一身过硬的功夫。
每个镖局都有练功的院子,供镖师练武之用。
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只要没有护镖任务,镖师和弟子们都会在这里苦练功夫,同时这也是镖师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学习的地方。
镖局的镖师之间彼此大多是师徒、师兄弟或是师叔、师伯的关系。
这种类似家庭式的、传统的传播方式通过口传身授、耳提面命式的方法对武术进行了传承。
这扩大了武术的传播对象,促进了武术各拳种之间的相互借鉴,使武术各拳种的理论、技术更加完善。
如河北冀州梅花拳名师曹振谱是冀州城南大罗村人,跟大孔村孔继祥学武术。
清朝末年,孔继祥到北京开万顺镖局,曹振谱又跟班学艺,勤学苦练,枪、刀、拳、棍无一不精。
后来孔继祥病故,曹振谱继承师业,为镖局镖头很好地继承并传播了梅花拳。河北万通镖局的创始人“单刀李李存义”。
少时家贫失学,以帮人赶车为生,闲暇习长、短拳技,遍游山东、河北、山西各地,拜访名师,中年遇形意拳名家刘奇兰,遂师事之。
后到北京与程延华等八卦掌名手为友,又兼习八卦掌,因淡于仕而辞职在保定开设万顺镖局,保护商贾,兼授徒众。
1894 年,他与程延华、刘德宽等结盟,倡议八卦、形意、太极为友门,摒弃门户陋规,交流拳技,互授弟子。
还有擅长翻子拳、戳脚的王枝国曾创立永顺镖局于河北蠡县,行镖于南北二京之间。
他功力深、武德高,远近仰慕,纷纷来拜师学艺,他的传人很多,对翻子拳、戳脚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五、走镖过程中打出的“名号”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千里走镖,镖师每到一处都要拜友投师、以武会友、切磋技艺、博采众长、不耻下问,改变了传统武术传播的缺点,避免了传统武术传播中的文化排他性,扩大了传播对象。
在走镖的过程中,靠武艺排除路上遇到的各种危险,会让镖局及镖师的“名号”异常响亮,这无形中促进了武术的传播。
广盛镖局是最著名的、业务覆盖最广的、通行全国的十大镖局之一,是山西形意拳大师戴文雄与长子文良、次子文雄等人创办的。
总号设在河南赊店(今社旗县),分号设在祁县及内蒙。戴二闾(文雄)就是在走镖时靠自己的武艺让广盛镖局名声大振,也让形意拳威名远扬。
沧州自清代以来,武术名师辈出,人称卧虎藏龙之地,有“镖不喊沧州”的旧例。任何武林强手保镖到了沧州都掩旗不喊,登门拜访名师。
但戴二闾护银过沧州时,因随从不明当地旧例喊镖而引出沧州许多拳师,他们提出比试武艺,戴二闾让过三招后,以心意特技使沧州众拳师连连败北。
这让广盛镖局和形意拳的“名号”都打出去了,后来就有了李飞羽的拜师学艺。
还有一个例子,清末,天津“兴顺镖局”镖师张午亭护送戚年到四川顺庆任知府,四川人陈震跟张午亭比试武艺,被张打败,便拜张为师学习鹞子拳等。
镖师在走镖中的这种和武林人士的互相切磋、学习,对武术的传播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六、结语镖局是以武术为基本手段进行商业经营的,实际上是将武术作为商品,用武术来实现盈利的,镖局是清代武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武术被镖局赋予了商业职能,客观上拓宽了武术的功能,促进了武术的传播。
利用镖局传播武术使武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师徒传承为主的内向、秘密、直线、封闭的传播形式变为开放、外向、分散的传播方式,促进了武术的传承和融合。
这就是传统武术没落的原因,本来就是以杀人,伤人为目的的功夫是无法适应现在社会的。没有了应用环境就没有了发展空间,和以规则为基础,以竞技和表演为目的的现代体育本来就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