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泽生入朝抗美立下大功,请求加入我党,毛主席却不同意,为何?

观今品古 2024-06-26 18:08:46

前言

曾泽生原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在看清了蒋介石卖国独裁与大肆屠杀无辜人士的黑暗本质后,他毅然率部起义,投身到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他主动入朝作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屡立奇功,就连毛主席在接见曾泽生时都夸赞道:“你们在朝鲜战场打得还是蛮漂亮嘛!”

曾泽生本就是起义部队出身,他对于自己的身份一直耿耿于怀。而这次的入朝作战,在曾泽生心中,也算是证明了自己,自己也可以在兄弟部队“抬头”了。

一天,曾泽生犹豫再三,终于鼓足勇气,对提出了那个深埋在自己心底已久的愿望:“主席,希望您能批准让我加入共产党!”

主席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温和而宽慰的笑容,肯定了曾泽生在战场上的表现,随后稍作停顿,缓缓开口:“你还是不加入共产党好。”

曾泽生的功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么主席为何不让他入党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二度从军,戎马生涯

曾泽生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地主大家庭,家中良田百亩,人口众多,不过这样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

曾父不幸去世后,家族开始把控着家产,在曾泽生在外求学期间,甚至断了他的读书费用,他为此进行过抗争,但都无济于事。

他只好弃学从军,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转入了黄埔军校学习,曾泽生深受革命思想的启发,坚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

他在1925年担任教导师第二团连长时,对国民党军队的腐败现象深感失望。这群军人只知道吃喝嫖赌,与曾泽生的理想相去甚远。

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毅然辞去了连长一职。毕业后来到了国民党军队任职,他的生活作风很是简朴。

一被一褥、一个旧皮箱、一个小药箱和一个装书的箱子便是他的一切了。来到部队后曾泽生本发现,这里仍旧是以利益为先,军官腐败。

而这时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革命人士,这种残忍的暴行和军队里的贪污腐败,让曾泽生倍感失望。

他在这里看不到他的前途未来,于是便离开了国民党军队。恰逢此时龙云为扩张自己的势力,正在云南招兵买马,曾泽生也就来到了滇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滇军积极响应号召,组建了国民党第六十军,奔赴前线抗日。

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等重要战役,拼死抵抗日军的攻势。

1940年,日军企图从越南借道,向云南发起进攻。龙云赶忙调集军团奔赴中越边境作战。

曾泽生升任为第182师师长,指挥部队与日军激战,将日军赶出了越南据点,在日本投降后,曾泽生还主持了授降仪式。

此时,蒋介石发动兵变,将龙云一切职务都免了去。曾泽生的能力蒋介石也都看在眼里,想要将他拉拢过来,去往东北打内战。

明明战争对于百姓造成的伤害就已经够大了,结果日本投降后,战斗还没有结束,还要打内战。

曾泽生暗暗痛心,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在国民党这堆烂摊子里越陷越深。

起义?维持现状?

在曾泽生的内心,对于蒋介石是有着盲从思想的,在他看来,蒋介石是孙中山的接班人,手里的军队和部下都是精锐之师,因此,在他眼中,蒋介石就是“正统”的代表。

1946年,曾泽生率六十军奔赴东北参战,对于蒋介石而言,滇军作战勇猛,但并非自己的嫡系部队,因此,在战场上自然不会被委以重任。

当曾泽明率部抵达东北时,他的部队被分散到各个军团中,此时的曾泽明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光杆司令”。

他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六十军在战场上频频受到排挤,不仅上级受压,下级也士气低落。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六十军在战场上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1947年的一天,滇军的元老潘朔端写给曾泽生一封长信。信中不仅对当前的战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还对他的未来道路提出了忠告。

潘朔端

他质问曾泽生,追随蒋介石是否真的正确?是否应该考虑另择他路,反蒋起义?

这让本身对蒋介石盲从的曾泽生产生了动摇,他是个藏不住事的人,这种内心的波动表现在了脸上。

蒋介石也察觉到了他的异样,立刻派儿子蒋经国去“慰问”他,试图稳定他的情绪。

经过这一番“慰问”,曾泽生的情绪得到了安抚,但他的内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势下,他不得不带领部队撤出吉林,退守长春。而正是在这里,他才真正下定了起义的决心。

长春城内,蒋介石的一支嫡系部队驻守,他们在武器装备和日常生活物资上都享有充足的供应。

曾泽生的六十军却像是被遗忘在了角落。最初,两军还能在给养上保持平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六十军得到的待遇日渐菲薄,甚至只能依靠黄豆维持生计。

这种明目张胆的歧视和排挤让六十军的战士们深感愤怒和屈辱。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英勇善战的好男儿,但长期以来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公平对待,一直在受窝囊气。

曾泽生也深切体会到了这种苦涩。他从这一刻开始,彻底放弃了对于国民党军队的最后一丝幻想,坚定了走上反蒋起义的道路。

1948年10月16日,在所有的起义部署和准备工作都就绪之后,曾泽生向同在长春驻守的郑洞国和李鸿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坦诚告知自己决心起义的决定,并劝说他们也考虑起义,同时看清当前的形势,慎重做出自己的选择。

三天后,六十军将长春这座城市的控制权交给了解放军。而郑洞国和李鸿见状,也不得不放下武器,选择投诚。至此,长春实现了和平解放。

“你还是不加入共产党好”

成功起义后,曾泽生所率领的六十军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曾泽生被任命为军长。

随后率领第五十军一举攻进恩施县城,解放了恩施。黄涛当时是国民党湖北省政府秘书,他对第五十军的印象很深。

他回忆说,最初几天,由于大家都穿着同样的衣服,没有阶级差异之分,他甚至一度分不清谁是班长谁是连长。

有一天,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晒衣服时不慎将绳子另一头的花盆掀翻在地。这位战士并没有逃避责任,反而主动找到了黄涛,要求赔偿。

但黄涛觉得这只是个小意外,不必过于计较。然而,过了几天,几位解放军战士硬是赔了一个新花盆给黄涛,并坚持重新栽上打碎的花。

这种对责任的坚守和真诚的种种行为,让黄涛怎么也不会想到,它的前身竟然是国民党的军队改编来的。

当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公然越过三八线,严重威胁我国领土安全时,党中央果断决定派兵入朝参战。

曾泽生将军怀着满腔热血,主动请缨,希望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1950年10月25日,第五十军踏入朝鲜战场,投身战斗。

面对麦克阿瑟的狂妄叫嚣和美军的精良装备,战士们毫不畏惧,拼死抵抗。他们冒着风雪、顶着严寒,昼夜不停地战斗,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胜利。

在第四次战役中,曾泽生坚决执行彭德怀的“西顶东放”方针,历经五十个昼夜的严峻考验,他既谨慎又果断,亲临阵地指挥战斗。

最终,第四次战役圆满胜利结束,成功地粉碎了美军的围歼计划。彭德怀对第五十军的英勇表现赞赏有加,连连感叹曾泽生的军事指挥能力。

而曾泽生本是起义部队出身,一直对自己的身份有所顾虑。但在朝鲜战场上,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激动地对彭德怀表示:

“我们尽力了,可以在兄弟部队‘抬头’了。”

彭德怀紧紧握着他的手说道:“这是哪里话,我彭德怀一样是旧军队出身,从没将你们特殊看待,50军不也有很多共产党员嘛。”

1951年4月,曾泽生在回国休整期间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这次会面让他分外激动,他向主席如实汇报了在朝鲜战场上的所见所闻。

虽然事后他觉得自己在主席面前表现得不够完美,回答细节不详细,但他依然深感荣幸能与领袖有如此近距离的交流。

休整一段时间后,曾泽生再次带领部队投身到朝鲜战场,直至抗美援朝胜利。1955年,当他率部回国驻扎丹东时,同年5月再次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一见面主席就大步上前紧紧握住曾泽生的手说道:“你们在朝鲜战场打得不错嘛!”

曾泽生对主席的一番夸赞很是激动,但他还是谦逊地表示:“比起兄弟部队,我们还差的远呢。”

这次的谈话,曾泽生还专门带了一个小笔记本,来记录此次谈话的内容。在曾泽生内心一直有一个愿望没有说出来,他犹豫再三,终于鼓足勇气。

对着主席诚恳地说道:“主席,希望您能批准让我加入共产党!”

主席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温和而宽慰的笑容,主席也知道曾泽生这两年的进步很大,政治觉悟还是很高的,也肯定了他在战场上的战绩。

随后稍作停顿,缓缓开口:“你还是不加入共产党好。”曾泽生有些不理解主席的意思。于是又再次追问主席原因,主席说道:

“现如今,国共内战,而外部的一些国家也对我们产生了敌视和误解。这时候,如果你利用你党外人士的身份,向世界来宣传我们新中国的面貌,那么就可以使得别人更加了解我们,所以你暂时不入党的作用更大,入党的事情,再等一段时间怎么样?”

毛主席的这番话也让曾泽生终于明白了主席的良苦用心,他欣然接受了主席的建议。1955年授衔仪式上,曾泽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结语

从曾泽生的一生可以看出,他虽然曾追随蒋介石并参与内战,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

他的和平起义、积极参战的决心以及在战场的卓越表现都充分展现了他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将领。

参考资料

受到毛泽东两次接见的曾泽生将军.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曾泽生:从民国中将到共和国第五十军军长.党史纵览

“五大起义”四次发生在辽宁. 辽宁日报

1 阅读:62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