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梁孝王,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与他有亲戚关系的人,大家就都很熟悉了,谁呢?汉武帝。梁孝王是汉武帝的叔叔,汉景帝的弟弟。
大家可能觉得他的来头不小,确实是。历史上,他曾经想夺汉景帝的帝位,却没有成功。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这和三个人有关。
1、汉景帝
可能大家觉得很奇怪,是梁孝王想夺汉景帝的帝位,汉景帝怎么有错呢?当然有。这事就是汉景帝挑起来的。
汉景帝即位三年后,都没有立太子。有一次汉景帝与梁孝王闲谈时,说他百年后,要传位梁孝王。梁孝王觉得这是一个玩笑,但是这点燃了梁孝王夺位的想法。
皇帝是金口玉言,不能随便说话的。而且这种传位的事,要非常慎重,更不能把这种事拿来开玩笑,在这一点上,汉景帝太随便了。
结果过了一年后,汉景帝就立刘荣为太子,这就失信于梁孝王。所以汉景帝为帝不尊,随便开玩笑,而后又失言,破坏了兄弟之间的感情。这为梁孝王后来夺帝位,埋下种子。
2、梁孝王
梁孝王是夺帝位的始作俑者,当然是头号“主犯”。梁孝王在七国之乱中立了大功,因此汉景帝把最肥沃的土地封给了他。梁孝王便因此居功,而后他的势力和实力也越来越大。
于是他觉得他可以与汉景帝分庭抗礼了。汉景帝在废了刘荣立刘彻为太子后,梁孝王对袁盎等人就非常怨恨。
因为汉景帝想兑现当初的诺言,立梁孝王为储君,袁盎等人反对,于是梁孝王派人刺杀了袁盎等人。
这使得汉景帝怀疑梁孝王,于是派人查,果然主使是梁孝王。梁孝王错在不安分,汉景帝对他非常好,但是他不满足,他要做皇帝,于是他杀了反对传位与他的大臣。
大臣的生死,只有皇帝才能决定,然而梁孝王恣意妄为,乱杀大臣,且还想夺位,这是死罪。可是汉景帝并没有加罪与他,也是念及兄弟之情。
人心不足蛇吞象。梁孝王的贪念,破坏了朝廷制度和兄弟感情,可谓是大错特错。
3、窦太后
汉景帝失言,梁孝王就一定要去夺位吗?大家肯定觉得也不一定,但是梁孝王却这么做了。那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胆子呢?这就是窦太后的问题了。
汉景帝和梁孝王的母亲是窦太后。我们知道,有些父母更喜爱幼子,窦太后就是典型这样的母亲。她非常喜爱梁孝王,当汉景帝开玩笑说要传位给梁孝王时,她也很高兴。
而且汉景帝废太子刘荣后,窦太后还建议汉景帝立梁孝王为储君,只是被袁盎等人劝阻了。
由于窦太后的疼爱,汉景帝对梁孝王也是非常宽容。例如,梁孝王朝见汉景帝时,上奏请求留在京师,汉景帝也同意了,目的就是为了孝敬窦太后。
汉景帝多次为梁孝王破例,都是因为窦太后喜欢梁孝王的缘故。而窦太后并没有因为汉景帝为梁孝王开绿灯,而感谢汉景帝,更没有阻止汉景帝给梁孝王特权。
这就给梁孝王一个错觉:无论他做什么事,汉景帝都会原谅他,同时也有窦太后为他撑腰。这样一来,梁孝王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了,进而发展到了要夺帝位。所以在这件事情上,窦太后也是有责任的。
从梁孝王夺帝位这件事来看,以上三人都有责任,只要这三个人中有一个人不犯错,夺帝位的事,就很可能不会发生,但是事实不是这样。
三个人中错误最大的是窦太后。他对梁孝王很疼爱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因为疼爱他,就放纵他,那就成了溺爱。最后导致梁孝王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
结果被汉景帝发现了,但由于梁孝王是他的弟弟,又有窦太后的庇护,因此汉景帝并没有治他得罪,但是与他逐渐疏远了。
所以从梁孝王夺帝位这件事,我们可以总结一个道理:为人父母对孩子不能溺爱,要教孩子明事理,懂分寸。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让孩子明确地知道。而且孩子出现错误时,要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不能让他为所欲为,否则就是在害他。
当然教育的前提是,首先父母要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所以,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进步。只有自己先学会做人,才能教育好后代子孙。
像窦太后这样的做法,既害了梁孝王,也害了她自己,实不可取!
参考文献:
《史记·孝景本纪》
《汉书·文三王传》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