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邓小平结婚后,带卓琳去见彭德怀,彭德怀:你可真会找老婆

演说会长 2023-06-24 21:45:58

前言

1939年8月的一天,邓小平和卓琳在延安的一间窑洞中举行了婚礼。

说起他们相识相爱的经过,实在是有些曲折。

图丨邓小平和卓琳

卓琳奔赴延安

卓琳原名浦琼英,他父亲是云南赫赫有名的“火腿大王”——浦在廷。

浦在廷一直很支持革命,还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过北伐战争。可能正是浦在廷的言传身教,浦家几个孩子都成为坚定的革命者。

卓琳是浦家最小的孩子,除了受到很多宠爱之外,也接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很小的时候,便有私塾先生在家授课,长大后又去了昆明女子中学读书。

当时,昆明女子中学有一名音乐教师,她是中共地下党,经常向孩子们宣传革命道理与共产主义思想。

在卓琳的回忆中,这位教师是她革命路上的启蒙者。后来,这位教师被反动派押赴刑场,途中,她高呼共产主义口号,坦然勇敢地面对了即将到来的死亡。

自此,卓琳心中的革命种子开始破土而出。

图丨浦在延

1931年,被选为云南省体育代表团少年选手的卓琳,准备去北平参加全国运动会。

转道香港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运动会办不成了,云南省体育代表团打算原路返回,可卓琳不愿无视日本侵略,麻木离开,于是,她给家里写了信,表示要去北平读书。

父亲对卓琳的打算表示同意,之后,卓琳考上了北平女子一中,并积极参与到“抗日”的爱国活动中。

1935年12月9日,卓琳跟随几千名北平学子,走上街头,高喊“不做亡国奴”的口号,大家试图用这样的方式,讨伐南京国民政府的卖国行径。

一年后,卓琳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她渴望用科学改变当时中国落后的局面。

图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与此同时,她的两个姐姐也来到北平求学,姐妹三人欢聚一堂。只不过,幸福简单的日子没过多久,“七七事变”爆发了。

日军占领了北平,中国老百姓在日军的刺刀下,不得已背井离乡。当时,卓琳问二姐浦石英,“现在我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去延安,一条是回家。”

浦石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延安。可卓琳很担心,浦石英身体不好,她担心二姐身体撑不住。

可浦石英非常坚决,“我就算死,也要死在延安。”

卓琳点点头,“好,你既然有这样的决心,那我们就去延安吧。”

就这样,她们二人同三十多名学生一起步行去了延安。之后,卓琳考入陕北公学,并于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时候的卓琳,年轻漂亮,活泼开朗,还聪明能干,领导考虑后,认为她很有敌后秘密工作的潜力,便把她调到了陕甘宁特区政府保安处特别训练班学习。

因为工作需要,她正式改名为“卓琳”,并遇到了她执手一生的爱人——邓小平。

图 | 邓发

波折的爱情之路

当时的邓小平是八路军129师政委,在太行山工作。1939年秋季的某天,邓小平来延安开会。

这时候的他已经35岁了,因为操心战事还没有成家。同住一间窑洞的邓发简直比邓小平本人还要着急,忙活着要帮邓小平介绍个对象。

所以,他经常带着邓小平去保卫处走动,因为那里的年轻姑娘最多。

去的次数多了,邓小平注意到了卓琳。都不用邓小平说什么,已经察觉到这份心思的曾希圣便找到卓琳,跟她说了邓小平对她有意的事情。

卓琳虽然听说过邓小平的名字,也听过他的演讲,但当时的她还年轻,不打算考虑结婚的事情,因此曾希圣找了她两次,都被卓琳婉言拒绝。

除此之外,卓琳不接受邓小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工农干部,不少都没什么文化,可卓琳自己是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人,担心和对方没什么共同语言。

图 | 曾希圣

知道这个原因后,邓小平决定主动出击,他亲自找到卓琳,讲述了自己先在法国、苏联留学,后回到国内参加革命斗争的经历。

经过一番了解后,卓琳才知道自己是彻彻底底误会了邓小平。他不仅不是自己预想的“大老粗”,反倒很有学识,很有抱负。

同时,他也很诚恳,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邓小平便直言不讳地说,

“卓琳同志,我想要与你结婚,曾希圣和你谈过两次,你不同意。我这个人不是很会说话,希望你能好好考虑一下。我年纪比你大几岁这是我的缺点,不过希望能在其他方面弥补你。”

图丨邓小平在法国

面对邓小平直白的求爱,卓琳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回到宿舍后,有女同志问她如何,卓琳说邓小平什么都好,就是个子不高有些遗憾。

听了这话,大家都笑了,“城里马路边的电线杆子高,可抬回家也没啥用。”

卓琳想了一下,觉得大家说得不无道理。更何况,自己对邓小平已经挺有好感了,既然早晚要结婚,跟邓小平结婚,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于是,卓琳同意了邓小平的求爱。1939年8月的一天,邓小平和卓琳在毛泽东的窑洞前举行了婚礼。

除了邓小平和卓琳夫妇,一起举行婚礼的还有孔原和许明夫妇。

当时,毛泽东夫妇、刘少奇夫妇、张闻天夫妇……几乎延安所有的高级干部都来了,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周恩来去了苏联治病,未能出席。

图 | 从右到左:邓小平、卓琳和孔原、许明

婚宴上,大家的目标直接对准两位新郎,一杯接着一杯的劝酒。几番下来,孔原醉的站也站不住,可邓小平还是眼神清明。

在场的人都夸邓小平酒量好,殊不知,是李富春和邓发一人拿着真酒,一人拿着白开水,帮邓小平“混”过了这关。

婚后,邓小平带着卓琳回到了太行山,还去见了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彭德怀一看到卓琳便说,“小平同志啊,你可真会找老婆,两个人看着跟兄妹一样。”

邓小平和卓琳对视一眼。两个人的脸型都是有点圆的,五官还有些莫名的相似之处,虽然彭德怀开玩笑说是“兄妹相”,其实两个人是“夫妻相”。

图 | 彭德怀

相濡以沫58年

之后,邓小平回到了129师,卓琳则留在了八路军总部。当时,八路军总部有个妇女部,卓琳便在那里工作,只有邓小平从前线到总部开会,两个人才能匆忙地见上一面。

时间长了,卓琳觉得这样也不是个事,于是,她向邓小平提出,让他给自己写信。

邓小平问他写什么,卓琳想了想,“那你就把每天干了什么写一写吧。”

结果,邓小平说,“那好,我让秘书给我打个底稿,印十几份,每个月给你寄一份。”

卓琳大概是了解了邓小平有些过分“直”的性格,她没计较,只是放弃了这一计划,并告诉邓小平,“写信你不写,我们还是在一块共同生活,共同理解吧。”

图 | 邓小平和卓琳

卓琳向组织申请了去129师工作。组织考虑到前线危险重重,一直没有同意。一年后,卓琳才终于如愿以偿,去到129师与邓小平团聚。

生活到一起后,卓琳渐渐发现,邓小平的性格果然如他自己所说“不太会说话”。卓琳比较爱说话,也很喜欢说笑,因此,她对邓小平说,

“我知道你不太喜欢说话,可我这个人很喜欢说话,但我又不能跟别人说,万一说错了,对你影响不好,所以,我只能对你说。我说出我的想法,你听,若是说得不对,你就指出来,我改。”

邓小平则回复她,“我的性格就是这样,不太爱说,你要是愿意说,那你就随便说,我都会听的,有意见我会说,没有就算了。”

图丨邓小平全家福

1941年,卓琳在河北涉县赤岸村生下大女儿邓琳。因为当时局势紧张,需要经常转移,卓琳便将孩子寄养在了当地百姓家里。

一年半后,卓琳回到赤岸村。当她看到女儿瘦瘦小小,穿着脏破的衣服时,卓琳抱着孩子心痛到大哭。

后来,她将孩子送回了延安,托延安保育院的阿姨照顾了好几年。

1944年和1945年,卓琳分别生下长子邓朴方和次子邓楠。因为常年奔波,卓琳的身体很差,甚至连一点奶水也没有,迫不得已,她只能再次把两个孩子托付给老乡。

直到1945年10月,邓小平在武安县安顿下来,卓琳才将她分散在各处的孩子接了回来。

图丨邓小平全家福

这样东奔西走的日子过了几年,1949年重庆解放后,城市成立了人民小学,卓琳留在重庆担任了校长。

当时,有几个孩子非常调皮,为了管好这些孩子,卓琳决定先拿自己的孩子“开刀”。

有一次,邓朴方在午睡时,一看到卓琳就假装睡觉,卓琳一走便“张牙舞爪”。

为了治他,卓琳把他按在床上,捂住他的嘴巴,故作“凶狠”地说,“你要是不好好睡觉我就不走!”

邓朴方被吓得不轻,赶紧停止挣扎,闭上眼睛睡觉。其他孩子见卓琳对自家孩子都这么“狠”,也不敢轻易闹事了,都听话了不少。

图丨邓小平和卓琳

1952年邓小平被调到中央工作,卓琳也带着孩子一起去了北京。这时,邓小平向她提出几点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要谨言慎行。”

卓琳思考后,决定全心全意支持邓小平工作,于是,她成了邓小平的秘书。

当时的中央领导中,数邓小平的文件最多,所以,他的文件存档需要有专人负责。卓琳就是负责这项工作。

每次,邓小平看完文件,卓琳便会把这些文件登记。登记完后,她会骑自行车把文件送到中央办公厅存档。

她从来都是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点不给邓小平添乱。

图 | 邓小平和卓琳

在家里,卓琳是真正的顶梁柱,她得把孩子们教育好,也得把邓小平照顾好。邓小平爱喝龙井,一向精打细算的卓琳会很大方地给邓小平泡杯浓茶,等邓小平喝完后,自己再把剩下的茶根喝掉。

20世纪60年代,条件比较困难的时候,供应的油和肉都很少。那时候,邓家还有不少亲戚在家里吃饭,那点油和肉根本不够十几张嘴分。

为了让邓小平吃好,卓琳决定让他单独吃饭。邓小平不干,卓琳便派出儿子邓楠陪他吃饭。

可没过多长时间,邓小平又不愿意了,他坚持要与大家一起吃。

卓琳担心邓小平的身体,可又拗不过他,所以,她单独为邓小平准备了一盘菜。可就这一盘菜,邓小平还会到处分,分到最后,所有人都吃上了,唯独邓小平没吃上。

卓琳无可奈何,只能给大家都吃一样的。

图 | 邓小平和卓琳

1966年,邓小平去到江西工作,卓琳毫不犹豫地陪着他一起去到江西。当时,两个人的生活费很少,邓小平迫不得已戒掉了烟酒。

为了能让邓小平解解馋,卓琳专门找人学了酿酒的手艺,并托人买来了酒药和糯米。一段时间后,邓小平便喝上了卓琳亲手酿制的米酒。

那段时间,两个人还种了不少菜。虽然邓小平比卓琳大不少,可他一直很体谅卓琳的身体,浇水之类的体力活从不让卓琳去做。

就这样,两个人携手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图丨退休后的邓小平

1973年,邓小平回到北京后,身体一直很好,他在自己热爱的革命事业中忙碌了很多年后,于1989年11月退休。

慢慢的,他退出了大众视野,开始在一个安静的小院子里,与卓琳安度晚年。

他每天很早起床,吃完早饭后,便会在办公室看看报纸和资料。有时候,他会和家人朋友打打桥牌、踢踢足球,不过最常做的运动还是散步。

直到1996年12月的一个早晨,邓小平醒来后发觉自己呼吸不畅,他无法完成吞咽,更不能做到平日里完成的活动。

身边的医生无法应付这个局面,马上将他送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这一走,邓小平再也没能回到家。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享年93岁。

卓琳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转告了邓小平的遗嘱:

“不设灵堂;不搞遗体告别仪式;解剖遗体,留下眼角膜;把骨灰撒入大海。”

她还告诉前来悼唁的晚辈,

“我不求你们能当多大官,只求你们能像小平同志一样,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老老实实为人民做事,这便是你们对小平同志最好的怀念。”

0 阅读:55

演说会长

简介:诉说不为人知的汽车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