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2月,近代史上的悲壮一幕,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北洋水师,在刘公岛基地全军覆没,残存舰船除了康济号练习舰之外,悉数被日军掳走。为何康济号被放过?本文就来讲讲这艘舰的历程。
康济号
1878年7月12日,福州船政开工建造第22艘舰船,该舰是威远级无防护巡洋舰的3号舰,也采用相同的铁胁木壳结构,保留风帆为辅助动力,取名为康济号。该舰由船政学生吴德章等人设计并监督制造,于1879年7月20日下水,次年1月9日竣工,与威远级前两艘不同,康济号是兵商两用船,没有作战任务和训练时,还要揽客载货赚取经费以补贴船政。因此,康济号建造时增加了舱室,动力系统采用了一台立式蒸汽机,这样所占面积小,可以节省空间装载货物。
康济号排水量1310吨,全长72.37米,宽11.17米,型深5.93米,舰艏吃水5.13米,舰艉吃水5.30米,主匡面积34.55平方米,风帆面积933.24平方米;动力为康邦省煤2汽缸蒸汽机,4座圆形锅炉,最大功率750马力,航速12节;武器配置为11门各型火炮,1具鱼雷发射管,人员编制124人,造价21.1万两白银。康济号炮舰服役后归福建水师节制,一直在东南沿海各地运输货物,因此躲过了1884年8月的马江之战。
1888年,康济号调配给了北洋水师,成为一艘练习舰,管带为从三品游击萨镇冰,教习有德国人丕三德、鱼雷教习是英国人辛格立,外国教习到1889年回国。1894年7月爆发的甲午战争,康济号因为是辅助舰,所以没有参战,但是,随着战事对清军越来越不利,北洋水师所有舰船都难逃厄运。1895年1月底,日军出动陆军2.5万人,海军25艘军舰,15艘鱼雷艇,从水陆两面夹击被动守卫在刘公岛基地的北洋水师。
日军攻占了陆上清军炮台,开炮轰击被围困的北洋水师舰艇,海上日本联合舰队也不断地发动袭击。康济号和水师其他舰艇与日军经过十几天的恶战,寡不敌众而损失惨重。2月12日,水师提督丁汝昌毅然回绝日军劝降,当晚服毒自杀。威海卫水陆营务处二品提调牛昶昞盗用水师提督名义起草投降书,将水师残余的11艘舰艇和所有物资无条件交给日军。
自此,大清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片甲不存。康济号本来也在被俘的舰艇之内,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批准该舰解除武装,并允许挂大清龙旗,载着丁汝昌、张文宣、刘步蟾、杨用霖、戴宗骞、黄祖莲这些为国捐躯将领的遗体,还有幸存的千余军民驶离刘公岛,该舰成为唯一留存的北洋水师军舰。
1896年,新任北洋大臣王文韶筹划重建北洋水师,将康济号改名为复济号,以示复兴海军之意,1910年,复济号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