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图文版系列,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沈从文著\卓雅摄影\黄永玉推荐,文汇雅聚策划,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4年1月第1版。
当下地理意义上的湘西,指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是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包含吉首市和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泸溪、古丈七县。历史上的湘西,则指今湖南西部地区,包括今张家界市大部,湘西自治州全部,怀化市全部,以及邵阳市、常德市一部分,共二十余个县市。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位于晋代的武陵郡,即今武陵山区东侧的常德地区。
故乡是作家、艺术家的情感根基、精神寄托,是作家、艺术家创作的原初动力、灵感源泉。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流年》中说,“失去的天堂是最美的天堂”,特别是在时代的转型期,作家、艺术家与故乡的精神连结愈加紧密。湘西,作为一个文化空间,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地理物产、工艺器物、节日仪式、风土人情等,使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或反叛,或回归,或传承,或反哺,代代传承,成为一代又一代作家、艺术的文化情结。沈从文、黄永玉、卓雅的人生及为文学、艺术创作经历,是这一文化情结最好的诠释。
沈从文:逃离与回归
凤凰县沱江畔,听涛山脚,一块墓碑上书写着“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要回到故乡”。这是黄永玉为其表叔沈从文题写的碑文。
1923年,沈从文21岁,在湘西部队当司书,因向往新文化和新文学,离开湘西,来到北京,住在北京大学附近的一个小公寓里,并经常到北大旁听课程。到北京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沈从文在精神上与故乡湘西是疏离的,他的文学创作与同时代的“新青年”一样,追随、模仿郁达夫式的自叙传形式,表达某种被压抑的爱欲,书写“生的苦闷”和“性的苦闷”。直到20年代中后期,徐志摩、胡适对沈从文偶尔创作的那类对于乡土生活、军中生活的浪漫描写的作品表示出激赏,才促发了沈从文开始重新去理解湘西与自身写作的关系,去摸索和确立自己的风格。在这种回溯的过程中,沈从文逐渐发现了自身的生命与创作的源头,一种湘西与自身的更本质的关系逐渐呈现出来。
1934年,沈从文重返故乡湘西,面对故乡的山山水水,沈从文生发出对于人生、现实、历史的某种彻悟,开始彻底地反思由知识构成的身份与权利。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低语:“我来了,是的,我仍然同从前一样的来了。我们全是原来的样子,真令人高兴。”沈从文故乡湘西那些水手和农人身上重新寻回真正的自己。从此,沈从文便以“乡下人”自居:“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透入些!”沈从文通过对故乡湘西的回归,重新发现了自然、人性,重新界定了文学、历史。沈从文从故乡湘西的农民和士兵为爱憎情欲、日常风俗、歌哭仪式中,找到了历史的秘密、人心人性的秘密,也由此发现了创作的秘密。
黄永玉:出走与反哺
2023年6月13日,著名艺术家黄永玉与世长辞,享年99岁。黄永玉12岁独自外出谋生,14岁发表作品,32岁享誉全国,50岁考驾照,80岁上时尚杂志封面,93岁还开着法拉利飙车玩……这样一个有趣的灵魂,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故乡——湘西。黄永玉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的血是O型/谁要拿去/它对谁都合适/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它是你的。”
黄永玉,这位“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在他的《太阳下的风景》一文中曾这样写道:“我们那个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献身的幻想。从历史角度看来,这既不协调且充满悲凉,以致表叔(沈从文)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包袱,顺着小河,穿过洞庭去翻阅一本大书的。”
黄永玉是继表叔沈从文先生之后,湘西文化的又一座高峰。黄永玉12岁离开凤凰,足迹遍及闽、赣、粤、港、台。但无论走得多远,凤凰始终是黄永玉心灵上的故乡。“乡愁,它是不会消逝的,也不会让它消逝的。”黄永玉自称“湘西老刁民”,对故乡情深意长。他说:“故乡是我的艺术之根,我的本事在外面用完了,创作源泉枯竭时,就回来取一些本事和灵感。”
黄永玉对家乡湘西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都极其关心,用自己对故乡的真情和实际行动,来反哺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湘西故乡。黄永玉曾说,他的墓碑上只写5个字:“爱,怜悯,感恩”。
1983年,黄永玉受吉首酿酒厂邀请,为“湘泉”设计包装,土黄色的瓶子,上面扎着一块红布,独特的设计包装,识别度极高,为湘泉酒打开了市场。数年后,黄永玉又为吉首酿酒厂又设计了一款新产品,这款产品就是现在的“酒鬼酒”,黄永玉为酒鬼酒画了一幅画,一个酒鬼背着酒鬼酒的酒坛,并配了一首诗:“酒鬼背酒鬼,千斤不嫌赘,酒鬼喝酒鬼,千杯不会醉,酒鬼出湘西,涓涓传万里。”
2010年,86岁黄永玉,听说家乡孩子们上学,过沱江非常不方便,萌发了在家乡沱江上修桥的念头,分别在凤凰城内沱江上捐建“风、雪、雨、雾”四座仿古风雨桥,在吉首城内峒河上捐建了 “肥、爱、花、醉” 四座仿古风雨桥。
卓雅:传承与创新
黄永玉亲笔撰文推荐、支持卓娅的拍摄创作
卓雅,祖籍湖南怀化洪江,“老湘西”后代,20世纪八十年代末毕业于江西大学新闻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一级摄影师,被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授予“国际妇女”称号,被湘西州凤凰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1981年底的一天,卓雅在长沙五一路书店,偶遇一本《沈从文散文选》,买回家后一口气读下来,不忍掩卷,从此,卓雅爱上了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也爱上了沈从文先生文字里的湘西。卓雅在对沈从文的作品,进行大量深入阅读后,迸出了一个想法——用摄影的形式表现他笔下的湘西。
在湘西三十余年的拍摄创作中,卓雅倾注大半生精力与心血,用镜头呈现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用镜头凝固渐行渐远的湘西风景。因此,卓雅被誉为“用‘镜头里的湘西’走向世界的摄影家”。
对于卓雅的拍摄创作,黄永玉先生曾亲自撰文写道:“卓雅重掀波澜的意义就在这里,我希望有心人顺着这个有趣的命题多为永恒的湘西做点文章。”这也许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湘西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心愿;卓雅的拍摄创作,也是对湘西先贤和湘西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创新。
2024年1月,由沈从文后人沈龙朱亲自授权,卓雅跟拍三十余年,编纂结集而成的“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系列丛书(《逃的前一天》《梦无凭据》《神之再现》),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湘西这片神秘的土地造就了沈从文充满诗性、神性和灵性的文学才气。沈从文的作品带你走进浪漫纯净的湘西世界,追寻沈从文先生魂牵梦萦的灵魂故土,探寻至纯、至真、至善的人性之美。卓雅的拍摄创作,为沈从文先生笔底的湘西世界添上新色,湘西故事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从此有了生动的脸庞和具象的风采。(缪宇星)